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不调查不知道,院所开放有门道 精选

已有 6171 次阅读 2012-6-30 06:35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调查

不调查不知道,院所开放有门道

武夷山

 

我国每年在“科技活动周”或“科普周”期间都搞科研院所的“开放日”,很热闹。今年5月28日《中国科学报》沈春蕾报道,仅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两天就接待了3200人(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5/264728.shtm?id=264728)。但是,我们只能看见关于接待人数的报道(这样的报道也不多),却很少看到关于开放效果的评估。

Science Communication(科学传播)杂志2009年第4期发表的文章Entering a Black BoxCross-National Study of Visit Effects to Large Physics Research Centers in Europe(进入黑箱: 欧洲大型物理学研究中心参观效果之跨国比较)就比较了欧洲四家大型物理学类研究机构对公众开放的效果,提供了难得的经验数据。

这四家机构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研究中心,德国的DESY(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意大利的LNGSGran Sasso国家实验室)。

研究者对参观四个科研机构的3301位访客发放了问卷。另外,从四家机构的访客中各挑选了159位,在其参观之前和之后对他们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访客中,中小学生最多,占52.5%至91.7%不等,尤其是高中生最多。

访客年龄在19岁以下者居多,占49.7%至90.0%不等。

各个机构向访客问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比如:

DESY的问题是:为什么在零下269摄氏度的低温下使用磁铁?是为了安全、卫生,还是为了产生强磁场?(正确答案:为了产生强磁场)

LNGS的问题是:将实验室建在Gran Sasso山之下,是为了保持温度不变,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减少宇宙射线的干扰?

德谟克利特研究中心的问题是:本中心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学、物理学、地震学还是信息学?(最后一个选项即“信息学”是错的)

研究发现,总体上说,参观之后,访客对科研机构所做工作或相关知识的了解都改善了。但也有参观之后回答得更差的情况,例如对电子的认识。

研究者还试图了解访客心目中科研机构的总体形象在参观前后有无变化。他们考察的几个维度:科研机构是秘密的还是开放的?不可信任的还是可以信任的?无能的还是能干的?有害的还是有益的?浪费的还是俭省的?

参观前后,访客心目中的科研机构形象变化不大,在有的维度上的形象较前更佳,有的维度上的形象较前更差。

另外,研究者还了解了访客对科研机构所做工作的认知与评价,相关维度是:他们的工作是过时的还是及时的?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差劲的还是一流的?昂贵的还是俭省的?无聊乏味的还是令人兴奋的?兴趣驱动的还是独立的?

结果发现,参观前后,访客对科研机构的评价的变化很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希腊这家机构外,另外三家机构的访客在参观后,对科研的兴趣反而下降了;参观之后,愿意做科学家(一般意义)的更多了,但是愿意做物理学家的反而少了。

 

博主:不能从以上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院所开放弊大于利,得不偿失,今后别搞了。而是要认识到,院所开放不是一开就灵。要想真正实现开放的意图,在开放内容的设计、现场讲解、反馈解惑等方面,要好好做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87341.html

上一篇:[转载]印刷电子技术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Niles Eldridge:科普需要讲故事
收藏 IP: 219.143.85.*| 热度|

34 刘旭霞 钟炳 杨月琴 曾庆平 曹聪 李学宽 苏德辰 杨海涛 孙学军 许培扬 曾新林 程光伟 张溢 王伟 王云才 李土荣 邢志忠 柏舟 田华 刘用生 俞立平 李天成 徐耀 韩涛 王春艳 王桂颖 王晓峰 赵凤光 王号 傅蕴德 翟自洋 沈菲飞 zzjtcm fans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