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科普――抓住人生时段的95% 精选

已有 6076 次阅读 2011-3-22 08:14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普――抓住人生时段的95

武夷山

(发表于《新华书目报 科技新书目》2011年某期)

 

John H. FalkLynn D. Dierking是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理学院的两位教授,专门研究“自由选择的科学学习”。前者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生物学和教育学联合博士学位,后者从弗罗里达大学获得科学教育博士学位,两人都是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方面的行家。他俩在《美国科学家》杂志20101112月号发表文章《95%的解决方案》,其主导思想是:平均说来,美国人呆在学校里的时间只占一生时间的5%,而在校时间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因此,要想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只有抓住人生时段的另外95%做文章!

他俩指出:最近十几年,从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TIMSS)和国际学生测评计划(PISA)的多次国际测评结果来看,美国初小阶段学生(8岁左右)的成绩与其他国家的水平不相上下,甚至要略好些;到了高小和中学,美国孩子的成绩就不行了。奇怪的是,根据二十多年来的测评,美国成年人的科学素养一直是较高的,往往高于韩国、日本、英国等国家。这怎么解释?显然,不是因为美国人修习的科学课程多,而是因为美国拥有大量可供自由选择的科学学习资源,例如:数字形态的科学资源,教育广播电视,科学博物馆,动物园,水族馆,国家公园,具有科学含量的社区活动(例如4H俱乐部组织的一些活动),等等。

在美国的调查发现,成人拥有的科学知识的来源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排在最后,其他一些因素更为重要。

科学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的作用是不用怀疑的。有学者在洛杉矶市开展了大规模的随机电话访谈,访谈对象囊括了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收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各类人群。结果发现,自从洛杉矶科学中心于1998年完成装修改造重新对外开放之后,洛杉矶市民有60%来此参观过。在参观过洛杉矶科学中心的人群中,有95%自诉通过参观增进了对科技的了解,提高了对科技的兴趣。

老百姓喜欢从事的多种活动不一定都纳入了科普活动的范围,其实它们对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制作航模、舰模和火箭模型,养殖观赏鱼,园艺,岩石收藏。观星,等等。

业余科学爱好者和“公民科学”活动参与者在实践中掌握了相当全面专深的知识。例如,业余天文学俱乐部的某些成员从未进过大学的天文学专业,但他们的天文学知识超过了天文学专业本科生。又如,加拿大一位科学教育学者Wolff-Michael Roth及其同事的调查发现,一家环保组织为了恢复当地溪流的活力,自学了来自各种渠道的多学科知识,其中没有任何知识是当年在学校里学的。还有一些学者指出,目前教育系统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学生们在学校里学习东西是为了应对升学需求(learning for school),而不是“面向生活的学习”( leaning for life)。那么,应对升学需求的学习当然不利于学生真正加强和改善自己的科学素养。

John H. FalkLynn D. Dierking及其同道一直在大力宣传其主张,但到目前为止,多数人认为,自由选择的科学学习属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在我国,课外课程、课外活动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的,但多数属于学校教育内容的延伸或提前灌输,而不是作为课堂学习内容的补充或补缺。在我们这里,“为升学而学习”的问题更加严重。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肯定需要大力进行科普。无论是科普的重点、科普的方式,还是科普效果的评估,“自由选择的科学学习”进路都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迪。

 

参考文献

John H. Falk and Lynn D. Dierking, The 95 Percent Solution, American Scientist, 98 (6): 486-49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25018.html

上一篇:与朋友闲聊智库
下一篇:[转载]灵魂的在场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39 许培扬 武京治 孙学军 李泳 蔣勁松 钟炳 刘立 刘洋 金小伟 孔晓飞 谢鑫 杨月琴 陈静 王力 高建国 王安邦 张焱 刘广明 黎在珣 王芳 俞立平 张乾 葛肖虹 王晓东 赵星 孟津 吴云鹏 王号 吉宗祥 史晓雷 张志东 陈安 陈绥阳 刘钢 刘用生 齐霁 neilchau xqhuang camilialee11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