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精神冲突: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 (外二则)

已有 7505 次阅读 2009-11-22 07:28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精神冲突: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 (外二则)

武夷山

 

精神冲突: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

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2001)中说:

精神冲突的目的,不是要贬扬某种文化,而是要追问历史文化中的意义真实。哪里有真实的价值,就奔向哪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14页)

荒谬与其说是这种或那种错误的意见,不如说是一种自以为独据真理而拒绝精神冲突的人的心性情绪。(15页)

博主:刘小枫这本书的基调还是比较肯定基督教文化的,这一点我不一定理解。但是他以上两段话我是很赞成的。科学网上曾有关于“知识分子”的一些热烈讨论,我觉得可以增加这么一条:从来没有经历过精神冲突的人几乎不可能成长为“知识分子”。

 

目的性存在?

何新在《我的哲学与宗教观》(时事出版社,2001)的162页说:

人类历史活动也显示出目的性的存在。人类社会演化的逻辑系列,是一个有组织的系列。无序化(熵化)在这一过程中成为否定现实的手段,成为破坏既有组织,而向更高级组织过渡的阶段。这也是历史进程中“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博主:人类历史活动是否显示出目的性的存在?我是怀疑的。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其实就是想给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赋予目的与意义,我觉得张载的思路更可取。但是何新从无序化具有正面意义的角度来理解“恶”,还是很有见地的。

 

干卿底事?

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海内外很多华人忿忿不平。我不是文学评论家,没有资格对高行健作品的文学水平与思想意义置喙。我只想说,因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挨骂,高行健并不是第一个。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人辛克莱. 刘易斯, 他在颁奖仪式上发表演讲时说:

“一位美国文学艺术院的院士说,把诺贝尔奖颁给一位像我这般多方嘲弄美国社会的人,诺贝尔委员会和瑞典文学院已经侮辱了美国。”

出处:20世纪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演说词全编,毛信德等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博主:无论是诺贝尔科学奖还是文学奖,奖是瑞典人设立的,又不是联合国设立的,人家爱颁给谁就颁给谁就是了,“干卿底事?”你若觉得获奖是光荣,那就按照人家的标准努力去;你若觉得评选过程不公正,文学奖、和平奖的评选尤其充满了意识形态的考虑,那就别搭理它好了。像那位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的观点其实很可笑。



“知识分子”大家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72894.html

上一篇:老九不能走,所以,只好杀栾平
下一篇:中外企业图书馆的差距
收藏 IP: .*| 热度|

26 张奎勇 刘华杰 赵星 王铮 张志东 卫军英 郑融 张檀琴 曹广福 王德华 罗帆 俞立平 王号 陈安 钟炳 陈国文 徐鸿儒 刘颖彪 卢洪健 蔣勁松 李泳 郑文达 刘晓瑭 丛远新 孟羽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