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从古书、新书、西文书、中文书中读什么? 精选

已有 7412 次阅读 2009-9-2 06:28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从古书、新书、西文书、中文书中读什么?

武夷山

 

提出“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的金克木先生是位会读书的人。所以,他的每本随笔集我都不放过。他的随笔集《书读完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亦可见http://www.cntxt.net/html/2009/3856.html)的第92页说:

“对当前的新著作都希望有不平常的信息,因为平常的说法我们已经知道了。对古代的书想要知道的是古人的普通的思想,因为突出的名人的思想我们已经知道了。”

金克木先生区分了对古书与新书的不同期望。我想补充说:我对中文书与西文书的期望也是不同的。

在西文书中,我更想看到开创性的东西,比如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的计算机弈棋程序――深蓝;在中文书中,我更想看到具有永久价值的东西,比如中医药。他们需要不断创制出新药,否则就对付不了耐药性越来越强的细菌与病毒。不过,即使他们能不断研制出有效新药(很难很难!),也避免不了医药成本一路走高的大趋势。相形之下,中药很奇妙,古代就用这些草草棍棍治病,不管现在出现什么新病,仍旧用那些草草棍棍去治,只是重新组合一下(所谓“开方子”),似乎属于“以不变应万变”。这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啊!

在西文书中,我更想看到利用新的工具和手段能做什么;在中文书(尤其是古书)中,我更想看到在什么工具都不用的情况下能做什么。拿体育为例,撑竿跳需要高弹性的竿,短跑需要助跑器,游泳最好穿上鲨鱼服,等等,而练太极拳,什么外物都不需要。

当然,不是说西方思想家都不重视可持续发展,中国学者都没有原创性;也不是说中国人就不需要工具(针灸的针就是简单有效的工具)。只是我个人觉得,他们偏向于“创”(Creation),我们偏向于“守”(Conservation);他们更注意“有”(工具手段之有)和“繁”(哈勃望远镜多么高级!),我们更注意“无”和“简”(如一双筷子吃遍天下,不用刀叉)。

二者的优点与特点结合得好,人类才有未来。如果互相鄙视,则对谁也没好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52798.html

上一篇:9月1日学术报告:植基于诗词文学特性的诗词语言处理及研究之应用
下一篇:遗忘是人先行入死的象征(外一则)
收藏 IP: .*| 热度|

25 张泽书 周可真 赵星 杨学祥 孟津 王桂颖 刘玉平 毛飞跃 陈儒军 王安邦 俞立平 王号 吴飞鹏 钟炳 杨秀海 马乐宽 王启云 苗元华 柳东阳 蔣勁松 贾伟 李泳 郑文达 黄锦芳 zhaowanfu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