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高中生见习与“科学节” 精选

已有 6131 次阅读 2009-8-20 07:53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高中生见习与“科学节”

武夷山

(发表于《新华书目报 科技新书目》2009815日)

 

19922001年期间担任过纽约科学院院长的Rodney W. Nichols认为,高中生实习和科学节是两种很有效的课外科技教育方式。

学科学不能纸上谈兵,需要亲身实践。因此,全美国有300多家机构(包括大学和科研院所)向高中生提供见习机会。纽约科学院是其中的一家,它每年举办为期8周的见习活动,坚持了很多年。参与见习的资格是需要经过竞争才能获得的,由活动的组织者对申请者进行面试。对于家境贫寒的高中生,还给以免交见习费的待遇。入选的学生,每人配一位辅导员,这些学生将跟着辅导员在实验室中工作与生活,当他们的科研小助手。

2000年,纽约科学院对19941999年期间参与过暑期见习活动的555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大约三分之一填写了问卷。50%的学生回答说,参与见习影响了他们的职业生涯选择,75%的学生说,见习经历影响了他们的专业选择。80%以上的学生说,以前他们对科研过程一无所知,现在有感性认识了。这些见习学生后来有三分之二选择了理工科。不过,难以判断的是,有多少人是本来就对理工科有明显兴趣,所以积极报名参加实习的,有多少人是在实习之后才对理工科发生了更大兴趣的。可以肯定的是,约80%的学生都非常珍视这段见习经历,因为他们学到了一些技能,在见习期间锻炼了论文写作能力与做报告的能力,对科研环境的性质有了真切的认识。

科学节是另一类非正式教育类的活动。在科学节中,初中生和高中生做一些小项目,请专家们来评审裁判。纽约科学院搞了30年的“科学技术展示会”,展出中小学生的优秀项目成果。该展览的获奖者往往有机会参加英特尔科学天才奖评选(其前身是著名的威斯汀豪斯科学天才奖)和国际青少年创新大赛。中学生参加展示会的热情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约每次有500人参加,2002年时有近900人参加。

这两种活动的最可贵、最成功之处,是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科学探索之趣、科学探索之美和科学探索之满足感。

纽约科学院发现,要想长期坚持搞这样的活动是很难的。一是因为,参与面仍旧太窄。他们估计,参与这些非正式科技教育活动的师生的人数只占师生总人数的万分之一,那么难免有人要质问:花那么多钱,只产生这么一点影响,值得吗?二是因为,筹款很难。无论是企业还是基金会,一般都不会重复支持同样的项目,但是,这些活动总得年年搞,因为每年的参与者是不一样的。三是因为,辅导员难以长期做下去。当一个好的辅导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与热诚。可是,一个在企业工作的辅导员若不能给公司带来更多利润,一个在大学或科研院所工作的辅导员若不能发表更多的论文,其单位是不会高兴的。因此,只好不断更新辅导员,而老辅导员好不容易积累的辅导经验就浪费了。

在我国,只有极少数的名牌中学内的高材生才能获得见习机会,我国与美国“科学节”类似的活动――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参与面也是很有限的。另外,我国科技教育工作者除了面临与美国同行类似的困难外,还面临特殊的困难――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全力迎接高考,根本不让孩子参与这一类的课外活动。我们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必须迎接挑战,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更好的业绩。

 

参考文献

Rodney W. NicholsJefferson, Feynman and U. S. Views of Society’s Need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http://www.chaperone.sote.hu/nicholes.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50440.html

上一篇:林肯总统获得过专利(外二则)
下一篇:转载:我·针灸·洋学生
收藏 IP: .*| 热度|

12 赵星 苏青 徐磊 刘进平 王号 钟炳 王振东 吕乃基 苗元华 王力 王立 马光文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