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居里夫人的另一种可能人生 精选

已有 5241 次阅读 2021-4-22 09:32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居里夫人的另一种可能人生

■武夷山

(发表于2021年4月22日《中国科学报》)


2021年3月,美国Harper Perennial出版社出版了Jillian Cantor(吉莉安·康托尔)的小说Half Life:A Novel(本文作者译为“半个人生”)。本书描述了居里夫人的真实人生,也想象了如果她当年不出国,做出另一种选择,其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真实人生和假想人生,各是半个人生。而Half Life的另一重意思是“半衰期”,是居里夫人所从事的放射性研究领域的一个术语。

本书作者康托尔已经出版过8部小说(包括2019年出版的In Another Time——《在另一个时代》),其中有些成为畅销书。她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英语专业的文学学士学位,从亚利桑那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居里夫人于1867年生于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她10岁丧母,父亲把她带大。长大后,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她来到巴黎,在索邦大学学习化学和物理学。后来,她遇到了未来的丈夫和科研伙伴居里先生。

由于其科学成就,居里夫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本书作者想象出一些细节,使居里夫人的形象更加丰满,而不仅仅是一个严肃的、日夜奋斗的科学家。

单单阅读居里夫人的真实人生这一部分已经令人愉悦,但本书更吸引人之处,是设想了居里夫人的另一种人生:与凯希米·佐洛斯基结婚。

佐洛斯基是玛丽亚做家教的那个富裕家庭中的少爷,后来成为数学家。1891年,玛丽亚24岁的时候,佐洛斯基明知家人绝对不会同意,还是向玛丽亚求婚。佐洛斯基的母亲认为,玛丽亚家太穷了,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儿子,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最后,佐洛斯基被迫写了分手信,心碎的玛丽亚才去了法国。

如果玛丽亚24岁能够与佐洛斯基结婚,过庸常的家庭生活,会怎样呢?她仍然渴求知识,但在当时俄罗斯统治下的波兰,女性受教育机会是十分有限的。

故事在两条故事线索之间来回穿梭,但主题思想是坚定不移的:你总可以做出选择。这些选择显然决定了当事人的人生结局,也影响着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人。

康托尔在深化“选择”主题的同时,也叙述了人们对自己所做决定的悔恨、对失去的机会的思考以及对别人所做选择的品头论足、说三道四。

对居里夫人的真实生活和想象生活的评估引出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其中一种生活真的比另一种生活更好、更幸福、更有意义?

本书通过两种人生的叙事,探索了诸多问题:失去的爱、未实现的命运、忠诚与认同、性别与阶级、母爱和姊妹情谊、名满天下与寂寞无闻、学术与知识,等等。

康托尔实际上在询问:如果一个潜在的伟大科学天才被剥夺了教育机会则会怎样?

(博主:下面一句话,编辑部改后不大合适,我在此处恢复了原稿):

下面翻译书中一段话,给大家一点直观感受——


玛丽亚

波兰 1891年 


我急匆匆地收拾东西,泪眼婆娑加上满腔怒火,我简直看不清自己的衣物。打开的旅行包放在床上,我将自己仅有的那么一点点东西从角柜里取出,塞入旅行包,用手背抹去脸上的泪。我才不管衣服会不会挤皱了呢。它们反正已经破了。再说了,我回到华沙时,除了爸爸和海拉,谁会看见它们呢。我现在是一文不名,一无是处,被弃如敝屣。


有书评家说,本书写得实在棒,让人爱不释手。


《中国科学报》 (2021-04-22 第7版 书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83168.html

上一篇:论文评审意见汇总6
下一篇:2002年发表的“域外新书——重新装备:一位历史学家直面技术变革”
收藏 IP: 219.143.174.*| 热度|

28 郑永军 段含明 李宏翰 刘钢 李学宽 李毅伟 许培扬 晏成和 段煦 李炳新 尧中华 杨正瓴 刘玉仙 周忠浩 张利华 路卫华 韦四江 陈志飞 黄永义 王安良 信忠保 史晓雷 李剑超 陆仲绩 鲍海飞 孙颉 范振英 葛素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