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帮助弱势群体要双管齐下 精选

已有 6157 次阅读 2020-12-14 07:17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帮助弱势群体要双管齐下

武夷山

(本文缩略版发表于《学习时报》2005718日,题目被改为《美国治疗“孤儿病的做法》)

 

    为了有效帮助弱势群体,最根本的措施是通过法律手段直接或间接地保障其利益。除此之外,非政府组织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下面以“不受待见的疾病”(或叫“孤儿病”)为例,看看美国有关方面是怎么做的。

    所谓“不受待见的疾病”,原文是Orphan Disease,直译过来是“孤儿病”,指的是每百万人口中的患者不到1000人的罕见病。医药公司没有兴趣研制治疗这类病的药物,因为市场太小,很难收回研发与市场开发的投资。这些病就像“孤儿”一样没人关心,不受待见,所以叫“孤儿病”。根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定义,“孤儿病”指在全美国患者少于20万人的疾病。例如,美国患疟疾的只有1000例左右,疟疾在美国就属于孤儿病。[1

    为了保障孤儿病患者的权益,美国国会198314日通过了《孤儿病药物法》,它授权卫生部,在治疗孤儿病的任何药物问世后的7年之内,如果再出现治疗同一种病的其他新药,卫生部不对其发放许可。如果发现已认可的孤儿病药物还能治疗另一种孤儿病,则可以将这种保护期再延长7年。这样,药物开发商就吃了定心丸,敢于在孤儿病药物开发上投钱。对于孤儿病药物开发商来说,7年的保护期是比药物专利更有效、更实惠的保护方案。回过头来看,这项法律确实推动了孤儿病药物的开发,因为法律出台后,孤儿病新药品种的年增长速率很快,到19959月,美国已有472种药品被认定为孤儿病药品。而且,一些孤儿病的实际死亡人数和相对死亡率均有所下降。[2]必须承认,这项法律是非常好的制度创新。

    对于穷国而言的许多严重疾病,对于发达国家都属于孤儿病。因此,发达国家制药公司的研发总经费中,只有大约3%是用于研制针对发展中国家流行疾病的药物。美国有位女医生叫维克多. 黑尔,她目睹穷国百姓缺医少药的悲惨情景,下决心为改变此状况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她想到,美国各大药物公司申请了专利的药物发明中,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好些并未被投入商业性开发。因此,这些药物发明并不能给有关公司带来利润。20007月,她成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非营利的药物公司,叫“普世健康 Oneworld Health)研究所”。她到处奔走,劝说有关制药公司放弃那些未进入开发阶段的药物发明权,由她的公司来进一步开发,开发成功后,最终用于治疗欠发达国家人民的严重疾病。比如,疟疾在美国算孤儿病,而非洲大陆每年有五六亿人罹患疟疾。若哪个公司拥有治疗疟疾的强效药发明专利并愿意转让给普世健康研究所,也许就能拯救千千万万人的生命。药物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这在美国是闻所未闻的事,因此,她为自己的公司申请非营利资格(非营利机构可以免税)就极其困难,花了将近1年时间才申请下来。比尔.盖茨基金会等不少慈善机构都对普世健康研究所慷慨解囊。该公司的科研进展相当顺利,一种治疗在印度肆虐的利什曼原虫寄生病的药物已进入终期测试阶段,另一种治疗南美锥虫病的药物目前处于初期测试阶段。

    在我国,中央三令五申不许拖欠民工工资,但是, 要想落实中央的意图,也还需要一些法律援助机构帮助民工群体伸张正义。中央政府做出了免除贫困地区贫困户中小学生学杂费的英明决定,但是,要切实改善农村教育,也还需要更多的志愿支教的徐本禹。我们高兴地看到,愿意为弱势群体的利益鼓与呼或者提供服务的个人和群体越来越多。相形之下,在通过制度创新来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我们的步子还较慢。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非政府组织与个人的各种服务,这两者双管齐下,才能把帮助弱势群体的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Interview with Victor Hale, New Scientist, 2004, 183(2466): 42-44

[2]    William Kingston, “Genius”, “Faction” and Rescu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metheus, 2005, 23 (1) : 3-26

[3]    Www.oneworldhealth.org2005621日查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62347.html

上一篇:域外新书:21世纪的科学素养(2002)
下一篇:域外新书:使博物馆重要起来(2002)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22 俞立平 杜占池 陈新平 姚伟 汤茂林 尤明庆 周忠浩 杨正瓴 史晓雷 王宝济 鲍海飞 刘旭霞 晏成和 黄永义 许培扬 代恒伟 刘洋 刘用生 王庆浩 檀成龙 刘建兴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