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开博13年记及博文利用的文献源之统计分析

已有 3106 次阅读 2020-4-25 07:02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开博13年记及博文利用的文献源之统计分析

夷山

 

    今天是我在科学网开博13年整。

    老规矩,先统计一下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4月22日,本博客有26242200人来访过,与2019年4月22日相比,新增访问量2568954人次,即最近一年来,日均访问量超过7000人次。而去年4月22日的数据与2018年4月22日相比,日均访问量超过1万次。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日均访问量真的下降了(退休时间越久,访问量可能越低,也正常),还是因为机器点击的次数“被控制”了。13年来,日均访问量是5527人次,而去年4月22日,我计算出“12年来,日均访问量是5400人次”。最近一年的日均访问量下降,但13年来的日均访问量反而上升,委实很奇怪。显见得,机器点击次数仍然很高,因为机器对博主的所有博文都要“遍历”一次。所以,莫要对访问量数据太在意,其中泡沫太多。

    一年来,新增447篇博文,每天平均发1.2篇(含转载),比去年同期统计的日均1.3篇下降。13年来发文总数为7567篇,日均1.6篇左右。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因为退休后时间较为宽裕而多发博文,实现了总量控制。

    现有2927位好友,一年来新增40位好友,平均每天新增0.11位好友(去年4月22日计算的相应值是0.15)。可是,开博13年来,平均每天新增0.62位好友。这主要是因为,科学网的新增博主人数和每天访问人数与早年相比大大下降,进入了“新常态”。

    开博快要到十三年整的时候,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想统计分析一下我的博客利用过的信息源。这里的“利用”具有很模糊的含义,至少包含4种情况:


(1)有时我将发表过的文章贴在博客上,那么文章的参考文献就属于我利用过的信息源。不过我的尺度比较严格,只统计我的独著文章的参考文献,因为与学生合著文章所列的参考文献可能主要是学生读过的文献,是对他们有启发的,但未必影响到了我。


(2)有的博文就是对最新文献的介绍,自然,被介绍的文献就属于我利用过的信息源。


(3)有时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被一句话或一个观点触动,就开始动手写博文,那么阅读的那一文献就属于我利用过的信息源。


(4)有时我在博客上转载一篇文章,那么该文章的出处或网址便是我利用过的信息源。

 

    我将信息源粗分为5类:连续出版物(即报刊);图书;报告(但公开出版的报告归入图书类);网站;其他。

    博文总量大,全部统计受不了,所以我只统计从2007年4月25日开博到2008年10月25日这一年半所发表的博文,作为一个小样本。但在这一年半里面,我利用过的信息源之列表就有15页!所以,做这件事花了不少时间。

 

    经统计,共利用了英文报刊74种,高频利用的刊物有:

Nature,40次

Science ,12次

New Scientist,9次

American Scientist,8次

JASIST,5次

Research Policy,5次

Futures,4次

Minerva,4次

Scientometrics,4次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4次

 

    共利用了中文报刊49种,高频利用的报刊有:

中国科学报(含曾用名《科学报》和《科学时报》),12次

科技日报,9次

学习时报,6次

科研管理,5次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次

 

    共利用了英文图书31种,其中美国学者、我的朋友Daniel Greenberg的著作两种。

 

    共利用了中文图书75种,包括我主编、翻译、校译的著作6种。

 

    荷兰科学计量学家Loet Leidysdorff有两本著作成为我的信息源,一为英文原版,一为我们翻译的中文版。

 

   共利用了英文报告23种,包括不同年度出版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两本。

 

    共利用了中文报告7种,其中5种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或翻译的。

 

    共利用了中外网站120个(包括科学网)。在我统计的那个阶段,我阅读纸本报刊及其他资料较多,统计之前万万没想到利用了这么多网站!

 

    “其他”类里有6项内容,主要是内部资料,也包括一则从电视节目上获得的信息。

 

    以上就是简单的统计。我未统计这一年半发表了多少篇博文,按照13年来日均1.2篇来估计,应为657篇左右吧;总共利用过的广义文献为385种次(请注意,不是385篇。比如某期Nature杂志上有多篇文章都被我在不同博文中利用过,但只统计为1种次。利用过的文献篇数要更多。)。即我每一篇博文平均要利用近0.6种次的文献。对我来说,就像“钱生钱”一样,文献也产生着“文献”(博文属于新形态的特殊文献)。

 

    最后,竭诚感谢广大博友长期以来“不离不弃”,衷心祝愿科学网“芳龄永继”。

 

相关阅读

 

“武记杂货铺”开业周年(2008,4,28),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3220.html

 

开博三益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37061.html

 

开博5年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65904.html

 

百万感言(2009,3,1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19576.html

 

开博6年整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83741.html

 

七年未痒,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87988.html

 

八年了,还得提一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84723.html

 

千万感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19122.html

 

开博9年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72521.html

 

开博十年的最大收获之一:广交朋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50994.html

 

开博11年,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10747.html

 

开博12年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7535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30019.html

上一篇:小时候抄录的东西----诗词1
下一篇:模糊集之父扎德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26 熊泽泉 张学文 张忆文 郑永军 刘玉仙 周忠浩 杨正瓴 许培扬 周浙昆 聂广 刘立 邱嘉文 史晓雷 彭真明 信忠保 姬扬 张珑 吕秀齐 李泳 籍利平 晏丽红 王汉森 张晓良 魏瑞斌 周春雷 傅蕴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