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驻美生活掠影(4)----家书摘抄

已有 1778 次阅读 2018-11-6 07:4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驻美生活掠影(4)----家书摘抄

武夷山

 

    最近一段时间有意思的活动不多。(1987年)11月13日晚开了个科技界华人电影招待会,有一对夫妇是如皋人,一听他们讲话就知道是苏北人。24号我跟参赞、同事XXX去特拉华大学参观,XXX开车,开了两个小时多一些才到。特拉华州在华盛顿东面,靠大西洋。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电机系教授姓易,湖南人,台湾大学毕业,他说他那届同学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都在美国定居了。他带了不少中国留学生,现在,他平均每隔两周就收到一封求他当导师的申请信。他说,中国学生都勤奋好学,但他不能全招中国人,总得平衡平衡,所以,那些申请信他觉得很不好处理。中午在大学的小饭店吃饭,服务员全是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下午参观了该校海洋学院的海洋观察船和实验室,很有意思,接待我们的是实验室主任叫吴京,南京人,鼓楼医院出生,故名“京”,在南京四中还读过一年。他爸爸可能是国民党的官。1949年随家去台,他也是台大毕业,现在是台中央研究院外籍院士(今注:他也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学术成就很高。现在这个实验室是他一手从零起步建起的,大部分资金是他自己筹的。上午易教授在向我们介绍吴京情况时感慨地说,中国人应学习美国人做事从下面做起,可惜,中国人没有上面点头就做不了事。晚上,吴京请我们吃饭,从言谈来看,他非常爱国。他讲了台湾政治的一些情况,(台湾)同我们一样做了很多蠢事,把忠心耿耿的人打下去。他说,台湾本土人与外省人(大陆去的)的矛盾不小,台湾人认为外省人懒。我问他此话真实性如何,他说,尽管从整体讲,在美国的华人比美国本国人拼命,但若将中国人再细分,确实台湾人做事更拼命。我前些时候读到一篇文章,说在美大学任教的外国人中,第一位是加拿大人,第二位就是台湾人。

    这里已连续下雨四、五天了。11月26日(11月最后一个周四)是感恩节,美国全国放假,好多单位星期五也放。我们并不放假,他们一放假,我们就没有什么好拜访的地方,邮局也放假,不送报刊,紧连着周六周日,都看不到报刊,很没意思。今天星期天,但外面下雨,又出不去。

    ......我们科技处的人还比较正,国内又要来一个团考察美国的科技统计工作,XXX回电说,此类考察国内已派团搞过多次,已写出考察报告,美国方面对这种访问已很反感,这次访问有无必要?但我猜没用处。反正他们用的又不是使馆的钱,使馆也管不着。

    很多规定极不合理。我们这里有个小会计,电大毕业,但由于是外交部系统来的,一来就是三秘。[1]

 

1987.11.29

 

(今注[1]:我去驻美使馆前尚未来得及评中级职称,故外交职衔是“随员”。若我晚出发一两个月,就肯定可以在所里评上助理研究员,那么职衔就是三秘了。但使馆方面说,科技处工作很忙,催我尽快上任,我很听话,就动身了。当时的规定,驻外期间不允许评职称,结果我直到1989年底回国后才补评中级职称。人家没有硕士学位,岁数比我还小,照样给三秘职衔。)

 

 相关阅读

驻美生活掠影(1)----家书摘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39982.html

 

驻美生活掠影(2)----家书摘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41437.html

 

驻美生活掠影(3)----家书摘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4283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44756.html

上一篇:20世纪80年代影响到我的观念源泉
下一篇:[转载]丁建华朗诵舞台上又赢得新天地
收藏 IP: 1.202.80.*| 热度|

8 郑永军 杜建 杨金波 李学宽 王晓明 ljxm liyou1983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