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为林墨博主的《科学家修炼指南》写的序

已有 4198 次阅读 2018-7-13 08:30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为林墨博主的《科学家修炼指南》写的序

序二:帮人也在帮自己

1991年,我去印度班加罗尔参加第3届国际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大会的时候,除了我,中国没有第二个代表。到了2013年,第14届国际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时候,中国参会人数高达33人,出席人数仅次于德国。从1人到33人,便是我国科学计量学事业不断蓬勃发展的一个写照。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在201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学者发表的科学计量学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被引用次数居世界第三位。作为从1989年起就投身科学计量学事业的一位“中人”(不敢妄称老人),我对此十分欣喜。

我今年5月底已经退休了,因此对科学计量学的新生代寄予厚望。多年来,中国科学计量学领域已经有一大批年轻人崭露头角,发展势头可喜。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一大批年轻人中有一小批人又都集结到了以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李江教授创立的“林墨”公众号的旗下。目前,该群体的活跃成员有16人,即本书的16位编委,我刚好认识其中的8位。

“林墨”自我介绍说,“林墨是一个公益的学术新媒体。我们努力追踪全世界的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成果,并分享给学术界。我对林墨的认识是:它是一个新型的、升级版的“无形学院”。17世纪中叶,当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提出“无形学院”说法的时候,世上尚无正式的科技期刊,科学家普遍通过私人通信或在书店、餐馆、咖啡馆里见面聊天等方式来进行学术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能学到很多东西,好比进了“无形学院”。在我们身处的21世纪中,学术期刊多如牛毛,但是,由于出版时滞过长、版面限制、版权约束等多种原因,很多人觉得传统的学术期刊并非理想的交流渠道,于是纷纷探讨数字化时代的新型交流手段。微信公众号就属于现时代交流手段中的新宠。人们通过阅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好比进了“无形学院”。与17世纪的无形学院不同,那时的传播交流对象是学术圈内部的人;而林墨不仅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将学术思想传播给对科学计量学有着潜在兴趣的、林墨团队之外的众多人群,影响力要大得多。尤其是,借助科学网博客的平台,林墨为更多的学术界人士所知晓。

长期以来,我本人也十分注意在科学网博客上介绍一些国际科学计量学、情报学和科技政策学文献中有意思的东西,其中个别篇什也被林墨选中转载过。也就是说,我和林墨所感兴趣的文献是相当接近的。不过,自从林墨问世后,我就有意识地“疏远”了我估计林墨可能会介绍的科学计量学和情报学文献,一是因为我个人的力量怎么也拼不过他们整个团队,二是因为,他们的表达方式更接地气,更有时代感,更易于被年轻人接受。

如今,林墨团队的这些接地气文章的精选本《科学家修炼指南》就要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其中在科学网上发表过的一些文章,我当初在阅读时就感到眼前一亮;现在,将经过进一步文字润饰的文章精选结集出版,更使人觉得满目珠玑。不过,有人也许要说了,林墨的这些文章,我在科学网上读过,或是在微信里浏览过,现在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有意义吗?我觉得,依然大有意义。打个比方,在我们小时候,每年只有在春节才有大快朵颐的机会。蛋饺、烧鹅、烧牛肉、千张结、什锦菜等,我觉得每一样都是那么可口。可是,春节期间每天都吃这些,也还是会感到“如今已觉不新鲜”,于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两天,家里会把所有尚未吃完的菜烩成一锅大杂烩。我们小孩子此时觉得,大杂烩比哪一样菜都好吃。目前的集子汇总了林墨的精选文章,已经具有“大杂烩”的优势;更何况,每篇文章还加上了有导读作用的“林墨观点”,绽放了新的光彩。

2003年间,我在《科学时报》(现在叫《中国科学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与馈赠”的短文,我在文中写道:“科研人员的馈赠行为有多种形式。发表论文是馈赠,发表学术演讲和科普演讲是馈赠,与同事同行分享科研成果是馈赠,参与各种学术活动(比如参与科学期刊的编辑,参与论文稿件或课题申请书的评审,参与学术会议的组织,等等)也是馈赠。开源软件这种文化也属于馈赠经济,因为软件开发人员为开源软件共同体提供的优质软件越多,其地位越高。归根结底,科学是由观念和概念构成的馈赠经济。”林墨团队孜孜不倦地向同道介绍有助于年轻学子成长的文献,也是一种慷慨的馈赠行为。某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肯定是不愿意参与这类活动的,他们只愿意做他们自认为有利于评职称的事。在这个功利当头的年代,一群年轻人仍旧在不计功利地进行学术馈赠,特别难能可贵。不过,我想说,帮人也是帮自己。甘心情愿进行学术馈赠的人总是受到同行的最大尊敬,他们的职业发展将因此而受益。曾任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ISSI)会长的比利时情报学教授罗纳尔德. 鲁索先生在其每一封邮件的最后都带有一句话:In scientific affairs one can never be too generous. 意思是:在科学事务中,无论怎么慷慨也不过分。鲁索教授就是在学术上慷慨助人、无私馈赠的一个典型。林墨团队成员不一定都知道这句话,但他们的行动说明,他们是服膺这层意思的。

衷心祝愿本书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应,衷心祝愿林墨团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是为序。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武夷山

201869

下面链接是科学出版社对此书的介绍,包括购书二维码:

http://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1123246.html?mobile=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23781.html

上一篇:[转载]34年前,武汉请来一位“洋厂长”
下一篇: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2017年关注的科技主题
收藏 IP: 1.202.85.*| 热度|

15 李杰 刘立 李万峰 张鹰 张忆文 胡志刚 徐耀 谢力 程少堂 李毅伟 魏瑞斌 高峡 熊泽泉 姚伟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