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者的多元追求 精选

已有 6743 次阅读 2018-6-8 06:32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者的多元追求

武夷山

(发表于《科普时报》2018年6月8日)

     

    霍华德.加德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他之所以能提出这个了不起的理论,部分原因在于他有多元的追求。

    他父母原为德国犹太人,为躲避纳粹的迫害,1934年逃往意大利。希特勒与墨索里尼成为盟友后,他们又迁回德国,最终于1938年奔向美国。1943年,他出生于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小镇。

    他父母都没上过大学,但也算是成功人士。父亲是一家灶具公司的共同拥有者,是他那个家族同辈中最年轻的一员,但他能干,责任心强,与逃往世界各地的亲戚朋友都保持着联系,并尽其所能提供帮助。母亲从来没有挣过工资,但一直热心张罗各种公共事务,善于社交,是个优秀的“联系人”,曾当选为本地的“年度女性人物”。加德纳说,自己比母亲要内向,但也是善于广交朋友的“联系人”。

    他从小学习好,小学二年级就“制作了”一份报纸。没有任何人在意他办报这件事,他说,“正如现在我写博客,也没人在意”。他并不在意有没有人读他的报纸,他觉得有趣的是:写出一份报纸的内容来,排版,并目睹印好的报纸从简易印刷机中吐出来。

    在12岁之前,每天弹钢琴是他的重要功课。12岁时,钢琴老师对他说,“我能教你的都教给你了。下一步你得去纽约深造,每天练三小时琴”。他想,我才不去纽约每天练三小时琴呢,于是不再学钢琴了。不过,他的钢琴演奏水平已经相当不错,在高中和读研期间,他还当过钢琴老师挣点外快。

    加德纳也参加了多年的童子军活动,长途跋涉、野营啊什么的。他说自己的体育素质和户外活动实力并不强,但老师要求的东西他都能做到,所以还当过童子军同伴中的“行军冠军”。他说,“我懂得执行命令(注:follow order的另一含义是恪守秩序),这是贯穿我一生的一个特点”。

     1961年,加德纳进了哈佛大学。从此,他就义无反顾地追求知识,满足自己的学术好奇心。加德纳听过的课程之多也许能在哈佛大学创下历史记录。大一,他修习了历史学。一位老师劝他说,“你好像对心理学和社会学感兴趣,你应该主修社会关系学”。社会关系学在当时还是新学科,它需要综合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与技能。于是加德纳听从了这位老师的意见。后来,在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的影响下,他对认知心理学发生了强烈兴趣,最终在哈佛大学获得了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

2018年5月,《哈佛校报》的记者采访了加德纳。记者问他,您将智能分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或社交智能、内省智能等多类,您自己哪些智能较强呢?

他回答说:我拥有语言和逻辑智能。我的音乐智能也不低。至于人际交往智能嘛,我还在继续努力。我不认为自己多聪明,但在给别人提供咨询建议方面,我比二三十年前要棒得多。我拥有很好的内省智能,因为我对于自己能把哪些事做得特别好,哪些事做不好,总是心里有数的。这并不意味着,做不好的事我就不做,但是我意识到,做这些事我必须分外努力。在身体-运动智能方面,我肯定低于平均水平。这部分要怪我的父母,因为在我出生前,我的哥哥就死于一次事故,所以父母有过分保护我的倾向。直到进大学后,我才学会骑自行车。我的空间智能不怎么样,但现在有GPS系统,技术弥补了能力的不足。确实,在每一个智能侧面,技术都有弥补作用。我还认为,人际交往智能较易改善,逻辑智能与音乐智能则不易进步,故需要从小抓起。

在晚年,加德纳认为,伦理道德比智能更重要。他说,只有道德和智能的结合,才能产生我们所佩服的人才,才能产生我们愿意生活于其间的社会。

 记者问:学术生涯报偿最深厚的部分是什么?他感慨地说,作为学者,你可能成就灿然却默默无闻,不过能得到某种补偿。正如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所说的,老师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影响力止于何处。有些30年前的事我完全不记得了,某个我教过的学生我也早就记不起了,但有一天他说,“我听您课时您讲过的一句话真正地改变了我的人生”。没有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17918.html

上一篇:为什么女创业者不易获得风险投资
下一篇:退休了,整理一下发表物(4. 在非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20 李剑超 柳林涛 尤明庆 李毅伟 白桦 徐令予 强涛 李兆良 黄永义 邝宏达 杨正瓴 罗春元 柳文山 占晓芳 周春雷 汤茂林 王永晖 赵凤光 zjzhaokeqin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0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