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dn

博文

央视《滨海湿地消失谁之过》报道中关于海参养殖的谎言

已有 4113 次阅读 2014-9-19 17:1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color, 滨海

谎言一:

       央视:采访与跟踪报道的主要专家学者是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周海翔教授。

    解读:沈阳理工大学的周海翔,不是教授,也不是搞专业的教师,只是一个机械工程铸造专业本科毕业生,是一个搞摄影的爱好者,以摄影为主业,参加环境保护相关组织。

谎言二:

  央视:在渤海湾,记者发现,所有养殖户都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养海参!因很多药物对海参不起作用,大量用药后,同一区域的乌鱼、对虾都“灭绝”了……甚至还有人用了杀虫剂!这样养的海参,你敢吃吗?

    解读:海参是比其他海洋生物更敏感的海洋生物,海参苗更为娇贵,遇到恶劣的环境,会激活体内的自溶酶,化成一滩泥水状。所以规范用药才能保护海参不受影响。海参苗投苗以后,需要在洁净的海水中生长3年左右才能长成成参,体内的药残基本上都可以代谢出去。

谎言三:

  央视:养海参导致其他海洋生物灭绝。

解读:海参在环境不好的海域,很难存活。它的生长繁殖虽然有天敌,但更需要各种生态链完整的环境,没有其他生物的参与,海参本身也不能完成繁殖与生长。


谎言四:

     央视:海参是棘皮动物,没有高级神经中枢,因此很多药物对它没有毒性,一些养殖户恰恰利用这一点,大量使用药物控制海参养殖环境。

     海参作为海洋里最无能的生物,能够存活上一亿年以上,对环境的敏感性很高,养殖条件要求苛刻,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有反应,甚至会吐肠子、化皮。任何污染都会对海参造成一定的伤害。

谎言五:

   央视:报道认为海参养殖污染破坏候鸟栖息地,海参养殖中大量使用药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危害,并称“辽宁海科院(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简称)等多家机构的监测数据表明,海参养殖对海洋污染严重,排放的COD,氨氮等指标是其他养殖业的数百倍”。

    解读:盗用科研机构的名字发布新闻,已经遭到有关机构与科技人员的驳斥。


谎言六:

      央视:曾有研究结果表明,漂白剂过量会对鱼有毒性和潜在致癌性,如果大量使用漂白剂和石灰类化工原料,直接排放可以导致海岸浮游生物死亡。

   解读:不知道鱼有没有得癌症的。漂白剂大多很不稳定,很快就会被还原。石灰遇到硬度较大的海水,形成的是碳酸钙沉淀,都不会随水流排放出去。

谎言七:

研究渤海湾湿地,却拍摄黄海海域的镜头,地点造假

谎言八:石灰处理海水,形成碳酸钙,根本流入大海石灰水污染水面。基本的化学知识错误。

谎言九:

图像是明显的摆拍,很多场景是PS出来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36597-829142.html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公示
下一篇:建议设置跟帖回复内容提醒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1 张庆费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