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国庆节,首先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在科学网上看到,37岁的伊朗女性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获菲尔兹奖,成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羡慕、没有嫉妒、有恨。恨自己连当前的小事都没有做好,恨一个泱泱大国,竟然做不出世界顶尖的成果。
我对科研了解很少,只是刚刚开始学习,借着现在的心情谈一谈自己幼稚的想法,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想:很多不发达的小国,尤其是女性,搞研究的很少很少,却能获得世界最高奖,而中国那么多搞研究的,又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却出不了突出的成绩,确实不正常,不符合统计规律。
原因很多,大部分人认为,是中国教育体制问题,我觉得这不是最主要的,中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虽然过分追求分数,缺少应用和独立思考,但作为基础知识的储备,也无可厚非。本人认为主要以下两点:
1、很多人把对利益的追求与对科学的追求结合在一起,缺少对科学的热爱和献身精神。搞科研(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付出与回报,显然与经商、从政的回报没法比的。但很多人心里始终在比,把搞研究当成追逐利益的途径,必然追求短期效应,一旦出点成绩就进入官场或办企业,事务缠身,逐渐失去领先地位,毕竟世界顶级成果只属于极少数人。
2、这几年我国成果的数量迅速增长,顶级的成果却很少,当今前沿课题已经没有简单的问题,必须调动一切力量,精诚合作才能完成。缺乏真正的合作与交流,重复研究资源浪费严重,说到底还是一个利益问题。
我们要搞科研就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清贫,以科学为乐,专心致志。做不到这一点就另请高就,这样中国不需要这么多科研人员,不必花这么多科研经费,就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写到这里觉得有些想法可能偏激,幼稚,但却是即时所想,既然写了就留着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