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6440782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2644078219

博文

《维度定理之三维引力场》

已有 3112 次阅读 2017-7-22 23:4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维度定理之三维引力场

                           (作者;郑智聪)


                   
内容摘要;牛顿定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相结合,把作用力,引力,能量时空等不同的性质和定义,进行了四个维度的划分,由于媒介粒子的不同性质我们发现宇宙四大基本作用力更多的信息而质量和引力在非惯性参照系中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

            关键词;三维引力场,作用力,媒介粒子,能量不平衡凝聚,动量守恒,惯性运动,


           
引言;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物理学家在对物体的重量和引力的探索,如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他们各自的理论是否就是质量和引力真正的本质呢?但从结合他们各自的一部分定义,我们换一种方式理解也许会更加接近宇宙中粒子物体真实的重量和引力。



         
正文;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宏观的理论研究,两位物理学家贡献非常大,艾萨克.牛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牛顿在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论文中针对宏观的惯性运动加速度和作用力总结出三大定律,还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而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中在四维时空里引力效应和质能守恒,所以我们将这两位科学家的物理定义和理论成果进行维度划分。
           
一,分析四种维度性质。
           
一维惯性力,比如一个相对静止不动的物体或一辆相对匀速行驶的列车都存在一种不变的运动状态——惯性力。二维作用力,必须在两个力或运动物体相互接触和撞击时才会发生相互抵消或干涉导致运动方向和动量变化的运动现象。比如在打球手臂对球施加一个作用力同时球也会给手臂撞击力(反作用力)。三维引力场,F=G(Mm)/r^2F=MF*mf)/r^2,即两个带有引力场的质量物体Mm相互作用形成F的引力现象,比如行星和恒星的引力场相互作用时行星会改变运动方向永远围绕着恒星公转,同样受地球引力作用物体会改变运动方向(向心力)自由惯性下落,月球的引力导致地球海水潮汐现象等。所以两个带有引力场,惯性运动的行星和恒星在空间距离中相互作用,由引力导致的第三种运动现象与二维作用力不同,两个物体没有相互接触,所以动量不存在变化只改变了空间中的运动方向,四维能量时空,当一个质量物体M在能量时通过时间t和空间距离r释放或转换能量JJ=hv/tr=P/tr,太阳将质量M转换成能量J释放一个小时距离(5.8*10^7千米)最近的水星影响比较大朝向太阳的地表平均温度在400℃左右,而距离较远的(5.98*10^9千米),冥王星朝向太阳那一面的地表则温度在零下200℃,左右如果当一个小时的能量缩短在半个小时内释放出那么水星表面的温度会更高,所以能量E由物质M时间t空间r光子c,构成的四维能量,我们可以把这四个维度的物理现象称为,‘维度定理’
             
二, 不同维度,有着不同性质。

      四种不同维度物理现象相互对比时发现;一维的惯性力不需要外力作用保持原来的惯性运动。二维的作用力不需要空间距离和时间只有当两个物体或力相互接触时才发生作用动量P,方向F发生变化,三维的引力场则不需要时间t,行星或卫星在恒星的引力场作用下可以永远的围绕恒星公转。四维能量时空,当物体M在通过光子C转化能量J时会受到时间t,空间距离r所影响。所以不同维度有各自的性质现象,就像是飞船里的宇航员一样在地球上和失重的太空上都可以生存,相反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水星上很难生存,但我们通过对比发现三维引力场,F=MF*mf)/r^2与四维能量时空,J=hv/tr会发现他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空间距离r,空间与物体都是相对的,比如列车的空间则是铁轨,物体能量空间则是光子,引力是物体运动的空间比如限制行星运动轨道,因为任何物体运动变化,都是相对的。在四维能量时空由媒介粒子,光子e进行传播和能量转化来实现能量守恒,(光子携带能量),而三维引力场同样通过媒介粒子引力子g,物体的引力场相互作用形成的引力现象公转或自由惯性下落,但物体的动量P不变实现了动量守恒,(引力子不携带能量不参与能量或动量转化),而在我们观察参照物的问题时感觉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公转时运动速度存在变化设想一下,以月球的质量(7350亿亿吨位),为例子,如果给月球做加速度或减速度需要多少能量呢?已知,大多数行星公转时间都存在几十亿年了这需要多少能量呢?所以三维引力场遵守动量守恒行星各自的动量不变F=G(P*p)/r^2=(PF*pf)r^2,而四维能量时空遵守能量守恒,J=E/tr,这些不同性质的媒介粒子是起到了力场的束搏平衡作用和能量转化作用。
       
三,媒介粒子对四大基本作用力的重要性。

        宇宙中四大基本作用力,强相作用力,弱相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已知根据能量守恒将弱相作用力和电磁力统一,弱电统一,而强相作用力和引力是否存在相同点? 宇宙大爆炸产生大量的基本粒子也包括大量质量为0的媒介粒子,这种粒子是传递作用力和能量信息的粒子比如亚原子和强子的形成必须通过媒介粒子,相互作用场结合形成新的粒子,但任何基本粒子都不会单独存出现都会携带媒介粒子,中微子与光子,是携带能量的媒介粒子,而胶子和引力子不携带能量是相互束缚作用场的,媒介粒子物质各自通过引力场(携带引力子)相互作用行星的公转,或物体自由惯性下落,当氢气受恒星引力时,可以看成一个质子与恒星的引力作用而对应的微观量子世界同样存在相同性质的作用场。已知一个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的,在发现每一种夸克都带有独特的周期和波动性质,而这三个不同性质的夸克要组成一个非常稳定的(因为夸克各自的性质不变)质子,则必须通过胶子的色动力形成的强相作用力才可以将不同性质的夸克在各自能量不变的情况下,组成质子这种性质的作用力可称为能量不平衡凝聚原理,当基本粒子通过媒介粒子强相互作用时组成亚原子强子等其基本粒子各自的能量常数h不变,只改变相对位置,并能量动量守恒公式;E=(ah+bh+ch)f 其中h是每一份的能量常数,f为强核力。而泡利不相容原理也说明了每种粒子的量子态都不相同(相互排斥),而他们要组成新粒子就通过强核力凝聚在一个场内(中子在原子核内能量不会发生变化比较稳定),比如我们用简单的数字来表达这两种能量模式;能量不平衡凝聚:6=1+2+3=2+3+1等,总量为6只改变能量数学的位置,只有6种方式,而能量守恒只要总量为6既可,6=5+0.5+0.5=4+1+1……等等,既总量为6就可以非常多方式。所以这些不携带能量的媒介粒子作用下,量子世界因为强核力则变的稳定有序,宇宙因为引力场变的稳定有序。所以没有这些媒介粒子对能量的束搏平衡,宇宙就不会是今天这种情况。

        四,相对论引出宏观的引力现象。
       
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是相等的,在相对论中现实的一些例子可以了解到,物体受引力后自由惯性下落到地面时受到了地面的支持力,静止后形成重量,受到地球表面的,支持力形成相对物体重量,如同对某个方向,形成惯性压力(引力重量为向下,的压力F)这种惯性压力可以通过惯性运动形成,比如压力,重力或撞击力都可以让一块木板断裂,而物体的引力质量可以发生变化,同样的原子个数的物体在月球上的质量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即当物体下落后受月球表面支持力平衡后的重量,在月球上同样往手里物体施加一个压力你会感觉跟在地球上一样重,而爱因斯坦滑梯事件可以让我们即使在地球上也同样感受到在太空的无引力状态,梯厢里
一切物体都在同时下落感觉水杯就在你眼前飘着引力质量是可以变化的,但从实验同样得出相同的结果,我们通过不同的参照系,发现一个物体随着动量变化重量也发生变化所以将相同原子数的物质通过加速度后,则惯性质量(引力质量)会发生变化,amf=MFa为加速度,m惯性质量,f为惯性下物体的引力场,而MF,为加速度后的质量和引力场,即质量am=M,引力场f<F,从而得出,爱因斯坦的非惯性参照系中加速度,物体的质量变化引力场也发生膨胀(引力波)。所以在相同的原子个数的物体在加速度的情况下引力质量发生变化,而相对的引力场也发生变化在和地球引力场相互作用时可称为"引力浮力"。我们可以通过实验也可以的出同样的效果,小明推石头实验在施加一个推力时石头发生移动了,反之石头没有移动或换更重的施加多少力都是无用功,同样粒子加速器的科学家也可以感受的到当粒子加速到一定时,要让粒子速度变化要释放更多能量,否则都是无用功。牛顿时代认为引力和质量是绝对的不可能发生不化,地球上物体重量是由引力直接产生的而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物体重量和引力是相对的可以发生变化所以从《广义相对论》中重新了解了宏观的三维引力场。而说到引力的发现让我们即熟悉有陌生的感觉明明感觉有一种力,在改变这周围的物体的运动和行星宇宙等,因为第一点;引力子,跟光量子不同它不参与能量转化几乎无法发现它存在。第二点;能量守恒模式,我们目前只知道一种单一的能量守恒模式,比如;宏观中,功、力、热、等,微观,电荷、光、粒子数等、相互作用能量或粒子的转化等,而还有一种是场的能量守恒,在一个作用场微观或宏观每个粒子或物体都会保持各自的能量,不相互传递转化时只改变位置或运动方向保持着能量守恒。



         
总结:当我们通过结合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得出很多新的概念在维度定律中,一维惯性力,二维作用力,三维引力场,四维能量时空,而量子世界中媒介粒子非常重要不同的性质带来了能量的转化和作用力的形成。最终我们明白了引力是不存在能量型的作用,比如排斥吸引加速度等所以就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参考文献;艾萨克·牛顿,  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15年《广义相对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472821-1067668.html

上一篇:《自由下落的新发现》
下一篇:《自由下落的新发现》
收藏 IP: 61.154.15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