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首照片:游玩
“都市外乡人”和“乡村都市人”
注:本文为我夫人张金凤所写
“都市外乡人”
我们夫妇分别是来自浙江和内蒙古偏远农村的“凤凰男”和 “凤凰女”,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拼搏于各自的工作岗位。双方的父母都已年过花甲,为了帮忙照顾我们年幼的孩子,也不得不离开农村老家来到我们身边。
2013年除夕,双方的父母都已回老家,我们一家三口是在镇江的新家过的。冷清、想家,是我对这个春节的最深感受。镇江,这个历史悠久的江南小城市,从高中毕业背上行囊离开老家开始,我在这里已经学习、工作、生活了十五载。十五年了,我已经逐渐成为了新镇江人。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已逐渐融进了镇江的习惯和氛围,吃饭也总爱来一碗锅盖面。但这个除夕,却着实让我感觉自己是“都市外乡人”。
但试想我们父母对城市生活的感受,那种“都市外乡人”的内心感受更是我们年轻人无法体会的。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十几岁就出来上学,能很快适应外面千变万化的社会,但父母一代却在纷杂的世界中眼花缭乱。他们住不惯楼房,经常把家门钥匙挂在门上忘记拔下来(农村家里的习惯),做饭不用抽油烟机,上厕所忘记关门冲马桶,喜欢蹲在阳台上边晒太阳边吃饭等。我们会经常提醒他们,他们生活地也更加不自在,他们渐渐少有笑容。他们操着一口外乡人的方言,也听不懂南腔北调的话语;他们不习惯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起居全都要花钱,他们觉得自己每天不干活的日子太无聊,总觉得自己是“吃白饭”的闲人。做儿女的我们也很着急,本想接老人家出来享清福,却没想到他们的内心如此忐忑不安。给他们找一份工作是基本不可能的,我们鼓励他们去参加一些老年人的保健协会和社团组织,而他们觉得自己是农村人,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融不进那些高高在上的团体生活。
孩子是最好的沟通纽带,不仅对夫妻而言,对父母这些因为孙子、孙女或者外孙、外孙女出来的老年人也一样。因为带孩子,在小区、在幼儿园甚至在游乐场,他们愿意敞开心扉与人进行交流,虽然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有些拗口,虽然方言会有歧义,理解的意思甚至南辕北辙,但不影响大家开开心心地家长里短。父母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他们有了自己的社会活动,白天孩子上幼儿园,他们就约好一起去大菜场买菜,晚上还约好一起去跳广场舞,周末有时候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听听保健讲座或去哪里散心。他们也说自己想通了,要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老妈常感慨:“不想着去省钱,也不去赚那些小钱了,把身体养好就是为子女赚大钱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年人们才会真的感觉幸福!为了后辈的工作事业和家庭幸福,我们的父母也逐渐慢慢地品尝着“都市外乡人”的酸甜苦辣。
忽然想起了《外乡人》电视剧,可能那里面的一些话语能与你我产生共鸣。
外 乡 人
如果你有机会,停下来看看你周围那些熟悉或者不熟识的人,
猜测一下他们的身份!
毫无疑问,他们大部分应该来自异乡,
而我们自己呢?也是实打实的外乡人。
如果你敢于抛开忙碌,蹲下身去和陌生人拉两句家常,
你会发现,这里面没有悲天悯人的叹息,也没有愤怒和不公,
快乐,是真正在奔波中的异乡人与生俱来的血液,
淡定,是为实现梦想做好一切准备的必须。
于是,困难挫折终会过去,梦想终会实现。
每个人都有梦想,它不应该被忽视!
但那并不足够,因为这是新的十年,
在建国六十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年之中的这新的十年。
我们的社会经历了太多的急剧变革,
我们的民族在这十年历经磨难,并迅速崛起,
令世界吃惊!
他们可能是四川人、河南人、东北人、南方人……
他们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通,性格各异,
他们经常会因为私利争执,也会因困难而互相帮助,
因为他们都是人。
但是,当关系到我们全民族的事件到来时,
他们站到了一起!
他们随城市一起成长,
他们随民族一起成长,
他们随着我们的共和国一起成长!
其实,这里没有外乡人!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兄弟们,因为我的很多兄弟姐妹也属于此行列。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已经有三代农民工成为了城市的新主人,他们在城市中追求着梦想,实现着自我超越。
第一代农民工,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对工作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务工收入能达到他们的最低期望值就行。他们的打工行为都是兼业型或季节性的流动,即使再回到农村他们也认为是理所当然。对城市而言他们是劳动力的“蓄水池”,不构成就业压力。
第二代农民工,他们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这部分人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农业技能却不如上一代。他们大多已有子女,为了子女的教育和生活,他们的家庭一般处于两地分居状态,妻子在家务农和抚养子女,丈夫在外打工挣钱。
而第三代农民工,他们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与前两代人相比,这代人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大多数人拥有高中或职高学历,对工作的期望值相对较高。但由于是直接从学校到社会,大多数人缺乏务农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他们所受的教育又没有达到与城市人同等的水平,这决定着他们的工作状况往往比期望的要差。
传统农民工中的大多数人进城打工基本出于挣钱的目的,他们往往怀有深厚的“乡土情结”,进城打工只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挣了钱他们最终要回到农村去。
但新生代农民工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此。对他们而言,城市同时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发展前途。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告别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新生代农民工中很多人不会务农,对土地也没有很深的依赖,他们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民,也难以再适应传统的农村生活,他们比父辈更希望能在城市立足,在城里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真正的生力军。
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生代的农民工,都为祖国的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着他们的努力和力量!
“乡村都市人”
很显然,春节是中国人最虔诚信奉的一个传统节日。无论身处何地,都渴望回归故乡,与家人团聚。记得一个朋友感慨:“我是家里的独子,即便买不到车票也得想办法回家过年,要不我爷、我奶、老爸、老妈的年怎么过啊!”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缩影,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多年来不管如何增运、如何疏导都没办法“根治”春运的拥挤。“走一遭春运”就像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已经成了一种过年必需品。春运大潮中走一走才能更加深刻体会那种浓浓的年味。
受这么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春节回老家与父母团圆,清明回去给去世的长辈们扫扫墓。在各种各样的节日以及农家乐旅游的旺季,农村出现了大量短期回流的“乡村都市人”风景。
但是,回到家乡,我虽然看到的是相对发展了的农村经济,如各家各户盖了新房,村里修了新的公路,我更看到了农村的“386199”部队。何谓“386199” 部队? 386199不是一个真正部队的番号,但“386199”部队却是一个有着几亿成员的“特种部队”。“38”者,妇女也(妇女节是三月八日);“61”者,儿童也(儿童节是六月一日);“99”者,老人也(重阳节是中国农历九月九日)。如今农村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后,在中国农村自然而然形成了由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组成的庞大队伍。
“386199”部队
回到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严肃而严峻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靠怎样的一个群体去实现?
各级决策机构正在反复思考如何制订各种具体政策去引导人才向农村回流,去推进技术和资金向农村发展倾斜。我们还能像过去那样实施“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吗?当前推行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与大学生村官政策相比,我想如何能在农村产业规划布置、人才吸引政策上有效地引导“都市外乡人”向“乡村都市人”的角色转变,因为“都市外乡人”身上带着在城市学习掌握的先进知识、技术和观念,如何给他们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和创业机会,鼓励他们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术和观念贡献于新农村建设,这是最不容忽略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