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estc2014xiaoyu 传道、授业、解惑也~ Learn about the most effective knowledge to solve problems and achieve insight.

博文

科研十问之“囫囵吞枣”阅读学术论文 精选

已有 15747 次阅读 2019-9-8 11:43 |个人分类:研途师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学术论文阅读, 囫囵吞枣, 文献管理

前些日子我与WH在讨论量子推荐算法、量子机器学习等问题时,就如何用科学的治学方法来阅读学术论文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不知不觉间发现,博士阶段的系统学习,不仅是从知识的学习上丰富了我们,给予我们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论。

正确的学术论文阅读方法和逻辑,是我们从事任何科研的前置条件。不管你是研究生还是博士生,只要你想发表学术论文;也不管你是毕业后继续从事产业界的实体科研,还是研究院所的前沿科研,都不能闭门造车!研究人员需要时刻掌握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把握研究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既有宏观概念,又有微观洞察。宏观概念能让我们站在时代发展的脉络上,做有用的真科研,而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微观洞察能让我们快速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并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技术路线,快速解决,进而与全球的科研工作者,共同为人类发展谋福利,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和冗余。 


既然学术论文阅读这么重要,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科学阅读?

这里根据我当时读博时候的心得,以及这两年和学生们一起做研究的经历,简单概括来讲,可以分为这样三步走。

第一步,囫囵吞枣。

第二步,细嚼慢咽。

第三步,反刍消化。 

今天我们来看看,为何学术论文阅读需要“囫囵吞枣”的第一步。

囫囵吞枣?“我没有听错吧?!”是的,你没有听错。

很多同学会觉得那岂不是不求甚解,最后可能读了很多文章,只是记住了几个作者、几个题目,甚至于里面很多基础的问题和推演都没有掌握,又怎么去发现问题呢?又有什么意义呢?这里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规定时间内大量学术论文的快读阅读需要“囫囵吞枣”。

大家开始做研究之前,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选择并确定研究领域和相对具体的研究方向。我想很多行走在科研道路上的朋友们,都有一个切身的感受,那就是初期选择并确定科研方向有点儿像盲人摸象,很难快速掌握全局,往往会走偏或者走到死胡同,这时候快读阅读感兴趣的或者导师指定的研究领域的大量文献就成了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即将开始求索的小伙伴,不要觉得这个过程是一次完成的,很多时候他不是单方向的,有时甚至于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也会被否定,进而重走“长征路”,所以这点心理准备是要有的。科研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他永远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当然,大量相关学术文献的阅读,不是拖拉冗长的“慢慢来”,而是需要有一个时间里程碑规划,比如你和导师或者科研小组,大家商讨确定需要花3个月时间来阅读、查询、检索、凝练相关参考文献,那么在这个时间里面必须要有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学术论文阅读过后所给予你的全局观、研究领域的定位,以及在这里面你梳理、总结出来的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其次,相对强关联文献的聚合需要“囫囵吞枣”。

这里对于文献的选择和检索,必须是聚焦在一个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文章之间的关联性和传承性相对较强,只有这样你的大量阅读才能更加精准,才能更有助于你确定研究对象,并定义需要解决的问题边界。

现在很多学科问题的发展和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这对于研究人员和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我们经过系统的高中、大学教育之后,对于自己已经涉足的学科掌握了相对基础和系统的知识,也基本具备快速自学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当你做科研背景知识和多交叉学科的论文阅读时,不允许你把所有涉及的学科基础都打牢了再来融会贯通,需要“唯实用”和“能解决问题”为上,不能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来做研究。所以这时候的囫囵吞枣至关重要,每篇文章快速提炼作者研究的问题、相关的基础点、主要的结论以及里面的open question。当其中有某些数学推导、算法、物理公式、假设没有太搞懂的时候,先囫囵吞下。因为我们大量阅读的学术论文可能经过第一道的筛选、过滤之后,只会剩下不到30%的论文需要精读,所以初期的大部分论文中遇到的问题,后期可能都不会再研究,那么就会为自己节省很多时间。

我记得当初有位博士同学,他是做神经网络研究的,但是由于数学基础薄弱,他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去系统学习概率论、统计学、矩阵、数分等课程。结果一年半过去了,周围的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他还在打基础,最后他的研究战线拉得太长,导致没有顺利毕业。当然,这里我不是说基础不重要,只是某些同学对于基础的理解可能有偏差。我个人认为,高中和大学学到的高数、统计、概率、线代、离散等基本上已经能满足我们后期研究的基础需要,那么你的自学能力和数学思维更加重要。当你遇到不会的数学知识点时,快速明确,再着重修补和强化即可,没必要为了一个高斯分布再把概率学半年。那样的话,你的科研大车就总是会裹足不前。

第三,为自己的研究内容做学术定位需要囫囵吞枣。

除了在规定时间内大量学术论文的快读阅读、相对强关联文献的聚合需要囫囵吞枣之外,我们对研究对象的宏观定位也同样需要。

所谓学术定位,就是找到自己研究内容的学术价值和发展趋势。何解?近些年全球的研究趋势,不乏一些灌水和“还人情”的学术圈子,这里的学术研究以”唯新”、“唯奇”、“唯集成”为特色,其学术价值、学术实用性较低,很多可能过几年就销声匿迹了;对于趋势的导向也是以名号为主,不深入,不成体系。所以,当你囫囵吞枣不纠结在一些技术细节上的时候,这类的文章很容易就凸显出来,“临摹”过后,你就可以让自己快速远离这一类的学术研究,为自己将来的学术定位做一个高质量的评估。

总之,关于囫囵吞枣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方法的形象化描述。方法落实到执行层面的时候,需要很多的动作来完成。这里就需要用工程上任务分解倒逼的方法,计算出每周甚至每天论文的阅读量,梳理出论文阅读笔记的标准模版,形成文献管理和阅读日志,这样就能有效快速完成第一轮的“囫囵吞枣”。而且这个工作会为你后续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这将是你做科研挖到的第一桶金。

囫囵吞枣是帮助我们快速开启科研之路的第一步,离不开后面的细嚼慢咽和反刍消化,因为我们的这些方法都是帮助大家慢慢形成科研思维,这三个步骤的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随着研究对象的改变,研究环境和研究主体的改变,也会有相应的调整,不过还是希望大家能像读科普一样,快速的“囫囵吞枣”让你更加喜欢自己的科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81219-1197128.html

上一篇:时间去哪里了
下一篇:科研十问之“细嚼慢咽”阅读学术论文
收藏 IP: 222.212.207.*| 热度|

11 武夷山 王安良 徐冉成 彭真明 王从彦 李毅伟 张元新 李久煊 黄永义 李斐 陈永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