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ndyliu 庖丁技术众包平台,用众包对接技术与市场(微信公众号:庖丁技术)

博文

专治开车低头族!这玩意一插就能保命。

已有 2252 次阅读 2017-5-22 19:3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今天,丁少看了一则公益广告,印象很深刻,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开始并不知道是说什么的,反正看到这种标题我就点进去了



故事发生在一个寻常午后。


广告的前半段交代了好几个人物:


一个小孩在骑单车,一个大妈在浇花。



一个男人买了彩票开车回家。



一个女人开车送女儿去什么地方,时不时还低头刷刷手机。



昏黄的色调、舒缓的音乐,看得我昏昏欲睡。


但当所有人汇集在一个街区。


视频里传来一声“砰”的巨响,我被吓得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



就因为那个女的开车的时候低头玩手机,弄得车毁人亡的下场……


原来是个警醒大家开车不要玩手机的公益广告。


真是吓死了,幸好我没有车。


不过话说回来,这年头因为玩手机出车祸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


看红字,发短信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的23倍!


可是呢,还是有太多“老司机”铤而走险。


丁少询问了几位身边的老司机,他们纷纷表示,开车难免还是会玩玩手机。而具体原因有这么几种:


A:“我也知道不安全,但是别人发了微信过来,我怎么能不回呢?”


B:“实在是忍不住,不过我都是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刷刷,应该没什么吧。”


C:“不用手机是不可能的,拿手机地图导个航啊,查个餐厅啊,必然是要用的。”


D:“漏接一个电话,损失很大的。



他们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我竟然无法反驳。


在这年头开车完全不碰手机要我我也做不到。


但是,对于一些对行车安全影响特别大的行为,还是得杜绝。


比如:刷朋友圈微博、打字回微信短信、看文章。



为了防止因为玩手机导致车祸,很多国家的管理部门和科技公司也提出过不少想法,给大家介绍几种。


英国:车内屏蔽信号


腐国人办事确实狠呐。


一言不合就脱欧,一言不合就引入中国的数学教育。


在开车玩手机问题上,一言不合就想给你断网。



根据英国《独立报》的报道,英国的交通部门正在考虑将汽车里应用新的技术。


试图屏蔽汽车里的手机信号,以防止司机开车打电话发短信。



丁少觉得,这方法太武断了点。


先不考虑司机接接电话,或者停下车使用手机的情况。


就说车里的其他乘客,人家不开车也得跟着遭殃。


所以啊,这个方案应该行不通。


而日本的日产汽车公司,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他们提出了另一种方案——


NISSAN:屏蔽箱



这种屏蔽箱安装在驾驶座一旁的扶手箱处。



箱子可以屏蔽手机能接收的一切信号:电话、网络、蓝牙等等。



当然咯,只有放进箱子的手机才会被屏蔽。


这倒是比英国的方案周全一点了。


但还是那个问题,对于那些“一分钟损失百万”的那些人来说。


为了不错过重要电话,他们会直接放弃使用屏蔽箱。


还有没有更周全一点的方案呢?


有。


RiVE:智能阻止



这个看起来像条数据线一样的玩意,就可以做到智能阻止手机的部分功能。


上车之后,只要像连充电线一样把它插上手机。



你的手机就进入了智能阻止模式。


主界面上只剩下四个选项:音乐、地图、联系人、报警。



RiVE充分考虑到这几个是难免会使用到,对行车安全影响又比较小的功能。


所以,予以保留。


如果想强行退出,哈哈,线的夹子把你的HOME键给夹住了,让你没法操作手机。



同时呢,你的手机也只能接收到电话提醒。


当然了,这个RiVE最厉害的地方是在于智能回复。


虽然是为了安全,但开车那么长的时间不回信息。


发信人难免会有抱怨/误解/担心。


呐,这个RiVE就能让你在收到信息的时候自动回复一段话。



“(RiVE自动回复)很抱歉,我在开车,没法回信息。”


既不让人误解,又让人感觉到你是一个靠谱的人,多好。


等你结束驾驶,手机会重新受到各类信息的通知。



可能有人会觉得,司机从上面取下来或者直接不插上去,这东西不就无效了吗。


这我要说,人呀很多时候,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这就跟买了办了健身卡,高额费用催促着你健身


买了秤,称重数字鞭策着你减肥是一样的道理


咱们可能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监督,就能做到一件纯靠自己做不到的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78817-1056449.html

上一篇:世界上最小的水下推进器,让你做水底的钢铁侠!
下一篇:梯形下巴的诺基亚 9?配置给力,相机扑街……
收藏 IP: 120.197.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