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良的个人专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ygid 谈谈声学,聊聊智能

博文

中国近代声学领域四位高富帅的著名声学家 精选

已有 34707 次阅读 2015-10-9 13:4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高富帅, 马大猷, 魏荣爵, 汪德昭, 应崇福



我在前面文章《声学领域的诺贝尔物理奖,详叙物理学界泰斗们的声学渊源》中已经详叙了世界声学发展中重要的科学家,除了古代做出重要贡献的古人以外,近代声学领域也有不少集大成者,而且其成绩斐然于国内外科学界。尤为重要的是,这四位声学家都是典型的高富帅,而且都是高寿老人,平均年龄94岁,这难道不是小朋友们立志学习声学的理由吗?


第一位就是我国水声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汪德昭先生,享年94岁。汪先生1905年12月20日出生在江苏省灌云县板浦镇。他的父亲汪寿序曾任北洋政府农林部主事。1933年10月,汪德昭前往欧洲,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习一年法语。翌年10月,他到法国巴黎大学郎之万实验室攻读研究生。郎之万(Langevin)交给汪德昭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就是“低空大气层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1938—1956年,汪德昭一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任副研究员、专任研究员等职,后任研究指导主任。在此期间,他除了大气电学的研究外,还从事过负光致效应、利用β射线控制造纸的厚度、液体对超声波的吸收、郎之万离子发生器、X射线对超声振动状态压电晶体的衍射、RaD转换电子的绝对强度、关于放射锕的弱能量γ射线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设计制造了超灵敏度静电计和微量天平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法国科学技术界的赞扬。1956年汪德昭先生回国之后,先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兼室主任,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器材局局长;后经聂荣臻元帅推荐,出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开始筹建中国国防水声学的研究工作。1964年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他一直担任所长或名誉所长。


BTW八卦一下,汪德昭妻子的姑妈就是卫立煌的夫人,新浪网目前的董事长汪延就是汪德昭先生的孙子,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的时候曾来我们声学所参加一系列活动。


北师大学生时期的汪德昭李惠年


第二位就是我国空气声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马大猷先生,享年97岁 。马先生1915年3月1日生于中国北京,祖籍广东潮阳县和平上寨村;他的父亲马有略是清末赴日本留学获明治大学法学学士。1937年底,马大猷听从前辈吴有训先生的建议,到加州大学当努特森的研究生。1940年,马大猷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用两年时间就获得博士学位的人。马大猷回国后,开始希望能为抗战需要研究一些科学技术问题,终因没有研究课题,遂致力于教学工作。他先是在西南联大工学院电机系任教授,时年25岁,是该校最年轻的两名教授之一。几年后,北京大学筹备创办工学院,31岁的马大猷被聘为筹备主任,后来又成为北大工学院的首任院长。马先生提出的简正波理论,是当代建筑声学发展的里程碑;马先生创建的声学微穿孔板和小孔消声器理论,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为噪声控制和环境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马大猷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声学实验室,提出了语音统计分析分布的新理论,主持完成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声学设计等重要研究工作。在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噪声应与废水、废气、废渣并列为环境污染四害问题之一,并在1982年组织制订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BTW八卦一下,马先生也是我导师田静和李晓东的导师,90多岁高龄的时候还能谆谆教诲我们两个多小时,至于其他,这个真的就不要八卦了…….


周总理与马大猷先生(右一)


第三位是南京大学声学专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魏荣爵先生,享年94岁。魏荣爵1916年9月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是清代著名学者魏源的后裔。其父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与蔡锷将军是同窗好友。魏荣爵1933年考入金陵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45年以优异的数理、英语成绩考取出国留学,到芝加哥大学和伊利诺大学主攻核物理、获博士学位。魏荣爵回国到南京大学后,先后任物理系主任、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担任过核物理学、电磁学、数学物理方法、声学等多门课程的讲授。他讲课条理清楚,生动有趣,凡听过他课的教师和学生,对他严密而深入浅出的论述都很敬佩,当然帅的一塌糊涂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他常常教育学生,不要光着眼一专一业,要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注意相关学科间的关系,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还要赶超外国的先进水平。1954年,南京大学成立声学教研室,魏荣爵任室主任,在物理专业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声学专门组,70年代末成立声学研究所,90年代发展成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魏先生利用分子弛豫和核物理液滴模型,发展了低频声波在水雾中的传播理论,并用实验加以验证,继而建立了适用于各种频段与水雾粒度的声传播吸收理论。魏先生最早提出用语噪声法测量汉语平均谱,研究了混响及噪声对汉语语言通信的影响。魏先生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理论和实验上系统深入研究了水槽中各类型孤子的特性以及孤子、分岔和混沌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国声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BTW八卦一下, 1941年南开中学高中毕业考试,一位叫作谢邦敏的考生面对物理试卷大眼瞪小眼许久之后,终于承认自己实在答不出一道题来,并在空白的试卷上题《鹧鸪天》词一首,最后一句阅:今朝纵是交白卷,柳七原非理组人。当时任教的正是魏先生,魏先生惜才之下,也挥毫还了一首打油诗,曰:“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


魏荣爵在实验室


第四位是我国超声学领域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应崇福先生,享年93岁。应崇福1918年6月15日生于中国宁波。1940年毕业于华中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44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应先生从小上的是私塾,自己的英语和算术全靠父亲和干爹来教授,正因为如此,为他的英语成绩奠定了好的基础。1956年应先生回国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继续超声学研究,先后在物理所、电子所、声学所任研究员,曾兼任室主任、副所长。1958年成立超声研究室,任主任,在中国首次诞生了超声研究的专门机构和队伍。应崇福长期从事超声学的研究,涉及超声学的多个方面。其中50年代发表关于弹性介质内球形障碍物对超声散射的理论性论文,开拓了国际上超声在固体中散射领域的现代研究;80年代独创地用显示方法系统地观察了玻璃中多种障碍物对超声散射的连续过程,并部分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超声压电换能器提出了几项新的理论,包括换能器辐射超声的新的第二机理;对压电介质中和表面上的超声产生和传播,发现了压电介质内的电磁,声头波。


BTW八卦一下,2005年世界超声大会,当时我还只是工作组小成员而已,应先生依旧亲笔写了聘书,至今印象深刻,至于其他,留给应先生超声学科的桃李们了……


正在做实验的应崇福


参考资料来源较多,具体参考点不再列举,主要来自以下:

  1.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网站

  2. 南京大学网站

  3. 科学网

  4. 新浪专栏

  5. 百度百科

  6. 维基百科


了解更多声学资讯和科普知识,请关注声学在线 soundonlin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75795-926786.html

上一篇:声学的搞笑诺贝尔奖,最厌恶的声音和沉默枪
下一篇:声学诺贝尔猜想?遐想3D打印的声隐身斗篷
收藏 IP: 115.171.84.*| 热度|

36 栾锡武 张士伟 韩士楷 王春艳 陈冬生 陆泽橼 蒋敏强 徐绍辉 石磊 康建 武夷山 黄育和 许方杰 孟凡 蔡小宁 姬扬 马红孺 黄永义 余昕 李天成 梁妍钰 唐凌峰 晏成和 薛宇 赵凤光 chenhong1974 changxin1982 shenlu DXY1234 biofans gaoyz123 ghzhou5676 helan123 crossing lrx hbxxzh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