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weiya03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weiya0303

博文

对灾害发生可能性的理解

已有 2396 次阅读 2019-1-10 04:4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对洪灾发生可能性的理解                                                                  

                                                          葛维亚

       在融雪或暴雨成灾的水害中,人们多洪灾印象深刻,它常常带来毁灭性的严重后果。

       据有关方面调查,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财政收入的1/6至 1/4,严重地阻碍和制约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存在众多角度与众多方面。单就发生的可能性而言,有人说我国是个自然灾害发生极为频繁的国家。你看,水灾、 旱灾、涝灾、风灾、虫灾,年年都有,年年要防。更有人说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比东南亚其他国家要多?此处就涉及到对灾害发生可能性的理解问题。

       在同等条件下,具有960万平方公里的我国大地上,发生某种 自然灾害的机会要比一个省大些,比一个县更大。从地区分布上看,相邻地区同时发生的机会要大些,距离非常遥远地区同时发生的机会要小得多。这里就表现出 “概率论”中,点概率和面概率的区别,独立概率和条件概率、甚至一维概率与多维概率、与随机过程的区别问题。诺大个中国发生灾害的 可能性当然要大于一个面积很小的国家。临近两省发生同一灾害的概率,要比相距很远两省大得多。不能混为一谈。

       如此说,就我国全国而言,水利主管部门,必然会提高防患意识,年年防,不能松懈麻痹。过去在防灾减灾方面,成绩显著。就一个省 来说,也不能放松警惕,因为“概率”只是一种可能性,不是必然性,在某些时候,估算出来的大概率事件没有出现,小概率事件倒成为现实。因此,任何时候都不 能麻痹大意,宁可错报,不能漏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要针对不同行政区划和自然区的各种自然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 种自然灾害的产生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 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灾害风险评价与对 策等。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对自然灾害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不同,其防灾救灾能力也各不相同。灾区的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灾区自组织能力都是影响区域 自救能力和恢复能力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一旦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能力强,速度快,但其损失也就越大;不发达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当 致灾因子与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脆弱性相结合,灾害风险也随着增加。通过自然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估,并应用评估结果,可以进一步探讨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模 式和预防措施,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灾害,规范对易灾地区的利用,提高对灾害的认识。

       自然灾害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把灾害减到最小。重要的是加强气象和水文短、中、长期预报,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连锁反应做出分析判断。要 建立结构性的减灾措施、灾后可持续发展机制和部门合作机制。及早制定各级应急 预案(其中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 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在组织、资金、人员、物资、技术等方面落实到位。必要时还要预演,并对应急预案逐步完善。

       总之决不要被灾害的大概率吓倒,也不要被灾害的小概率麻痹。要未雨绸缪,有备则 无患。只要以人为本, 加强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提高防灾意识;全民普及,建立  应急机制;快速响应 ,制定 行动 方案,就会做到抗灾减灾万无一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2130-1156228.html

上一篇:如何察看OPPO A5 手机 电池的电量百分比
下一篇:澳洲贝拉拉海滨度假村一带游记
收藏 IP: 14.200.221.*|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