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edh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edhw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博文

火灾预防是个伪命题

已有 1437 次阅读 2022-7-22 21: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很多时候,火灾预防的作用都会被夸大,并由此给人一种错觉,然而从实际来看:所谓的火灾预防最多是理论上可行,现实中并不可行。

如果部分火灾是因为预防产生了效果而避免其发生,那么请问:

1.预防包括哪些具体的手段措施?如果火灾原本就不会发生,预防的意义何在?

2.就某一单位、行业或城市,在过去的一年或几年当中,有多少起火灾被提前预防,大概占比多少,何以证明?

3.为了达到理想中的预防效果,需要多少人力及物力的投入?

4.即便把避免火势扩大也一并算作预防,总体效果又如何?

除了刻意的纵火,不会有人希望火灾发生,即:不会有人明知设备设施由于老化劣化等原因即将起火而不管不顾;更不会故意去违章操作造成人为失火(当然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侥幸心理)。换种说法:几乎所有的火灾都是一场意外,既然都是意料之外的事,那么请问:超出当事人认知与预见的事件又该如何去避免或预防?

       走廊.jpg

从设备设施自身起火来看,都有一个“起火临界点”,即运行或运转到了某一个时间点,就可能出现意外点火源,进而引发一场火灾。然而,如何去判断和把握这个点?就算真的胸有成竹,那么,你会采取立即停止运行还是把设备设施全部换掉?

比如最常见的一类火灾原因分析“电气线路短路所致”,像这样的原因分析得再清楚又能如何?哪怕你就是精准定位到某一个起火点又能怎样?有谁会在事故前将“可能”起火的设备及线路全部换掉?真要是有如此本事的话,只怕自家门槛早已被踏破。

起火原因讨论分析到现在,还有什么“新鲜”的起火原因吗?还不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性事故,只不过变换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再谈人为引发的火灾,人都有知识的误区,懂电气不一定懂机械,懂机械未必懂化工,懂化工未必懂厨房,懂厨房未必懂应急...就算你全懂,你还有犯错的时候,哪怕你不犯错,还有打盹儿的时候,别人的行为你无法掌控。理论上,一个人操作,两个有相关经验的人在旁监护,步步设防,总该不会有啥事儿,可是,这样的成本是否可承受?

 假如所有的设备设施使用到期一律报废换新,所有建筑结构及可燃物管理均按照防火规范条文来执行,涉及到可能起火的大小操作都派人进行监护,那么,火灾发生的起数自然应该有所下降,火灾损失也会相应降低。可是这样一来,将增加多大的社会成本?又会对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多大的影响与不便?

         厨房.jpg

 说得极端一点:生产生活停滞,设备设施停止运转运行,人员静止,火灾自然不会发生,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说得再极端一点:许多区域,其实就算没有任何刻意的预防投入,三年五载下来,依旧不会发生一起火灾,难道因为采取了预防手段,就可以算作是预防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在有预防投入的场所,最终发生的火灾次数比例就很少?

 鉴于火灾预防理论上所必需的巨大成本,火灾预防手段的匮乏,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客观限制以及火灾预防成效的不可检验,故这一提法不得不让人产生疑惑,火灾预防准确而言只是目标,并非可执行可操作的手段。或者换个说法:小范围空间(如住宅)的异常相对易于察觉,可大范围的建筑空间(如厂房、商场等),针对诸多设施运行情况以及人员的一举一动,如何去随时监控和预防? 

 在火灾从业者的眼里,每天都有火灾,“遍地”都是火灾,可是对于普通人而言,20年里能遇着一次火灾算是多的,那么,对于这种极小概率事件,常态化预防的动力又将从何而来?倦怠疏懒则必是常态。

 过于强调“预防”的背后,暴露出的是“进攻”能力的不足,在历史的长河中,“防线”与“锋线”在时间上的“脱节”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其矛盾仍在进一步凸显,概括言之:“防线”不力,“锋线”亦不利

 关于防灾减灾,相对可行的依然是通过提高初期灭火的效率来达到及时止损之目的,毕竟这一实施过程是直观可检验且可以对比的。

        道路监控.jpeg

        建筑消防改良方略            电气火灾警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0551-1348408.html

上一篇:养老机构的防火问题
下一篇:防和消为什么会有分歧?
收藏 IP: 202.98.9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