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有人谈及科研需要一个“宽松”且“自由”的环境,先暂且不论具体所指为工作环境还是生活环境,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却是:身处艰苦恶劣且处处充满“限制”的环境之中反倒更“利于”产生创新,关于科技创新来自于艰苦环境的实例举不胜数,在此列举一些其它方面的事例:
1.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由美国商人塞勒斯.菲尔德发起并完成,在十九世纪中期,此时距离莫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第摩发出第一条电报不过十余年,各种工业技术及材料技术尚不成熟,要想在海底敷设一根长度超过2000英里,深度达到2600英寻的电缆,这在当时就好比有人看到苏联人造卫星的报道,就立刻决定要组织队伍到火星探险一样,除此之外,还要面对复杂的海洋气象条件,“痴人说梦”般的设想自然也影响到资金的筹措,然而,菲尔德经历了5次尝试,千难万险,耗时12年终于到达了他的“火星”。
2.世界级枪王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AK47突击步枪可以在沙漠、热带雨林、严寒等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保持相当好的效能。“没有一种武器能像AK47那样受到欢迎,它不会坏、卡壳或者过热,就算沾满泥巴和沙土照样可以正常开火,它是所有士兵的最爱。”截止2001年底,AK系列突击步枪的总数在全世界已超过5000万支,被世界著名轻武器杂志《枪的世界》评为二十世纪“世界六大名枪”之首,全球每年死在AK-47之下的人数高达45万人,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3.在许多关于“越狱”题材的影片中,囚犯们能够采用各种匪夷所思的手段,充分利用手中仅有的一点“资源”,让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在物防技防人防的重重包围下,从容脱逃,尽管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整个过程仍然让旁观者步步惊心,不禁拍案叫绝。
4.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一位武师为了用筷子夹住敌人射来的箭,首先从练习夹苍蝇开始,当自由飞舞的苍蝇都难逃指尖时,则箭也就不在话下。
上述“创新”都是在极端恶劣的先天条件“限制”下完成:相对落后的工业技术、变幻的气象洋流以及众说纷纭的猜测对电缆敷设而言是一种“限制”;战场上的恶劣环境对枪械性能是一种“限制”;戒备森严的监狱对囚犯自由而言是一种“限制”;苍蝇的自由飞行速度对筷子的“抓捕”能力也是一种“限制”。
仔细想来,正是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条件造就了一次又一次的“经典之作”,最困难的地方往往蕴含着“突破”的机会,反倒能最大化激发出人的潜能,现实情况已然如此,而任务必须同时完成,在不逾“矩”的前提下,依然能够“随心所欲”,达成既定目标,这就是“创新者”的与众不同之处,属于创新者“独有”的创造空间。
创新本来就是在“针尖”上跳舞,就是要在有限的客观现实条件的束缚下,把种种看似不可能变为可能,在无人问津之处寻找“宝藏”,“限制”意味着有机会突破,“限制”中蕴含着极致,“限制”才可能产生奇迹。唯有把自己逼上“绝路”,才能“逢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温室里从来就长不出参天大树,知难而退只会与创新彻底“无缘”,井底之蛙未必胸中没有一片大海,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创新并不需要所谓“宽松”的环境,恰恰是那种表面看起来“非人力所能为之”的情形,以及复杂客观条件的“限制”之下方能成就永恒的“经典”。
参考书目:《疯狂的投资》【美】约翰.S.戈登 著 * 于倩 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