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生物电与电磁波不能混淆!

已有 7666 次阅读 2020-10-3 19:56 |个人分类:小宇宙探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电, 生物电磁场, 脑电波, 生物场导, 脑控武器

生物电与电磁波不能混淆!

-----如何寻找小宇宙内的电磁波通道?〔1

都世民(Du Shimin

摘要:本文为了讨论生物电磁场,首先讨论生物电的发现?脑波与脑电波一样吗?什么是生物电磁场?生物电与生物电磁场是一回事吗?生物场导是研究什么内容?脑控武器是依据生物电还是生物电磁场?

关键词:生物电,生物电磁场,脑电波生物场导脑控武器

 

生物电的发现

·人类最早是通过某些鱼的放电现象认识生物电的,例如,电鳗放电时可输出350V的电压和0.50.75A的电流。

·早在公元前 3世纪,古埃及就曾记载过鱼的放电现象。大约公元前3600年,在医学上已开始了磁的应用。

·18世纪后半叶,人们用实验证明了动物体内存在生物电现象。

·19世纪上半叶又认识了神经和肌肉细胞的静息电流。

·1857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了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论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1872年,贝克(A.Beck)再一次发表脑电波的论文,才掀起研究脑电现象的热潮,

·1888年,Waller首次得到了人的心电图。

·1924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贝格尔H.Berger)看到电鳗发出电,认为人类身上必然有相同的现象,才真正地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如今人们已熟悉生物电现象,在医学上,心电图和脑电图得到了广泛应用(BischofM1994)

· 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生物学家古乐维奇教授曾经发现两个洋葱头相互有影响,分析认为这种现象是生物发出的紫外线导致的相互影响。

综上所述,生物电现象的发现有悠久的历史。心电图和脑电图都是生物电,不是生物体的电磁场。脑电波和脑波都是生物电。生物电要变成电磁场必须有收、发装置。然而研究生物体的电磁场与生物电的发现有关联。

脑波与脑电波一样吗?

· "脑电波"脑波都是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的词条。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不同。

· 两个词条定义的阐述也不相同。虽然都是表示大脑活动,记录电生理指标,但电信号取自何处,两种说法有所不同。脑电波词条的表述为: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它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脑波词条的表述为:是神经元细胞之间传递信息时产生的生物电信号;是大脑皮质中的锥体细胞突触活动时,由于离子交换而产生的电波信号。

· 脑波词条亦称"脑电波""脑电波"词条不是脑波。

· "脑电波"脑波两个词条差异在于: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与一定数量的神经元细胞活动产生的,两种说法差异明显大量一定数量;以及同步发生与否,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两个词条对生物电节律变化波形分法也有差异。至于两个不同学科给出的定义,与其视角和这种方法的目的不同有关。波词条强调的是医学词汇,电波没有强调是生物学词汇

· "脑电波"脑波两个词条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也不相同

脑电波用途脑电波功能研究教育、娱乐领域,可以利用脑电信号控制游戏,训练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可以利用脑电信号控制智能轮椅、汽车中控系统等。临床实践表明,脑电波中包含了大量生理与疾病信息通过对脑电波的处理,可以为脑部病变的鉴定提供依据。2020330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研团队把人的脑电波翻译成英文句子

脑波应用包括脑机界面交通应用健康应用娱乐应用

这种脑机界面的技术使用一个空间滤波器的技术,用以将脑电波的噪声滤除,并且提高运动想像相关的脑电波强度变化。使用接受者操作曲线来对滤过的讯号做分析,以计算这样的空间滤波器应用在脑机界面系统上的效能在线上实验中加上视觉的生理回馈机制,通过生理回馈让使用者能做自我训练,结果显示此空间滤波器能够应用在线上,但是视觉生理回馈会影响运动后的事件相关同步现象。

· "脑电波"脑波两个词条的应用中,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名词,脑机界面与脑机接口,在人工智能领域,主要是用脑机接口这个词,它包括侵入和非侵入两种。在游戏领域,用脑机界面这个词。不难看出这之间是有差别的。

脑控控脑

脑控(科学研究的分支)可以指通过大脑思维对其他设备进行控制,例如脑机接口,又可以指对人脑进行的控制。这就是人工智能领域,把脑电波看成是大脑思维。而生物学家却不这么认为。

脑控词条用狭义内涵当两列频率相同的电磁波非电磁波在空间上进行叠加的时候,会相互干涉但又并不影响各自的传播,形成共振所有的信号都可以是电磁波,但是,所有的电磁波却不都是信号,是不是信号,关键在于生物体的某个部位或机器能不能够理解信号总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发射端传递到接收。这里所说的非电磁波指什么波?它与电磁波的频率在什么情况下共振?这可能吗?电波里有电磁波吗?令人不解。

词条脑控武器 Electronic mind control weapon ):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对人脑造成影响,控制人脑思维活动脑控武器是建立在对人脑信息进行获取、解读、传播和控制基础上的制脑术,通过攻心为上,直接影响和控制人类思维。

如果说从攻心术的角度,自古以来就有,可以与脑电波无关。如果与脑电波有关,这就意味着攻心这一方与被攻心这一方,信息是怎么传递的?只能通过空间传播,不可能是有线传播,而脑电波是生物电,他又怎么可能是空间传播,除非是另外有收发电磁波系统,否则是不可能的。

词条指出,脑控武器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人脑的各种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脑电波,殊不知脑电波也是人类的身份识别特征

脑控武器这一词条,实际上是控武器,这里有几个前题,〔1电波是独一无二,是人的身份识别码,这一说法不确切,现在公安部门,并没有用这种脑电波作为人的身份识别。〔2〕这一技术本身,有人为因素介入,编码、解码、数据库等多个因素,研究者认为这已经是“读心术”,如果是独一无二,这电波怎么可能用来治病?〔3〕一个孩子出生以后,他的脑电波能进入数据库吗?儿科治疗疾病,到哪里去查脑电波数据?〔4〕从生物学看来,电波怎么可能破解人的心理、情感、语言、感官的所有信息?按这样的说法,还搞什么研究?都已经清楚了,还用搞研究吗?这人工智能也太神了!〔5〕研究者能否用不植入电极的方法?把外界信号送到他人的脑袋里,让受试者自己去验证,到底是不是受到外界操控?这种说法是否太神奇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生物场导理论”到底研究什么?

有关生物场导理论”,在多个网站都可以查到相关内容,大同小异。有文章,有书籍。根据介绍,1957年发现生物场导现象1989年前苏联科学界联合鉴定,到近些年来莫斯科等地先后出版的十几种论述生物场方面的著作,都引用了姜堪政博士生物微波实验及其理论,这一理论也被一些专家学者引用和参考。这个理论首先提到的是洋葱头的实验。

什么是洋葱头的实验?

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生物学家古乐维奇教授曾把一个洋葱头放在有利条件下让其生根发芽。此后,他在这个洋葱头近处放置另一个没有发芽的洋葱头,没过多久这个洋葱头则很快发芽。他做了多次重复对比实验,是同样结果。事实表明发芽洋葱的生命活动竟然会影响有一定间距的另一洋葱头。为了搞清这个原因,他又进行了一些实验他在两个洋葱头之间先后放置石英玻璃板和普通钾钠玻璃板古乐维奇教授发现:在两个洋葱头之间放置石英玻璃板时,第二个洋葱头很快发芽但在其间放置普通钾钠玻璃板时,在同样条件下,没有很快发芽。古乐维奇教授经过分析后认为,这种现象是生物发出的紫外线导致的影响。笔者认为,这样一个实验实际上是不完善的

姜堪政博士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认为古乐维奇教授得出生物发出的是紫外线的结论不正确,是逻辑推理的错误。笔者认为,这不是实验的错,而是实验的不完善

姜堪政博士是怎么分析的呢?他从微波通过不同物体的差异,说明不是紫外线。他又从量子概念以及紫外线对生物体的照射会形成伤害,来否定紫外线的可能性。他没有给出相应的测试结果,来证明他的分析是正确的。

其实从事电磁学研究的人,都知道电磁波通过不同的物质,无论是气体、液体和固体,其衰减程度是不同的,而电磁波通过等离子体情况更为明显。这与电磁波频段、通过物质属性、辐射源与中间物质和受试体间距有关。如今可以用扫频信号源,辐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电磁波传播的路径上设置不同的物体,物体的大小与波长有关,可以测出这些物体的电磁波衰减。对紫外线同样可以用实验方法,来表明是不是紫外线的影响。至于是不是量子影响,这个实验该怎么做?是个难题。

另外,还可以用全频段场强仪测量受试洋葱头所在位置的场强。来确定是不是有电磁波辐射存在。因为信号弱,测试难度也大。

这里头有一个关键问题,洋葱头发芽产生的是生物电还是电磁波?生物电不可能在空间传播,既然隔了一定的距离,那应该是电磁波的相互影响,到底是什么频段,应该仔细测量,才能得出结论。

姜堪政博士为了证明生物电磁波的存在,进行人体微波传递实验实验条件是用三个电磁屏蔽室由金属板制作的两个电磁屏蔽室相邻有一个小视窗,正对着第三个电磁屏蔽室的金属反射板。实验由两个人分别躺在两个电磁屏蔽室,室内无光。受试者处于催眠状态。

实验结果是测试者脑子想的图形与受试者想的图形吻合。实验2000多次,成功率为70%。姜堪政对实验作了改进,在两个电磁屏蔽室之间附加一个微波透镜,没有说明微波透镜类型和尺寸及其性能,他认为这样做可增强人体微波辐射强度,改进后成功率为95%。

应当指出的是,这个实验没有数据,屏蔽室的大小,屏蔽室的屏蔽性能都没有给出,小窗口的尺寸也没有,别人无法重复和分析这个实验。据说是经过鉴定,详细情况又不清楚。

笔者认为这个实验是跨学科的,在电子学领域,应该包括电磁场研究的人员和电磁兼容的研究人员,共同参加鉴定。应该给出相关的实验数据,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可信度。

姜堪政博士本人到底有多强的辐射能量,辐射的频段是什么?应该首先进行鉴定,利用标准的测试设备,标准的测试规范,给出相关数据姜堪政博士为了实验论证“生物微波场导论”,4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发明数种场导设备,都申报了专利,在相关资料中却没有原理介绍

姜堪政博士实验表明:在处理舱的有机体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及性质改变。如果接受舱不放置有机体,则处理舱里的有机体(对照组)没有上述变化。可以用微波透镜聚焦微波增加试验成功率

应当指出的是,所有介绍的资料,没有说明微波频率范围,功率或场强。按理说应该介绍相关参数,专利保密应指核心部分,在专利转让时,也应该给出相关参数。以表明专业的实用性、可行性。而不是定性说明。

姜堪政博士的实验证明,接收舱有机体发射微波并被处理舱有机体接受,两组有机体之间发生了生物微波通讯,证明了《生物场导论》假说的成立。有机体发射的生物微波作用到异种有机体,能够促使其向着场导源遗传特征方向改变其遗传性状,并且传代。表明生物微波具有遗传信息,即有机体发射生物微波遗传信息。生物微波遗传信息场导对同种有机体无明显遗传性状改变作用。但生物微波遗传信息可以激活异种有机体(场导被处理对象)潜在基因,因而发生了遗传性变异

笔者难以理解的是姜堪政博士研究内容涉及生物学、电磁兼容、电磁传输、电磁辐射生物效应、弱场的测量以及计量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没有充分的实验数据,很难让人相信诸多结论。有关人体辐射的电磁场问题,笔者将在下文讨论。

参考资料

1李喜先 主编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 ”,M],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01pp.446-451

2]脑电波百度百科词条

https://baike.baidu.com/item/脑电波/1599805?fr=aladdin

3]脑波百度百科词条

https://baike.baidu.com/item/脑波/6767523?fr=aladdin

4]脑控,百度百科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脑控/54156

5脑控武器百度百科词条。

https://baike.baidu.com/item/脑控武器/2081088?fr=aladdin

6]姜堪政博士生物场导理论摘要 2013-12-23360网站,个人图书馆。

https://wenku.baidu.com/view/da61845048d7c1c708a1453e.html

7生物场导理论”,2019-11-01360网站,个人图书馆。

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19/11/0108/449757764952.html

8生物场导理论2017-04-0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03/16/40924062_642568111.shtml

9姜氏生物场导理论介绍2010-07-27 。新浪网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0faaa0100k60g.html)。

10]姜堪政《生物电磁波揭密:场导发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201111。(https://baike.baidu.com/item/生物电磁波揭密:场导发现/9479427?fr=aladdin)

11童勤业,张宏,丁炯,“理论神经信息学初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253088.html

上一篇:为什么再次关注痴呆症?
下一篇:未来战争的新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
收藏 IP: 1.91.24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