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佛学与科学论眼睛------人眼新问〔7〕怎样重新审视人的眼睛?

已有 5528 次阅读 2020-3-3 11:22 |个人分类:小宇宙探索|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漢字, 眼睛, 佛学, 科学, 研究人眼新趋势

佛学科学论眼睛

Buddhism and science discuss eyes

------人眼新问〔7〕怎样重新审视人的眼睛?

都世民(Du Shimin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佛学和科学对眼睛的论述。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目与眼及相关的汉字,说明其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列举佛教经典有关眼睛的五种功能论述。然后讨论眼科学的源头和传统观点及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概述研究眼睛的新趋势。对比佛学和科学对眼睛的论述,可以发现其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讨论佛学和科学的关系。说明佛学不是迷信,是智慧。

关键词:漢字,眼睛,佛学,科学,研究眼新趋势。

漢字中的眼

眼这个漢字有多种释意,眼与语言学、佛学、中医、文化、科技等多方面有关联。眼是小宇宙的第一感官。它与大宇宙的太阳光直接相关,作为信息源的光,进入人眼到底发生了什么?它的运行机理应该如何解读?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自已的眼睛,人类对人眼也有神话传说,例如千里眼、神眼之说。

漢字“目”源于甲骨文,是象形字。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都表示眼睛。在它们组词上有的可互换,如目前利益与眼前利益;目光与眼光。绝大多数词是不能互换使用。漢字眼是目与艮组合而成。

漢字目与色、相、看、视、見、觀、想、心关系密切,心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使用频率高,有多种表现形式。心与眼同论。与心组合成想,相由心生,是心想不是脑想。

佛学论眼五种功能1-10

1)从佛学《金刚经》文字上看,全部经文只有一个“目”字,而眼有8处。能否将目与眼互换?肯定不行。全部经文对眼、色、相、見、看、觀这些字用法颇有考究。

2)《金刚经》全文有相字83个,组合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住相、非相、诸相、相、一切相、一合相等。经文阐述了相由心生;心不住相。

3)《金刚经》第十四品:“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这里法是法相,若心住法相,如同有人在黑暗中,无所見,有眼或无眼都看不見。相反,若心不住法相,如果人有眼,在日光下,可見各种色。这里的色不只是颜色,南怀谨先生所著《金刚经说什么》中有详解。[1p.94]不难看出这几个汉字的逻辑关系,以及其间的科学内涵。

4)《金刚经》第十八品:“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第十八品专门讲眼,是讲眼的五种功能。其余都是以六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并论。与六感官对应为色、香、声、味、触、法。此处眼与心关联,眼有五种功能,这功能离不开心,不是脑。中国古人对眼的探索与西方国家是不同的。西方国家将感官与脑和神经关联。

5《无量寿经》云:“肉眼清澈,靡不分了。"天眼通达,无量无限"。"佛眼具足,觉了法性"。

6)《大智度论》33卷,"肉眼能清晰照见近处景物,远处则否;在照见眼前景物时,无法照见背后者;能照见外在者,无法照见内在者;白昼时能照见诸物,黑夜中却无法看到。"

7)《华严经》云:"肉眼见一切色故,天眼见一切众生心故,慧眼见一切众生诸根境界故,法眼见一切法如实相故,佛眼见如来十力。"

8)《法华文句》卷四下云,"佛眼圆通,举胜兼劣;又四眼(指上文中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入佛眼,皆名佛眼。"照相不见无为法。"

9《楞严经》上有四句话:“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前者是肉眼所见的“相”,即现象。后者的见则不同,是能见之见,有“联想”之见,明心见性之见,是一种境界之见。这已从感官进入“心”,这是古文化中对见的含义区分。这是对“相由心生”的另一种理解。

10禅宗六祖惠能于黄梅得法后,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家说的相由心生,应归源于维识宗9

历代名家对人眼的五种功能的解释不完全相同[1210]。近些年来,对第3只眼、天目议论逐渐增多,这又关系到大脑中的松果体的研究,他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从时间上看,宗教的论述比科学的研究要早。佛教经典中有天眼,也就是天目的论述。在传统文化中,《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有第3只眼,这是相互关联的。中国神话没有看成是科学幻想,实际上有科学幻想的含义,例如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都已经被科学证实。

科学论眼11-18

眼科学起源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人类研究眼,到底从哪些方面着手去探索?東西方古人在探索中有什么差异?人眼涉及的关键要素如下:

1光学与眼 & 粒子与波

· 勒内·笛卡儿1596~1650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用几何光学的概念分析计算光在两种媒质分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笛卡儿对人眼进行光学分析,解释了视力失常的原因是晶状体变形,设计了矫正视力的透镜。·五百多年前,牛顿曾对人眼提出三个问题,涉及光、热、视网膜、神经纤维、颜色、视觉等。应当指出的是当年牛顿认为光是粒子不是波。这是他与惠更斯观点不同之处。

·1802英国科学家Thomas Young发表光和色的理论引用牛顿在《光学》著作中对颜色和色觉的讨论,提出光在视网膜的敏感点不可能有无穷的,每一种光子会在视网膜上产生相应的同步振荡。应该是有限的数,比如三原色(three principal colours),红黄蓝。每一种的振荡或多或少偏离完全同步视神经纤维可能有三部分,分别与三色光粒子对应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巨著,确立光是电磁波,并对颜色进行研宄,发表了鱼眼的研究论文。以上是西方科学家对人眼睛视物的源头,没有光是看不见的,有光和有眼睛,也不一定能看见所有的物体,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粒子?是有争议的!

2)解剖学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秘密进行了人体解剖,获得了许多关于人体结构的知识。这对眼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543年,维萨里出版了《人体的结构》一书,被称作近代解剖学奠基人。亚里土多德和斯多亚发现了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盖仑相信,神经把心灵普纽玛输送到肌肉,从而引起运动。解剖学是揭示人眼结构的基础。公元前4世纪左右毕达戈拉派的阿尔克迈翁特别重视解剖。他在解剖中发现了视觉神经,他还认识到思维的器官是脑而不是前人所说的心。1637笛卡尔的《方法论》一书中曾展示眼睛的解剖图

3)透镜和显微镜屈光系统

透镜或显微镜是研究光学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眼屈光系统的基础。研究人眼也离不开透镜或显微,只有借助这些工具,才能发现细胞及其细胞的连接。笛卡儿就一直关注着透镜的研究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皮基生物显微镜检查内脏构造。1665年,荷兰人雷文·虎克出版了《显微镜学》,他是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

公元前384~前322亚里士多德在《动物繁殖》(De generatione animalium 760b28)一文中,明确表示感官所得到的信息(知识)是首位的超过理智思考所能提供的信息。这是对研究感官具有的重大意义作了充分肯定。

4)细胞学与显微技术 & 视网膜、神经、视觉

1649出版笛卡尔的《论人》一书中绘制了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后来称为视杆细胞)。

1665年,有人认为荷兰人雷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

19世纪,有三大科学发现:生物进化论:胚胎发育与遗传学,显微技术与细胞学说。此后医学由推理和形而上学转变为物理和化学实验研究,对疾病实体客观细致观察。细胞学是德国施莱登(Schleiden)及施旺(Schwann),共同发展了现代生物学最重要概念即《细胞学理论》。开普勒研究过人的视觉。

5近视和远视

开普勒认为人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所发出的光,通过眼睛的水晶体投射在视网膜上,阐明了产生近视和远视的成因1665英国科学家胡克提出:光照到视网膜的角度不同导致不同的颜色

6)色感

英国科学家Thomas Young被很多人认为是第一次提出色觉三。对于谁首次提出三基色?有争议。也有人认为:最初由George Palmer1777年提出:每束光由三种颜色组成,黄、红、蓝……,多种颜色。因视网膜表面有三种不同的它们激励视网膜。1704牛顿提出人如何感知颜色的想法:光振荡以不同比例作用于视神经,传入大脑而导致人对颜色的感觉不同。1672牛顿用三棱镜实验研究颜色的光学特1704牛顿提出人如何感知颜色的想法:光振荡以不同比例作用于视神经,传入大脑而导致人对颜色的感觉不同

不难看出,有关眼睛的研究,是诸多科学家从不同的视觉汇聚而成,它包括了以上多个关键词所涉及的领域,逐渐形成对人眼的传统观念。西方的眼科学与中国的中医眼科学[12],研究方法和思路都不太相同,中医眼科学历史悠久,侧重于宏观层面的系统观念,而西方科学则侧重于微观层面。

人眼传统观点及存在的问题19

人眼的传统观点,首先是由光的存在,人通过眼睛而视物。光进入人眼睛以后,人眼的屈光系统,并开始工作。屈光系统的组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双凸透镜聚焦的方式;另一种是麦克斯韦提出的,球形变折射率透镜的聚焦方式。前者是在生物医学学科,后者是在电磁学相关学科。由于自然科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不同学科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没有协同发展。笔者在中学时代,所学习的人眼构造和工作机理,被看成是照相机。这种看法延续了快一个世纪,近些年来已有所改变。生物医学的知名专家,已经认为人的眼睛不是照相机。

人眼是照相机的说法要点: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好像照相机的全自动变焦镜头,位于瞳孔虹膜后面,呈双凸透镜。正常人既能看近又能看远,全依赖于晶状体的调节。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胶卷,起感光功能。感光最敏锐的那部分,称为黄斑。虽然视网膜很薄,结构却很复杂,分为10层,感光的细胞主要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明亮视觉和色觉,视杆细胞主要负责阴暗视觉。脉络膜-是照相机的暗箱。主要由血管组成,因此还兼有营养眼球的责任。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

人眼是照相机的说法存在的问题是

1成像是倒像;如今照相机已经经过了几代的更新,而人的眼睛仍然没有变化,难道不说明这种解释存在问题吗?2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万种颜色,照相机是不行的。3人的眼睛可以扫视、跟踪、定位、分辨和识别。照相机没有这些功能。4〕显微镜技术将视网膜微观细胞分子化,人眼变成微观与宏观不在同一层面。生物医学学科用离子通道来解释,而人的眼球是宏观,视网膜是微观层面,这之间有一毫米的间距,不可能通过离子,也就是说这种解释不能成立。〔5照相机的原理是基于几何光学和数字技术,与生物医学概念不同。也不在同一层面。相互不匹配!〔6人的眼睛有眼泪,眼泪中有情感,照相机没有。7〕宏观与微观统一问题,涉及到大小宇宙,涉及到眼睛里面的宏观与微观统一,光是波还是粒子?尽管现在有同步科学等.多视角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能否统一?宏观与微观到底是什么关系?……

研究人眼的新趋势[20-32]

为什么几千年来,人类一直不停地探索,至今几百万盲人不能重见光明,近视眼越来越多?到底该不该重新审视人眼?确实有必要认真思考这一问题。如何重新审视人眼?研究人眼的新趋势如下:

1)微小光学专家在他们专著"微小光学与微透镜阵列"中明确指出:认为人的眼球是水晶体,是变折射率球形透镜。天线专家认为,球形变折射率介质透镜可以构成宽角扫描天线

2)电磁学相关学科研究麦克斯韦提出的鱼眼是变折射率球形透镜,正在开发这种透镜。

32017-11-13研究发现,“暗光鱼”拥有独特视觉系统。“暗光鱼”具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二者结合的新的视细胞,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杆状视锥细胞”。

4)基因治疗试图让盲人复明;

2019-9-4,科学网报道,2017年底,首个针对莱伯氏先天性黑朦2型的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获美国FDA批准上市。莱伯氏先天性黑朦2型是由RPE65基因突变引起的。而Luxturna的基本治疗原理,就是通过AAV病毒载体,把正常的RPE65基因递送到视网膜细胞。20183月,麻省眼耳鼻喉医院首次对人类患者进行了商业治疗性质的Luxturna药物注射。另外,目前学者们都认为,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即病人有多个致病基因

5)近视成因

有一种说法,即户外时长理论,还遗传论阳光可以保护儿童的眼睛,防止出现近视·2010年,研究人员用化学方法发现,向近视小鸡的眼睛注射阻断多巴胺活性的药物(螺环哌啶酮 ),会减光的保护作用。在光的刺激下眼睛能够释放多巴胺,这说明是多巴胺导致了光照具有抑制近视的作用。另外,试验发现,视细胞的褪黑素也会对眼球的发育产生影响,但是模式和多巴胺相反,它会在夜间增加,白天减少。事实上,这些会对眼睛产生影响的节律性活动都表明,身体的昼夜节律也可能与眼睛的健康有关。

6)电极介入人眼睛和大脑,试图让盲人复明。美国专家马斯克要用1000多的电极植入大脑中,他要用这种方法让盲人复明。欧盟的脑计划,4年后要让盲人复明。中科院下属深圳一个研究所也要用人工电极的方法,让盲人复明。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希望渺茫,其原因是人类对自己的眼睛没有搞清楚。

7)大脑中的松果体研究,成为研究热点。这涉及到松果体的本身,以及它的分泌物退黑激素、脑脊液、脑砂等相关问题,多学科共同研究,已经证明松果体本身不见光,但是受光的调控,并且提出,“无眼视力”新概念。

8)人眼的眼泪的研究缺失,他涉及眼球与视网膜之间的研究盲区,还涉及人的情感、眼球的转动诸多问题。

9)黑视素是光天线的新说法。神经学家发现大约有百分之一的视网膜上的神经结细胞中有一种叫“黑视素”的物质。虽然大脑的视觉部分不直接使用黑视素收集到的信息,但是在与大脑规定的每日人体循环节奏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被发现这种黑视素能吸收光,并和神经细胞进行视觉信息交流。如果能把黑视素基因放进某些细胞中,那么就可使得通常不具有感光性的细胞具有感光功能。将来可以通过盲人眼睛里的其他细胞中植入黑视素基因,从而令其重获光明。

10)人工变焦解决近视眼能实现吗?西班牙《国家报》网站2019年730日报道,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批自动隐形眼镜,实现变焦。这是通过眼外肌驱使眼球转动以及人工晶体变焦实现。目前正在改进这种装置,将会为这种隐形眼镜配备无线电接收装置和太阳能电池。这种装置目前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矫正视力的工具。

11)太赫兹频段利用电磁波研究细胞、分子层面;

太赫兹频段用于生物学可用分子作基本研究单元,这比细胞更深一层,生物体与光波的共振,在微观层面应该是基于分子键的振动,引入偶极矩概念,来观测分子间相互作用,这些观测与细胞层面的解释怎么整合?

13)寻找人体内电磁波通道逐渐受重视;

2017年,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开展寻找电磁波通道的课题。

14)央视播放挑战不可能节目,展示超常视力,新媒体介入科研。曾经报道,盲人陈燕能够分辨面前的人和物。蒙古一对老夫妻可以看清1000m外的物体,两位年轻人可以看清无人机上的方块字,在600多米远.

15人类天生会“用眼”有遗传性的研究。

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报告指出,在人类成长初期只能“用眼观察”来收集信息,这种能力居然是可遗传的。这是研究人员首次直接追踪的人类遗传影响。

16)关于微观与宏观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均有研究,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讨论,例如,同步科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实宏观与微观没有绝对的界限,这是相对的,大小宇宙是宏观与微观,眼球与视网膜也是,他们是怎么同步的?他们该怎么统一?[27-32]

综上所述,对人眼的研究,已经从多方面展开,这里只列举了部分,值得业内专家关注。

佛学科学是什么关系?[33-42]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佛学对人眼的论述和科学对人眼的论述之间有关联。有人认为佛教经典是迷信,其实不是,金刚经和心经中没有迷信色彩,民间的求神拜佛,实际上是为了自己。但经典中的有些语句,例如,“三千大千世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已经被科学探索所证明。这些语句是怎样得到的?现代人确实很难理解,这就如同人眼的5种功能,我们常人只有肉眼,其他4种功能都不具备,虽然民间有些传说开天目,也就是说打开天眼,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体验,也就很难相信他的存在。

近几年来眼科专家对松果体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发现不见光的松果体,为什么受光的调控?于是提出一个假定,认为存在一个没有眼睛的视力。应该说这与佛教经典和其他宗教的有关说法有联系。

中国著名学者梁启超认为佛教之最大纲领曰悲智双修,自初发心以迄成佛,恒以转迷成悟为一大事业。

英国的鲍罗登博士认为佛教人类之救星!现今研究佛教学者渐多,只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虽科学、哲学有长足进步,然其发明之最如理处也要和佛法相通,况佛法有其最深奥、广大处,最真实适用处,决非现世一切学术宗教所可企及。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认为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马克思曾说:在佛教中辩证法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赞: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又说: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有效的。只有东方的佛教徒和希腊人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是国际间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指出: 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著佛经的正确。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力。” “任何宗教如果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认为:佛教不是迷信,是智慧教育!

笔者思考,学与科学是相通的,不是对立的。学习学是学习智慧,绝对不是迷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科学都在探寻大小宇宙真相,只是思维路、体验的方法、语言不,这两者却不谋而合,最终会殊途同归。

参考文献

1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M],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20158月第2版。

 2金刚经·心经》,[M],岳麓书社出版,彭文译注,20131月第1版。

 3净空法师读诵《无量寿经》, 2019-05-17

https://v-wb.youku.com/v_show/id_XNDE4NTIxNDc4OA==.html

4]《佛说无量寿经》,_来源:百度文库20180628

https://wenku.baidu.com/view/bfbcc9e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0.html

5]《大智度论》,原文全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cc16410102v1cg.html2014-08-21 

6]《华严经》,http://book.sbkk8.com/gudai/fujingdaquan/huayanjingquanwen/

7]《思益经》,http://bianke.cnki.net/Web/Article/DHYJ701.002.html

8]《无常经 百度百科.2012-11-26引用日期2013-01-24]

9]相由心生,百度百科词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B8%E7%94%B1%E5%BF%83%E7%94%9F/4437171?fr=aladdin.

[10]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索达吉堪布人生开市,[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135月。

[11[转载]西医发展史 古代,http://www.doc88.com/p-87515602456.html

廖品正中医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月。

[13]《中医眼科学》,主编 李传课,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月。

[14]西医发展史,http://www.doc88.com/p-3157588850801.html

[15]图片,医学发展简史,https://wenku.baidu.com/view/0d27a2a7ccbff121dc368301.html

[16]眼科学,有三本专著。

http://www.baike.com/wiki/%E7%9C%BC%E7%A7%91%E5%AD%A6

[17]牛顿关于颜色和色觉的​疑问”,来源:科学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全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2380-675194.html 

[18]光学发展简史来源:百度百科词条。

[19] 深海鱼眼部发现新型视细胞 昏暗条件下视觉良好”。来源:《科技日投》,2017-11-13

[20]寿天德 ,视觉信息处理的脑机制,Brain Mechanisms of Visual fnformation Processing),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 12月第1 版  2010 1 10月第2版。

[21] 刘德森.变折射率透镜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物理,19891 7(3)145

刘德森等著,微小光学与微透镜阵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月,第1版。

[22] 李秈霓深海暗光鱼眼部发现新型视细胞”,来源:《联合早报》,201711.

[23] 美国将首次进行CRISPR人体临床研究,把“潘多拉魔盒”变成“济世悬壶”,来源:科学网,2019-9-4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9/430178.shtm

[24] 近视来源:百度词条。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25]科学&宗教|人类的第三只眼(松果体)被“封印”了吗?科学揭秘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N4J705M05317SDS.html

 26]克里斯·瑟奇:我希望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能更多地接受宗教和信仰,来源:观察者网,2020-02-20

  27]从夸克到宇宙,理论物理的世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185月,p237.

28乔治•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M],科学出版社,2019年。

 29都世民,“多学科论眼”,中国知网CNKI大诚编客网页,2019-03-08http://z.bianke.cnki.net/collection/2035310

 30[斯蒂芬·斯托加茨,“同步”,[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月。

31]童勤业,张宏,丁炯,“理论神经信息学初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32]李喜先主编,自然科学四大基本问题的交叉与统一,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M],科学出版社。

 33中科院院士朱清时:佛教不是迷信,是智慧教育! 2018-05-28 06:57

https://www.sohu.com/a/233105658_193567

 34北京政府发话了,说佛教不是宗教,不是迷信,是教育2018-08-02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74065398817271747.html

 35CCTV 首次做佛教专题承认因果的存在!佛教不是迷信,央视报道:佛教与科学2017.05.18https://www.meipian.cn/jtpwi1x

 36CCTV承认因果的存在,佛教不是迷信,央视报道_佛教与科学_腾讯视频

https://www.baidu.com/s?wd=中央说佛教不是迷信&rsf=1000001&rsp=0&f=1&oq=科学家对佛教的看法

 37佛教不是迷信,而且能用科学来解释2018-01-0517:5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8745362897472391&wfr=spider&for=pc

 38科学家证实:佛教是科学的终极归宿2016-05-05 15:29

https://www.sohu.com/a/73513144_322564

 39爱因斯坦说 科学的终结归宿必定是佛教来源:凤凰佛教综合2017033008:06:52 
https://fo.ifeng.com/a/20170330/44564389_0.shtml

 40佛教与迷信有何区别?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52533875387582444.html

 41为什么要学佛?学佛的人千万不要迷信!佛音妙法大智慧2018-06-1015:3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852658666176214&wfr=spider&for=pc

 42人类天生会“用眼”有遗传”,来源:科技日报,2017-07-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221529.html

上一篇:人工“疼感”与人的疼感是一回事吗?
下一篇:“非眼视觉”是怎么回事? ------人眼新问〔8〕“非眼视觉”与双眼视觉是什么关系?
收藏 IP: 1.91.247.*| 热度|

1 刘山亮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