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我控诉:物理博士蒙冤录 精选

已有 10899 次阅读 2015-12-9 14:48 |个人分类:大众物理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我是一名物理学工作者,正儿八经的学者。我有个物理学博士的学位,土的;我有过博士后的经历,洋的。我是靠着搞物理谋生的,从来没有想到会在物理上栽跟斗。

多年以来,我在家里一直过着物理单身汉的快乐生活,因为两位领导都不耐烦听我谈什么物理。可最近就开始流年不利了:某人开始上物理课了。我用稚弱的肩膀承担了讲解物理的重任,而且经常受到包括冷嘲热讽在内的各种打击。

某人虽然刚学物理,但是她的立场非常坚定:书上说的肯定是对的。而且她还有个坚强的后盾,大领导发话了:虽然我已经忘了以前学的物理,但是我会百度啊,千错万错,百度终归不会错的!甭拿你那个破学位炫耀!我经常是做了题还挨训——怎么跟答案不一样,肯定是你错了!可怜的我有理也没处讲,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今天又碰到了这样的倒霉事。题目是这样的:

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  )

A.30m远   B.17m远  C.约1.655m远 D.无法知道

这真是小儿科了,我当然会做!首先要排除的就是C——这种题目怎么会精确到小数点后第3位?但是,我悲剧了。领导百度来的“优质解答”就是C,而且附送了“本题考点”和“问题解析”。大致是这样的

在现场观看的观众听到演奏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而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是通过光传播的,它们的传播速度不同,所用的时间相同;根据公式$t=s/v$先求出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公式$s=vt$求出距离。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声速是340米每秒。先算出光走1460公里所需要的时间,再用这个时间乘以声音的速度,得到1.654666666米,所以就选择了C。

类似的题目网上到处都是,答案也一模一样,想说理都没有地方。真是气死我了!

 

学物理,学的是常识,而不是算术。演奏者的声音要变成电信号传送出去,拾音器怎么也要有1米的距离吧?就算你用的是挂在嘴边的微型麦克风,上海看节目的人至少也要坐在沙发上、离电视机两米远吧?再说,北京到上海的信号走的是光纤或者电缆,怎么可能是直线传播、而且还是用光的真空速度呢?最根本的问题是,当我们谈论听声音的时候,决定性因素是人耳这个探测器,是它对声音的响应速度。前两天她还刚做了一道题,说人耳无法区分间隔为0.1秒的两个声音。上海人坐在电视机前一两米,北京人离演奏者30米,根本就不可能听出什么差别。如果一定要矫情说,听力的时间间隔分辨率不是0.1秒而是更短,那也就是在17米和30米中随便选一个好了。至于说1.655米这个带有三位有效数字的答案,它根本就是搞笑的!

但是啊但是,就算我说得舌灿莲花、甚至口吐白沫,领导们根本就不买帐:你就不用瞎扯了,百度不会错的!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学物理的?!

唉,早就听说过“三人成虎”的故事,没想到今天轮到我自己了!我真的是比窦娥还要冤啊。

 


PS

本来这只是一篇调侃的文章而已,没想到引来了很多评论,很有意思的评论。

现在看来,这就是一道翻新的老题,但是没有考虑到时代的变化,想得不够周全。

要点在于:以前是收音机的时代,信号是通过无线电波传递的;现在是卫星的时代,信号要经过通讯卫星来中继。更重要的是,现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直播,而是录播,延时几秒钟乃至几分钟播放都是正常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把物理学成了算术,都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下面是一些评论。

2015-12-10

 

 [8]李轻舟  2015-12-9 16:24

这个标题很左拉。世界上除了理论物理、实验物理……还有考试物理。老师既然讲了这个知识点,就要拐弯抹角编到题里,至于其中涉及别的知识,他们(教研员)会另外出道题

[15]徐令予  2015-12-9 18:35

答案应该是:D。
因为电视信号必须加载在微波上(UHF/VHF),而这些波长的电磁波不可能以直线方式从北京送至上海(两城市在球面上)信号必须经卫星或其它方式中继接力。接力过程中的路径总长和信号转换延迟均无法精确测量,不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是可以肯定的。

[20]王虹宇  2015-12-9 19:57

问题是现在很多实况转播实际上是录播体系,就是录下来以后再送入转播机,延迟时间依赖于中间的录制时间,短的几秒钟,长的一两分钟,都很正常。

[23]张云  2015-12-9 20:35

这题我印象中很早就有了,不过那时题目里出现的不是电视机而是收音机,“离电视2米远”、“卫星转发”这类理由或许就用不上了。录播的理由还是可以用,毕竟打热线电话时,收音机的声音永远比电话的声音要晚得多。
另外声速与温度有关,15度时才是340m/s,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

[44]ykmch  2015-12-10 08:43

其实,我上学时这道题还是判断题,大约意思是说现场观众不一定比电视前的观众更早听到演奏的音乐,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很多——也是考察的基本知识点。——这样的判断题还是有些道理的,如今演变成为这样锱铢必较的选择和计算确实有些矫枉过正了

[59]徐磊  2015-12-10 17:49

正确答案必须超过81米~~现在是通过通讯卫星传播的,通讯卫星距离地区表面 35786公里,信号要从北京发送到卫星,再从卫星发送到上海。按最短距离,既卫星处于北京和上海两地中心的正上方,光需要传播时间至少0.2486秒,乘以声波速度340米/秒,至少要81米。人坐在电视机前面的距离远小于这个,可以忽略不计。


PPS:两只熊的故事

有这么两只熊,求他们的颜色和种类。

一只熊比较困惑:他先是往南走了1里地,又往东走了1里地,再往北走了1里地,结果回到了出发点。

另外一只熊比较倒霉:他掉进了一个深度为19.617米的陷阱,用时整整2秒钟。

下面这几篇老文章是很有道理的:

吕喆:“自然问题”与“人造问题”的迷思

吴宝俊:熊又一次掉陷阱里了

吕喆:请不要再出“熊掉陷阱里”这样的题了 

另: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对2009年的文章点了个赞,突然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推荐里的最前面, 而不是最后面。 


2015-12-11

 

[61]吕喆  2015-12-10 21:30

这题和当年那个狗熊掉地洞里的题有一拼了。。。

博主回复(2015-12-10 21:42)判断熊颜色的那个? 

[62]吕喆  2015-12-10 21:58

是的。
当年我曾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出这种题——
请不要再出“熊掉陷阱里”这样的题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03265.html

[64]李轻舟  2015-12-10 22:23

我记得判断熊颜色那道题还来头不小,好像来自Polya的《怎样解题》

博主回复(2015-12-10 22:40)你说的是另外一头熊
我刚花了两分钟查阅怎样解题:波利亚的熊先是往南走了1里地,又往东走了1里地,再往北走了1里地,结果回到了出发点。求熊的颜色
我们这里讲的熊就没这么幸运了:它掉进了一个深度为19.617米的陷阱,用时整整2秒钟。
波利亚才不会这么教条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942143.html

上一篇:一些控制方法
下一篇:惩恶扬善
收藏 IP: 111.196.190.*| 热度|

51 谢力 李健 赵美娣 田云川 李轻舟 尤明庆 徐令予 陈楷翰 张能立 张云 李颖业 马德义 王国强 姚伯元 戴德昌 吕洪波 李宇斌 李兆良 王春艳 李毅伟 彭真明 陆玲 李竞 徐晓 李宁 余昕 应行仁 武夷山 黄永义 陈冬生 周健 梁进 刘洋 陈敬朴 韦玉程 冯大诚 韩玉芬 陈理 刘炜 鲍海飞 郭向云 刘全慧 吴宝俊 马红孺 吕喆 郑俊 ybybyb3929 decipherer biofans bridgeneer jiar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