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学术文章来说,也是如此。文章写得再好,发表的刊物档次再高,其实也就只是一篇文章而已——对不对还两说呢。看文章要看主旨,不用太纠结于细节,否则就容易过了。碰到有错误的文章,这是再正常不过了,自己搞清楚最重要,至于要不要去纠缠,那就是个人决定了。
学术刊物虽多,但平时会翻翻的也就那么几种,“南沧海,北铁山,一岳擎天绝世间。”只要不是CNN、BBC或CCTV有专题报道,工作成果能发表在这上面,也就很值得自豪了。我就聊聊自己读这些刊物的经历吧——算是个反面教材吧。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这上面的文章大多数我都读不懂。偶尔读懂了一两篇,又会觉得要么没意思、要么里面有错儿。发现错误怎么办呢?怎么也不怎么办,一般也就扔一边去了——不就是一篇文章嘛?有时候闲得没事,也会给作者去个信,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他的意见。一般都会有回音,而且大部分时间都会发现是我自己理解错了。当然,有时候也会发现,确实是有问题——其实只要有一两个来回,你就能搞清楚了。有问题又怎么样呢?还是不会怎么样的。当然,可以用来吐吐槽。
话说有一次,我在《沧海》上读到一篇文章,觉得里面的东西说得很玄乎的,就仔细看了看。具体内容就不说了,主要结果是实验数据与理论曲线的比较。这是一条来回振荡多次的曲线,实验数据散列在上面,我觉得根本谈不上什么符合。但是文章说,你看,实验数据和理论曲线符合得很好,所以,blabla。。。。。。我怎么看也不觉得符合得好,可是这不能算是反对的理由啊。碰巧的是,我找到个简单的图像,推断出这条理论曲线的符号搞反了。这样就可以说道说道了。我就给作者写了封信,先说你的文章很有趣之类的客套话,然后问他说,这个曲线和数据符合得好像不是很好啊,另外,你这个曲线的符号搞错了。很快他就回信了,当然也有thank you之类的客套话,然后说,这个曲线的符号确实搞错了,但是,高潮来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结论,因为,blabla。。。。。。好吧,那就算了呗。后来我在一次会议上,还听到这位老兄的邀请报告,实验数据和理论曲线的比较仍然用的是原来那张图,符号也没有调整,结论仍然是“符合得很好”。当然,《沧海》杂志上也没有任何改动了。
另一次是《铁山》上的文章,这次的结论倒是没有什么玄乎的,甚至可以说是平庸的,任何人不用做实验都知道结果的,可人家是大牌啊。我又好奇了,就仔细琢磨了琢磨他的数据,觉得也很正常,唯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些数据要花好多钱才能做出来。另外,我也发现了点小毛病。他在正文中说,某组主要数据中(随便说个数字吧,就不那么具体了)有那么几个点小于0.1,比如说7个吧,可是我数来数去只有5个,其实这几个点对他的主要结论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我还是好奇,就在网上搜了搜,找到他以前在某个会议上的文章,其实讲的就是这件事,那里面确实有7个数据小于0.1,而不是5个。显然,《铁山》编辑听到过这个报告,所以邀请他们把文章发到《铁山》上——人家是大牌嘛,而且讲的是热点问题。大牌应该是把文章改了改,就发表了,数据也许还重新处理了一下,但正文碰巧没有改动。我又闲得没事了,就找了几个相关的小问题,再加上这个问题(当然我没有提会议文章的事情),给他写了封信。也很快回信了,其他几个问题,不能说完全让我明白,但也不好再问了,关于这个问题,大牌说了:sharp eyes,但是这不影响我们的结论。确实不影响他的结论,因为那个结论本来就是显然的嘛。好了,既然大牌都说了,那也就只能这样了。嗯,大牌还夸我sharp eyes,我就像阿Q听到村民们夸奖“阿Q真能干”似的,或者像赵太爷称呼自己为“老Q”似的,激动了好几秒钟。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铁山》杂志上也没有任何变动了。
还有一次,《擎天》杂志上有篇文章让我感兴趣了,里面用实验验证了一个新奇理论的预言,但是我觉得,其实不需要那个新奇的理论,普通的理论就可以预言该实验的结果。更凑巧的是,有个类似于对称性的规律对其实验结果有些限制。随便类比着说说吧,该实验测量了x>0的情况,x=0处由于对称性的考虑,应该是0的,但他的结果不是0。我就给他写了封信,谈了其他一些问题,也谈了x=0处的问题。回信也很快,但他认为我说的没道理。我当然觉得自己有道理了,他的反驳没力量,所以我们又交流了几次。最后我说,也许你应该做做x<0的情况,他说不用做,肯定是这样的。事情谈到了这会儿,也就只能如此了,那就算了呗。
这样的事情还很多,不过也没什么新鲜的。科学研究本来就是探索新事物,出点错儿是难免的。只要不是满世界宣传得沸沸扬扬的,大家一般也不太在乎,更不会去纠缠。就说这几篇文章吧,也许他们做错了,也许是我理解错了,但是关键不在这里。他们确实发表在非常高大上的杂志上,但是最后也没有多少人关注的,几年后我注意到,这几篇文章都没什么引用的——也许是结果有些问题,也许是其他人碰巧就对这些工作不感兴趣。
其实,重要的工作总是会有人重复的。不重要的工作,基本上发了也是白发(也许对提级有些作用);重要的工作,一定会有人检查的。当年贝尔实验室的肖恩,不就是玩大发了吗?
另外,看文章要看主旨,没必要过于关注细节的。大方向正确,细节上就算有些错误,也不大要紧的,关键还是idea。比如说,杨氏磨坊理论(20多年前的《中流》就曾经这么说过)非常重要,这个理论用非阿贝尔李群描述基本粒子的行为,给出了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物理突破之一。可是我的朋友跟我说过,最早的那篇文章里其实也有些错误的,但是其关键的想法是非常了不起的。如果大家都只是吹毛求疵,杨-米尔斯理论也不可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水平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