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高铁上的硬币

已有 6539 次阅读 2015-10-4 17:48 |个人分类:大众物理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题记:

今年9月起,某人开始学中学物理

突然,我发现自己的处境有点危险了——如果某人学不好物理,岂不是我的责任?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帽子大概不请自来了。岂不是给中科院丢脸?哇,细思恐极!

为了保住这顶物理学博士的帽子,我打算开始写些博文作为记录。将来万一需要推卸责任的时候,我也可以有些说辞:此考题太难也,非辅导之罪

前贤拉普拉斯写书的时候,一张图都不画;我虽不才,写些关于中学物理的博文,也是不好意思画图的——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懒。

此开卷第一篇也。

先说说对现在中学物理教材的一些感想。

现在的物理课本很漂亮,有很多图片,但是很多东西讲得都很浅。整体来说,现在的课本看起来就像是宣传册。我很怀疑谁能够真的只看课本就学会物理;学生们似乎也不怎么看课本,他们看的是中学教材全解——全解里有更加详细的说明、例题和习题,更像是我们30年前的课本(我当时用的是甲种本)加上教师参考书(一般都买不到)。主要差别在于讲解的顺序完全不同了。现在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内容是:物态及其变化;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物质的简单运动;声现象;光现象。这是一学期的课程,我记得当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学运动学和力学,而且是一上来就学这些东西。

顺便说一下,课本像宣传册,教材全解像以前的课本加教师参考书,总体来说比30年前范围广、程度浅,不仅仅是物理课程才有这种现象,实际上,所有的中学课程都是这样的。

中科院某物理博士

2015-10-04

高铁上的硬币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得很好,高铁跑起来很快、很平稳,车子上竖个硬币,跑跑停停的都不会倒下来。从中学物理来看,这个现象能说明些什么?

硬币是个薄圆柱体。为了让硬币竖着不倒,硬币的轴应该沿着火车前进的方向,而且火车的加速度不能太大。

首先,运动状态改变了(也就是说,有了加速度),就意味着物体受到了力。

为了让硬币稳定不动,它的轴应该沿着前进方向,这是因为滑动摩擦远大于滚动摩擦原因大致是,滑动时物体重心要起伏,滚动时则不会)。硬币一旦滚起来,就很容易倒了而能不能滚起来,取决于滚动方向有没有加速度。高铁的轨道很平,弯曲度很小,而一般车辆行驶的时候拐来拐去、上下颠簸。

恰当放置的硬币,当火车加速度超过一定阈值的时候,硬币也会倒下。这个阈值是gt/d,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t是硬币厚度,d是硬币直径。最简单的解释是:加速“力”与重力的合力不超出硬币的支撑面。

仅就这件事来说,外国的硬币比中国的好用。1元硬币直径为25.00毫米,厚度1.85毫米;1美元直径为26.50毫米,厚度2.00毫米;1欧元直径为16.25毫米,厚度1.67毫米;1英镑直径为23毫米,厚度3毫米(据说现在改成12边形的了,那就更难滚动了)。用英镑做这个实验最容易,它的加速度阈值是1.30米每秒平方。其他三种硬币分别是1.03(欧元)、0.75(美元)和0.74(人民币)。

假设高铁速度是每小时300公里,那么以阈值进行加速的话,从0加速到最大速度,需要多长时间呢?分别是64秒(英镑)、81秒(欧元)、111秒(美元)和113秒(人民币)。在这段时间里,高铁跑了多远呢?大致是3-6公里。实际上,高铁的加速过程可能需要3-5分钟,远远小于这个阈值,所以,整个加速距离也要相应地增大许多。

顺便说一下印尼的扯淡理由:高铁要跑很长距离才达到高速,而印尼的火车要经停的站都比较近,火车还没有达到高速之前,就已经到站了。。。。。。印尼要建的铁路好像是200公里每小时的,而这个跑动距离是以速度平方关系下降的,如果加速度以人民币阈值的一半来算,如果两个车站之间只有加速和减速过程,那么两站最短距离是8.5公里。印尼建的这是什么铁路系统,两站之间只有10公里?如果真是这样,那还是提倡全民健身更合适些:大家跑跑马拉松、骑骑自行车什么的,大概也就够了。

高铁列车上一枚小小的硬币,也能反映出许多中学物理内容呢。

好了,就到这里吧。

PS:

本文的直接诱因是张学文老师的博文

高铁火车的加速度很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925179.html  


PPS:

吕喆:变薄的高中物理教材与并未见轻的学生负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262198.html


中国高铁立硬币9分钟不倒 日本新干线也做了一个试验:立不起来

http://www.guancha.cn/Project/2016_09_06_37359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925265.html

上一篇:信息传播的大问题
下一篇: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收藏 IP: 124.193.162.*| 热度|

21 尤明庆 陈南晖 张学文 檀成龙 吕喆 戴德昌 徐磊 曾荣昌 王伟 李宇斌 王春艳 黄永义 苏力宏 陈小润 吕洪波 崔小云 武夷山 李颖业 张江敏 ncepuztf wlim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