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随便谈谈“光驱动石墨烯材料”这件事 精选

已有 28916 次阅读 2015-6-23 07:33 |个人分类:察见渊鱼者不祥|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补记:

张江敏:光压----记一个美丽的误解  (2015-04-0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0379-880679.html
jiyang1971  2015-6-24 04:46    您怎么想到写这篇文章的?跟南开的工作有关吗?
巧合吗?
我还推荐过,可是都没印象了
博主回复(2015-6-24 14:54):我不知道南开的工作。我是看到网上crookes辐射计的视频写的。

 

戴德昌博文(里面有克鲁克斯辐射计在转动的图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360-900140.html  

2015-06-24

 

 

 

随便谈谈南开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光驱动”石墨烯材料这件事吧。

 

前几天我看到了这个新闻,觉得不对劲,就去把Nature Photonics上的原文找来读了读,发现他们的解释有问题。这种事情多得很,没必要大惊小怪的,所以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当时我不知道这条新闻还登上了CCTV,否则,也许会写篇博文呢。昨天看了陈学雷雷奕安两位博主的文章及其后面的评论,觉得很多网客也许还不大搞得清楚,就随便写几句话吧。

 

我说该文章的解释有问题,原因大致如下:

块材料的质量0.86mg2秒钟上升了40cm,对应能量3uJ;光功率1W2秒钟能量 2J

如果靠电子的反冲,那么:百万分之1.5的能量要转移给块材料;材料里千分之6的电子都要被打出去(1个电子对应于两个核子,即1个质子和1个中子),也就是大约3x10^18个电子要被打出去,带电量变为0.5C,太牛了;光电子发射的量子效率50%,关键还不在这里,而是这些电子把100%的能量都带走了(这种东西,吸收的光能量至少90%要转化为热能的)。

      这里涉及的数字要么来自于原文,要么来自于中学物理的简单推论,就不详细讲了。

 

      驱动飞船(这里是石墨烯材料)往前跑,只有两种方式:往飞船后面扔东西,我们熟悉的火箭就是这样;用光来驱动,把光的动量转化为火箭前行的速度,这就是所谓的光压。如果我们把光也看作是东西的话,后者也一样是往飞船后面扔东西,只不过这时候扔的东西是光而已。在此过程中,动量是守恒的,东西往后跑的动量等于飞船往前飞的动量。这个动量就是E/v,其中E是后抛体的能量,v是其速度。如果是火箭方式,这个速度只有几百米每秒,而对于光压方式,这个速度是30万公里每秒。所以,对于同样的能量,光压方式提供的动量要小得多。这篇文章认为,往后喷射的是电子,因为材料在真空里,而且材料质量经过多次试验后没有变化。电子的速度比光慢多了,所以动量确实可能比光要大许多。但是,他们错了。

 

      说说石墨烯飞船往前跑的原因吧:

      他们的真空系统是靠抽气实现的,所谓的真空也只有10^-310^-4Torr,真空度并不高的,气体吸附和脱附必然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可惜他们没有考虑。激光从下方照射石墨烯块材料(其实应该是多孔介质),气体脱附就会把石墨烯往前推。

      谈谈脱附。气体分子总是不停地碰到样品上,立刻(或者过一会儿)再离开,这是个动态平衡过程。如果气体与物体处于热平衡,物体得不到净动量,否则,就会得到动量。考虑一个双面物体,一侧热,一侧冷,那么,这个物体放在空气中,就会往前跑(从热到冷的方向)。

      再来一点简单的估算吧。气压0.1帕,面积10mm^2,材料两侧温差就算30度吧(这样好算些),这样材料受到的净压力大约是0.1uN,材料质量是1mg,这样的加速度就会达到0.1m/s^2,差不多够了(这种估算大概会差出一两个数量级,而且我们还没有考虑光照射前就吸附的气体)。由此可见所谓的真空根本就不够空。这个材料也不需要石墨烯,任何导热不是特别好的吸热材料,都可以的。

 

      总结一下。该小组确实观测到了光照可以让石墨烯材料往前跑,但是他们的解释是有问题的:他们忽略了真空环境中的残余气体。

他们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太复杂了。

当然,气体脱附这种解释太简单,肯定没有任何宣传效果。

 

 

 

PS:科学网新闻和博客是不同的编辑在负责,彼此也不怎么通气。

中国新材料靠光驱动飞行 或用于星际航行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6/321263.shtm

 

PPS:

 

他们在大气环境下也观测到类似现象

放在真空里是为了排除空气的影响

但是没有想到,残余气体的作用仍然不能忽略

就是一个没想到而已,这种事情经常发生的,

谁也不可能保证自己不碰上,有些倒霉了

如果不是宣传的这么猛,也没有谁在意
NatureScience上这种事情,哪个月没有啊?


科普不可能完全正确的,科学研究出点问题太正常了

大家只能是说不故意去做,另外就是不要太轻易地相信重大发现

非同寻常的结论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如此而已

 

这件事就是赶上了而已

作者们想错了,审稿人也忽略了,编辑也没意见

石墨烯又这么火,太空航行更是引人注目

这些因素凑到一起了

然后就火了呗

其实这种事情很常见的,什么时候没有啊?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居然头条了,有点意外

还改了题目,我不高兴:本来我的题目就是不想太引人注意的

做研究出点错误,是常事,又不是故意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科学网博客的博文初审、栏目选文、博文精选和博文置顶似乎是不同的编辑做的,也许是按级别划分责任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899915.html

上一篇:网闻几则之如烹小鲜
下一篇:买了几本书
收藏 IP: 124.193.162.*| 热度|

58 武夷山 盛志高 金义光 胡剑峰 雷奕安 周健 魏武 陈学雷 赵美娣 杨正瓴 吕喆 冯大诚 洪建辉 孟凡 张鹏举 李颖业 尤明庆 元凯军 刘洋 董侠 赵斌 李世春 韩枫 杨建军 苏光松 钱玉忠 曹墨源 张骥 王洪吉 戴德昌 李学宽 刘光波 李颖 徐耀 王兆刚 黄永义 汪晓军 苏力宏 张忆文 谢力 王博翔 曾泳春 仲银鹏 应行仁 王春艳 张江敏 seaocean ghzhou5676 xchen outer cym42 xuexiyanjiu wayeon CCEMR zhoutong tm66jjbj qzw zguodong200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