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marke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market

博文

小问题的大争议:幼虫、若虫、稚虫的名词使用 精选

已有 16676 次阅读 2016-3-25 22:2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幼虫, 若虫, larva, nymph, 稚虫

      2015年,期刊《昆虫系统学》(Systematic Entomology)发表了一篇题为“For consistency's sake: the precise use of larva, nymph and naiad within Insecta”的观点评述文章。其中梳理了昆虫幼期虫态的名称由来历史,并将观点总结为,幼虫(larva)应被用于称谓完全变态(holometabolous)的昆虫的幼期虫态(不论这些幼虫是陆生还是水生),若虫应被用于称谓渐变态(paurometabolous)昆虫的幼期虫态、尤其是半翅目异翅亚目,稚虫(naiad)应被用于称谓蜻蜓目、蜉蝣目、襀翅目的幼期虫态(这三个目的昆虫幼期多为水生)[1]。

      随后在2016年,先后有两篇反驳这一观点的文章在同一期刊发表。其中一组学者认为,如果真的出于稳定性考虑的话,那么以幼虫泛称所有昆虫幼期虫态的做法其实在近几十年来是更普遍的,尤其是1986-2015这30年间的蜻蜓目、蜉蝣目、襀翅目文献中幼虫一词的使用频率在三分之二,而稚虫一词的使用频率不到2%;并且指出幼虫一词甚至用来称谓昆虫以外的节肢动物的幼期[2]。另一组学者认为,虽然有发育生物学方面的证据支持“完全变态类的幼虫阶段是半变态类的卵和一龄若虫之间的阶段”这一假说,但是也有其它证据表明缨翅目Thysanoptera和半翅目Hemipetera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的发育带有和完全变态类昆虫的相似之处,因此也支持用幼虫泛称所有昆虫幼期虫态的做法并无不妥[3]。

      个人感觉,这两种观点的争议其实反映了研究者们对于不同类群虫态发育阶段之间的对应关系还极为有限,因此暂时很难判断哪一种观点更为合理。支持三个名词与类群对应匹配的观点,优势在于比较直观,基本符合经验性的认识,即完全变态类的幼期自成特色,蜻蜓目、蜉蝣目、襀翅目幼期多为水生而成体陆生,幼期与成体之间的形态差异幅度较大;缺点在于支持的证据还比较孤立,难以全面说明幼虫、若虫、稚虫三个名词分别使用的类群范围及相关证据。支持用幼虫泛称所有昆虫幼期的观点,侧重于强调在目前不同类群幼期的发育阶段对应尚不明确,缨翅目和半翅目胸喙亚目中的情况比较复杂;而在襀翅目很显然属于单系的多新翅类Polyneoptera的情况下,将其与蜻蜓目和蜉蝣目划归一种情况可能过于表面化。

      附:投票功能难以启用,所以暂时无法邀请各位专家同仁以投票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Bybee SM, Hansen Q, Büsse S, Wightman HMC, Branham MA. For consistency's sake: the precise use of larva, nymph and naiad within Insecta. Syst. Entomol. 40: 667-670.

[2]Sahlén G, Suhling F, Martens A, Gorb SN, Fincke OM. 2016. For consistency's sake? A reply to Bybee et al. Syst. Entomol. DOI: 10.1111/syen.12165

[3]Rédei D, Stys P. 2016. Larva, nymph and naiad – for accuracy's sake. Syst. Entomol. DOI: 10.1111/syen.1217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92052-965074.html

上一篇:影响系统发育重建和分歧时间推断的可能因素
下一篇:昆虫中的异形复眼
收藏 IP: 60.29.153.*| 热度|

7 戴小华 余国志 谢平 黄永义 朱朝东 张珑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