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是地球上最早开始具有飞行构造的动物。虽然说昆虫的飞行主要依靠胸部在横截面的形变而不是翅本身(因为不像脊椎动物的翅有骨骼和肌肉,再加上飞行运动中相对较低的雷诺系数Reynolds number,所以是一个并不容易拉动的杠杆),但是昆虫的翅仍然是一个足够神奇的构造。
要在结构多样性很高的各种翅中选出最特化的翅,必须说这肯定受个人主观因素和知识局限的限制,所以肯定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斧正,共同进步)。怎么才算特化呢,也许可以考虑几个人为规定的标准。第一,是大多数情况下肉眼直观观察的效果,而不是仪器检测;比如说膜质翅的光学干涉纹样效果,比如说偏振光镜片观察鞘翅效果等,很有研究价值,但是一般不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而受到震撼。第二,翅的大小和形状特别(发达或者弱化),暂不考虑色彩,比如在很多类群中出现的各种拟态。第三,功能不明,起源不易解释。(第四,不考虑化石类群。)
根据前2条标准,如果暂不考虑仪器或肉眼观察到的色彩,而只考虑大小和形状,那么范围就会缩小很多了(图1上面一行,未包含双翅目的图片)。
1.双翅目的后翅:这个是人们最熟悉的,平衡棒(注:虱蝇科Hippoboscidae部分种类缺少平衡棒),很巧妙的构造,从大小上说非常弱化,使飞行功能集中在前翅,从功能上说,通过高速震动产生陀螺仪的作用、保持身体在飞行过程中的平衡。但是,毕竟双翅目太发达了,种类繁多,有些见怪不怪了,所以只能算很特别,不能算最特别(双翅目学家别拍我哈^_^)。
2.半翅目介壳虫类雄成虫的后翅:在双翅目以外出现后翅弱化为平衡棒的类群,这个还是挺稀罕的。但是毕竟和双翅目风格一致,在双翅目的光环下,也只能算很特别。
3.捻翅目雄成虫的前翅:如果没有捻翅目,几乎没有人敢想象前翅也可以弱化为平衡棒的样子(拟平衡棒),所以这个真的很特别。但是毕竟有众多后翅弱化为平衡棒的现象存在,所以也只能算很特别。
4.鳞翅目翼蛾科的前翅和后翅:鳞翅目的翅由于众多鳞片的存在本身已经很特别了,而翼蛾科的翅可以造成视觉上有很多对翅的假象,挺有意思。但是这样的特化显然是由并不罕见的翅端缘的曲折内凹强化而来,所以也比较容易理解,只能算很特别。
5.脉翅目旌蛉科的后翅:旌蛉科的后翅真的让旌蛉科给人以“精灵”的感觉,既特化又美观。但是这样的特化应该是有利于让飞行功能更多集中在前翅,大体可以解释得通。
6.半翅目的前翅:总的来说,半翅目的前翅真的很特别,主要是多样性特别高,甚至可以说是昆虫所有目中最高的,除了“半鞘质”的翅外,还有全膜质的,甚至有全鞘质的。最后一种情况见于蝽类昆虫的若干类群,例如鞭蝽次目中络蝽科Hypsipterygidae和毛角蝽科Schizopteridae的一些属种(图1下面一行),以及蝎蝽次目中的固蝽科Pleidae、蚤蝽科Helotrephidae,细蝽次目的涯蝽科Omannidae,臭虫次目网蝽科Tingidae和盲蝽科Miridae的一些属种,蝽次目长蝽总科Lygaeoidea中的一些属种。不过呢,多样性虽然高,全鞘质虽然在半翅目中显得比较特别,但是有鞘翅目、革翅目等其它前翅高度革质化的类群在,也不能因此就说半翅目的前翅是最特别。
图1 翅较为特化的若干昆虫类群(各图版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样的话,还有什么能算最特别呢?这还得接着半翅目说,除了质地的高度多样性,半翅目中还有大小和形状特化的类群,其中最特别的恐怕要数扁蜡蝉科Tropiduchidae中的澳大利亚特有种Alleloplasis darwinii(图2)。这个种的前翅明显不具有飞行能力,虽然宽度很窄、但是长度还是挺夸张的;不具后翅,所以这个种的个体肯定不会飞。不会飞还长着这样的翅,应该是比上述类群中的情况更为特别。
图2. Alleloplasis darwinii (图片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0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