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义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ngyigao

博文

青藏高原气候变暖,青海湖降水增加,环境生态状况变好 精选

已有 7099 次阅读 2015-8-26 07:51 |个人分类:心得交流|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青藏高原气候变暖青海湖降水增加环境生态状况变好

在《2015青海湖流域科研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以及“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分别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学术报告。

其共同点在于:

1.自2005年以来,青海湖与青藏高原一样,气候变暖,降水增加,湖水面积加大,草场状况日益改善,各种候鸟纷至沓来……

2.然而,科学家和环保人员也指出,目前的环境生态状况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仍然还有差距,青海湖的环境生态保护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如何把包括青海湖及其河流流域的环境生态保护好,成为我国湖泊环境生态保护的典范,非常重要!

除了科学家和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努力外,青海省政府的真实支持和青海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更为重要!

几个数据:

一、1906-2005年全球平均增温0.74℃/100年。

青藏高原增温:1971-2004为0.28 ℃ /10年,藏北羌塘高原1.4 ℃/10年。

降水增加约12毫米/10年,藏北羌塘高原增加更明显,24毫米/10年。

二、青海湖面积:自2004年起,逐渐增加。但仍然没有达到上个世纪初的水平。

1908年:4589.1平方千米

2004年:4224.29平方千米

2014年:4382.48平方千米

2015年;4432.32平方千米

三、青海湖水鸟数量:近年来,逐年增加。

2013年监测到的总数为27150余只,

2014年监测到的总数为32600余只,

2015监测到的总数为35600余只

 

据保护区工种人员介绍,在这个季节,青海湖的候鸟们大多生活在河流流入青海湖的水域。为此,我们在草场之间坎坷不平的小道上驱车去了青海湖最大支流布哈河入湖水域。

在布哈河入湖口,在那广阔的湖面上,很多候鸟自由自在地生活(照片1~6);即使在狭窄的布哈河上也常常能够看见三五成群的候鸟(照片7、8);然而,在路途的草场上,鼠兔很多(照片9);雄鹰在天空翱翔,伺机捕食鼠兔(照片10、11);狐狸在草场上忙忙碌碌,捕食鼠兔和其他小动物(照片12、13)。

遗憾的是,青海湖畔已经有了沙化的痕迹(照片14)。

很幸运,阵雨之中,我们目睹了青海湖上笼罩美丽的彩虹,彩虹下,是候鸟们聚居的地方(照片15~17));雨后天晴,青海湖的湖心岛显现在眼前,显得那么神秘,令人向往(18、19),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是很难见到这种现象的(照片20)。

照片1.八月中旬后候鸟逐渐转移到河流入湖口(布哈河入青海湖口)水域生活

照片2.生活在巴哈河入湖口的候鸟们起飞欢迎我们(远处是青海湖)

照片3.环境幽美,生态适宜,布哈河入湖口的候鸟们在青海湖上空翩翩起舞

照片4.能够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斑头雁,展翅高飞,翱翔于蓝天

照片5.斑头雁三三两两为群,自由自在,飞向蓝天

照片6.中科院挂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副局长的杨涛(图右)正在布哈河入湖口操作无人拍摄机,项目负责人闫保平(女士)和湖泊专家李世杰拍照无人拍摄机

照片7.清澈的布哈河上也有不少候鸟生活(这些是还不能远飞的小鸟)

照片8.布哈河上,候鸟踏水低飞,留下踏水痕迹……

照片9.鼠兔在草场中挖洞、吃草,这是草场的天敌啊!

照片10.雄鹰翱翔于青海湖上空,时刻准备抓捕鼠兔等小动物

照片11.又一只雄鹰翱翔蓝天寻找草场上的小动物

照片12.狐狸正在草场上捕食

照片13.聪明的狐狸正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附近的鼠兔和死去的羊

照片14.遗憾的是,青海湖畔已有沙化的痕迹(图左为作者,图右为湖泊专家李世杰)

照片15.夏天下午,青海湖湖面蒸发显著,形成积雨云,

阵雨中,彩虹横跨青海湖,非常壮观!

照片16.彩虹下,青海湖沙丘上的候鸟们仰望奇观

照片17.彩虹下,候鸟们欢呼雀跃,飞向彩虹

照片18.雨后天晴,青海湖湖面能见度增加,宛如巨人躺卧的湖心岛清晰可见

照片19.雨后天晴,候鸟也来拜见湖心岛

照片20.中科院网络中心杨涛挂职于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擅长拍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75197-916024.html

上一篇: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议空闲时间见闻
下一篇:八达岭观赏红叶有感
收藏 IP: 111.132.214.*| 热度|

20 檀成龙 汤欢娜 张学文 冯大诚 杨正瓴 陈楷翰 刘光银 余皓 李学宽 樊晓英 李久煊 陈小润 马军 陈儒军 鲍博 麻庭光 王桂颖 曹须 王善勇 李建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