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为何需要学术垃圾值得深思 精选

已有 7107 次阅读 2007-8-29 22:22 |个人分类:学者.学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敬答[游客]new先生并答“居危思安”先生

 

拙文《垃圾学术时代————读黎在先生〈大师落聘记〉有感》发表后,引来一些议论,其中有署名[游客]new先生发表评论曰:

 

“孔子的日子在他的时代是过的好的吗?如何知道老子只写了5000字的?孔子和老子在他们的时代谁被认为是大师的?谁又得到了‘教授’待遇?

 

还活的好好的,有必要被叫成学者、大师吗?不是折寿嘛!什么叫浮躁?——你这就是!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也就出来那么几个人,把自己和他们放在一起比,啥意思?

 

持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对不同于拙文看法的看法做出回应,当然也是很正常的。这里是科学网,是讨论学术问题的正当场所,有不同声音,从而“百家争鸣”,才能使这网越办越好,学术才能进步,科学才能发展。本着这一精神,我敬答[游客]new先生如下:

 

您说孔子的日子在他的时代过的也不好,说老子未必只写了5000字,说孔子和老子在他们的时代也未曾被认为是大师,更没有得到“教授”待遇,都没有错,我都同意。但是,您说我“把自己和他们放在一起比”,就有些让我“受不起”了,这文章有这意思吗?本文是读先生文章有感,是有特定语境的,是承其文脉而来,这其实是不言而喻的。

 

您说“什么叫浮躁?—— 你这就是!”这话在我听来,就像既然说“世界一切皆变”,那么“世界一切皆变”这个判断是不是也属于“皆变”范围呢?这样的悖论,我是无法解决的,或许您能有合理之解。

 

如果比较激烈地抨击一下“浮躁”的行为本身也是“浮躁”的话,按照这样的逻辑,则你我的言论当同属于“浮躁”无疑,那么,“你”“我”“他”之间究竟谁是“浮躁”谁不是“浮躁”呢?

 

您说“几千年的中国历史, 也就出来那么几个人, 把自己和他们放在一起比,啥意思?”我要说,其意思很清楚,就是要说明,我们不应该以“作”与“不作”或者以是否达到或超过“五千言”(假定字数)作为衡量所谓“科研成果”或“学术成果”的唯一标准。“述而不作”的“述”照样可能出大成果,如孔子“删述六经”是也;仅仅“作”几千言也照样可能出古今中外的名著,如老子著“五千言”(《道德经》)是也。我这意思难道不是很明显吗?

 

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就是只空讲“创新”而躁求“出成果”并且以量取胜,才导致了今天这种“浮躁”的局面。

 

在这种“浮躁”风气下,能出孔子、老子他们那样的成果吗?

 

中国有句俗语,叫“青出于蓝胜于蓝”,就是说,要一代胜过一代。孔子、老子离我们是几代?如果今人都觉得要超过他们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似的,这中国还会有前途和希望吗?可是,看看现在中国学术界这个“浮躁”的样子,那倒真会是天方夜谭了。

 

我们是在讨论问题,只讲理;说的不对,尽管据理批评无妨。学术就是在批评中进步的。

 

顺答“居危思安”先生对上文的评论:您所说“清醒的反思才是我们需要的”,我完全同意,因为其根本目的就在试图引起人们的反思: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需要学术垃圾?——目前我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一个不需要学术垃圾的时代是决不可能制造出如此多的学术垃圾的。您说“并不是所有的学术都是垃圾”,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垃圾学术时代并不必然意味着这个时代所有的学术(成果)都是垃圾,但对原创性成果而言,这个时代的所谓学术成果差不多都是垃圾,这样说大概是没有错的。正如网友lingfeng先生所说:“在唯论文数量的时代,已经极少有人愿意静心去做真正的原创的学问了,因为它出成果太慢,而且即使出来了也不见得能被认同。”

 

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需要学术垃圾,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找出其原因,是我们由以认清制造学术垃圾的社会本质,以便创造出杜绝学术垃圾的社会条件的必要前提

 



垃圾论文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6645.html

上一篇:垃圾学术时代——读黎在珣先生《大师落聘记》有感
下一篇:须改善学术环境才能搞出真学问——再与NEW先生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