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历史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

已有 5658 次阅读 2007-3-31 20:09 |个人分类:人文之思|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全球化”原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自上世纪80--90年代它成为国际学术界通用的和被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以来,该术语通常是指一种特定的经济现象而言;所谓全球化,就是经济全球化。

迄今为止,人们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事实有各种不同的陈述[1]。从这些互有差异的陈述来看,至少有这么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已然发生并正在进一步展开着的历史过程。

(二)这个过程的发展形式主要表现为资本、技术、劳务、商品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其范围日益广泛、规模与速度与日俱增的流动与扩散。

(三)随着这个过程的不断向前推进,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日益扩大与强化,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因此愈来愈紧密。

其中,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并日益扩大与强化而愈来愈紧密这一点,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后果,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表现。

从经济全球化这一显著特征来看,我们今天所讲的“经济全球化”与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2]是有其一致性的,实质上它们都是对由于同一历史过程的展开而导致的世界各国(或地区)或各民族之间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联系愈来愈密切这一客观现象的陈述,只不过其表达形式有所不同而且马恩的陈述更兼及历史的其他领域而非仅限于经济领域罢了。

我们且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论述: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的工人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末,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同样,砂糖和咖啡在十九世纪具有了世界历史的意义,是由于拿破仑的大陆体系所引起的这两种产品的缺乏推动了德国人起来反抗拿破仑,从而就成为光荣的1813年解放战争的现实基础。由此可见,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3]

   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谓“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指: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发生在各国的历史事件愈来愈不再是彼此孤立的事件,而是变得愈来愈具有世界历史的意义,愈来愈具有全球性的影响了;而且这种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愈来愈扩大,以致于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消灭得愈来愈彻底。

   这也就是说,就某一民族对其他民族的关系而言,随着这个转变过程的发展,这个民族会变得愈来愈对外开放——不管这种开放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从世界各民族的关系来说,随着这个转变过程的发展,它们之间在经济、政治等实际生活方面的相互联系会变得愈来愈密切。

   显然无疑,这个情况与我们正身处于其中而深切感受到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发生的情况是一致的,只是在后一种情况下各民族的彼此开放和相互联系有其现代的新特点,其广度和深度、内容和形式都远不尽同于马恩时代了。

因此,若因袭马恩的用语,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未尝不可以转换成“经济向世界经济的转变”或“经济转变为世界经济”这样的表述形式;同样,若套用时下流行术语,“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也未尝不可以表述为“历史全球化”。

   这里“历史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应被看作同一序列的范畴:

   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它们都是反映世界各国之间或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关系之密切程度的概念;

   从其客观对象的差异性来说,它们实属于同一历史过程,是该历史过程的两个不同的阶段。

——这里我们不妨以“全球化”来称谓这两个阶段所隶属的那个历史过程。

这个被我们称之为“全球化”的历史过程,实际上从16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其殖民扩张的时候就已开其端了,发展至资本主义工业阶段,乃日益明显地表现出如马恩所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趋势。这个趋势到了马恩生活的时代已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人们开始使用“世界历史”这个概念[4]了。此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宣告了一个历史新纪元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已进入到近代意义的全球化时代。

近代意义的全球化按其时代的本质特征来说,乃是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全球化。这是全球化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一直延续到20世纪,资本主义开始从工业阶段逐渐向后工业阶段过渡,在此过程中,随着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迅速蔓延扩张,生产力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世界范围的生产和流通被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各国与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达到空前密切的程度,以至于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到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中,而建立开放性经济体制则成为各国政府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须选择的政策原则。这种现象到上世纪80年代乃突显出来并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相应地“全球化”这一概念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亦逐渐为国际学术界所广泛接受和运用,此乃宣示了现代意义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全球化发展到了高级阶段。

从迄今为止全球化的全部发展历程来看,其原动力乃在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直接动力则在于利用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其从广度(空间范围)到深度(社会结构)全面发展的资本主义。

换句话说,全球化过程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其二者的关系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乃是资本主义赖以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以实现的社会形式和社会条件。

这也就是说,迄今为止的全球化过程之社会实质在于资本主义全球化.无论是马恩所讲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还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经济全球化”,其社会实质都不外于是。

[1]如:经济全球化就是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参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国际化、集约化、跨国交融和网络化”(〈德〉乌贝克主编:《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第14);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空间进行的拓展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参见〈法〉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第4);经济全球化就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资本、货物、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世界范围流动和配置,各个国家越来越深地被纳入不断扩大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各国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达到空前密切的程度”(吴声功:《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以及信息超越市场和国界进行扩散的现象”(刘力、章彰:《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第3);……

[2]详见下文所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1页。

[4] “世界历史”这一概念未必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创或首先使用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1017.html

上一篇:我心目中国人十大陋习
下一篇:爱国主义道德的实质究竟何在?
收藏 IP: 180.106.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