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道德经》哲理白话梗概(第1-10章)

已有 2476 次阅读 2021-4-20 07:1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道德经》哲理白话梗概(第1-10章)

1.《道德经》全篇主要论述了以下问题:其一,什么是“道”?“道”是宇宙世界、天下万物运行的规律,也是自然而然的客观存在。这些规律和存在,也以一定的形式体现在社会系统之中;其二,如何来认识“道”的本质特征?其三,如何在现实行为中遵从和践行“道”及其基本准则?其四,如何认识并纠正现实行为中的“不道”。《道德经》开篇,引出“道”、如何认识“道”等关乎全篇的核心问题。

自然世界、社会系统都有其客观规律(客观规律的总和可称之为“道”),人类或可通过理论思想、理论模型来拟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并践行这一认识规律(理论认识、践行路径,称之为“可道”)。但是,任何理论只是人类的一种认识,自然世界、社会系统的客观规律并不能被全面而清晰地认知。“无”,用以定义抽象事物的初始状态,事物的本质;“有”,用以定义具象万物的形成源头和本质。讨论“无”,意图理解抽象的精妙深邃;讨论“有”,则意图了解万物之间的差异(物与物之间的质变条件、边界)。“无”与“有”,同出一源,前者表征一般抽象特征,有其抽象深刻之妙;后者则表征差异具象特征,有其细化具体之妙。抽象之包罗万象于一理,具体之万物万象,一切事物,都可从抽象和具象的玄妙中去认知,以其所认知的规律去践行。

2.认识事物需要界定概念,对于一个整体事物而言,如果对一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界定,其实与之相对的另一方面也同时被界定了。例如,“无为”的概念界定,那么,“无‘不为’”的概念也就界定;这也是有效的社会统治的逻辑,亦即,“统治”本意是“有作为的治理”,却可转而采取“无为而治”、“不言而教”方式的治理。“无为”,其实就是坚守符合“道”的“不为”。天地统摄万物,也是同样的逻辑。天地“无为”,万物就会顺应自然而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在事物有所孕育、有所创造、有所成功之时,统摄者的有效作用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而坚守其“不为”。社会统治者也应由此认识到自己合理的作为就是顺应规律而坚守其“不为”,有了“无为”、“无不为”这样的意识,社会统治才能够得以稳定和持久。

3.既然“无为”是社会统治的基本准则,那么,有哪些具体的“无为”呢?“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就是具体的“无为”。提倡什么,就会使社会成员无端地增加欲望,就会使社会成员为满足无端的欲望而争夺,使得民心不安定。社会系统的混乱,多半是由于统治者自身“建功立业”的有为、建立标杆以“激励”民众有为而造成的。所以,“无为而治”,社会系统反倒有序而不混乱。

4.认识事物的本质,也要采用“无为”思想。即,将外在作用于自然事物而导致事物的变化状态,回复到事物的本真状态,才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万物似是一个无缝隙的整体,但“道”之于万物,就好像水涌动而在其中冲出空虚部分。这些空虚部分,才是“道”使万物形成其功用的根本。这些空虚部分,是永远不会充盈的,也就是说,“道”所形成的功用,永远存在。“道”的运化,如同泉眼一般,看不到泉水的来源,但泉水却源源不断。道,是万物运化之源泉,也是万物运化所必需遵循的原则,或可将之抽象为统摄万物的“天地”。

5.“无为”原则,也体现在自然世界统摄与被统摄之间的关系方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其基本逻辑。“天地不仁”,即,统摄者不可能特别地关注某一特定成员,只能任由各成员自身去寻求合适的位置而生存;“以万物为刍狗”的含义是,尽管总体而言“天地不仁”,但在此前提下,对于微观个体,天地有其优先顺位(即,世代传承的初期生命处于优先顺位)。自然世界如此,那么,社会系统中的成员应当如何顺应自然而行事?应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为原则。如果你总是想方设法地预测事物的非正常变化,反而导致你无所适从,不如稳定地遵循一般变化规律,而顺应其变化,对于偶尔反常的变化不必刻意关注,即使刻意关注也不可能带来什么样的改进。社会系统中,统治者的作为越多,系统秩序的混乱程度就必然加剧,所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应成为社会系统统治的基本原则。

6.天地之于自然万物的原则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么,万物是如何永续传承的呢?万物绵延不绝的永续传承,有三个基本要素:谷(代际繁衍的适宜环境)、神(代际传承的种子)、不死(代际延续的遗传性)。如果具备了这样三个条件,那么,万物就能够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反之,如果丧失了其中某个条件,那么,人类也好,万物也好,就难以永续地传承。

7.自然万物的永续传承有其基本条件,那么,作为万物统摄者的天地是如何保持其永续性的呢?天地,之所以能够稳定而永续运行,在于其不从统摄万物的过程中“抽取养分”以壮大自身。将这一机理借鉴于社会系统,任何理性的统治者,也不应在同一利益层级上与民争利;同时,也只可在“当下时空”完成当下的“使命”,不可超越时代而超前作为。

8.自然系统统摄者能够永续的条件是“不自生”,那么,社会系统统治者长期稳定的条件又是什么呢?是“不争”!最典型的“不争”就是“上善若水”,也就是像水那样去顺应一切。水,在顺应过程中既有利于万物,又不违逆万物,还处于万物所不往之处,“水”的这些特性,形似“道”的本质。因此,统治者当处处以“顺应”为准则,居所,当顺应地形地势;心地,当宽广而容纳他众;交往结交,当以平等、同理心待人;论说,当以真实可信为原则;为政,当以守规则守秩序为要;行为,当适应自身才能特长;改变,当顺应时势。人们只要不违逆所处的背景条件,其行为就不会造成困扰。

9.社会系统的统治者,以“上善若水”为借鉴践行“不争”原则,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样的“不争”原则应当遵循呢?“功遂身退”也应是“不争”的重要原则。因为,盈满之后必然走向亏衰,这是自然规律。与其被迫亏衰,不如在盈满之时主动退后。这也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天之道”。

10.人类作为自然万物之一,如何才能够体验到符合“道”的本真状态呢?即使拥有超凡能力,也能够保持平常心而坚守其本色,才是真正地践行“道”的精髓,或可达到回归本真的“玄德”之境。“玄德”,可从几个层面来体验。在个人修身养性方面,能够将精神与形体融为一体而不分离吗?能够专心致志地放松到至柔至弱状态,就象婴儿一样纯真吗?能够彻彻底底地涤除一切杂思杂念吗?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能够不以教化或利诱方式来处理相互关系吗?在面对宇宙世界的阴阳变化循环演进过程中,能够顺应柔弱而不逆抗强势吗?在通晓自然规律可能带给你利益之时,能够无动于衷吗?在你对于他物有所助益、有所助成之时,能否认识到,之所以有所作用无非是顺应了自然规律。

转摘自《<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钟茂初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https://item.jd.com/1262311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282840.html

上一篇:读《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何谓“信言不美,善者不多,知者不博,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下一篇:《道德经》哲理白话梗概(第11-20章)
收藏 IP: 117.11.7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