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读《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何谓“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已有 5167 次阅读 2020-7-15 13:2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何谓“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行无辙迹”的含义是:车辆行驶得当,就不会出现明显的辙迹。随后各句“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句式相同,所表达的意义也相近。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的含义是:“圣人”往往以无形的机制纠正人们的不理性行为,因而就不会出现太多的“非理性之人”和“非理性之事”。换言之,若是刻意去纠正反倒容易出现更多的“非理性之人”和“非理性之事”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句的含义是: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的人的有效做法(亦即,对于“无形而有效机制”的掌握),可作为不善于这些的人可借鉴的经验;不善于这些的人的一些无效方法,亦可作为其他人的反面经验。不借鉴正反经验,就难以有效地践行“道”。

本章的哲学意涵系统以稳态为根本。那么,社会系统如何实现这一“稳态”根本呢?社会系统之中,应当有通过无形而有效的机制(包括纠错机制),使万众皆有其理性的行为方式,万物皆有其理性的处置方式。这就可从多方面去顺应自然规律(“袭明”)。理性者、不理性者经验的相互借鉴,使得不理性行为方式不断加以修正,逐步归于理性,这也是社会系统实现“稳态根本”的重要途径。

转摘自《<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钟茂初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https://item.jd.com/1262311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242143.html

上一篇:读《道德经》第二十六章:何谓“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下一篇:读《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何谓“知其雄,守其雌”?
收藏 IP: 111.163.122.*| 热度|

1 吕泰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