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读《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何谓“企者不立”?

已有 3571 次阅读 2020-7-1 08:42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何谓“企者不立”?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馀食赘形”等日常现象表明:各种超越自然能力的勉强行为,都不是合理的行为。这就像吃得过饱而不利于行动,人们是不喜欢过饱的行为的,求道者是不会超越自然能力而勉强行事的。本章借用这些日常现象,来阐释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本质和结果。“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句,其含义是:一个事物,在系统中有其地位和作用,但是,这个地位和作用,不可通过刻意增加某种有利因素就可强化,不是刻意强化自身的认识,就能够深刻认识事物本质;不是刻意强化自己的话语权,就能够使自己的认识成为公共知识;也不是以自身短期的强大就能够持久占有其地位;更不是刻意强调自身地位作用就能够占据重要地位。系统中每个因素的作用地位,都是在相互之间的协调平衡过程中得以认定的。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的含义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不仅无益于系统,对于自身地位作用的实现也是多余的甚至是额外的负担。真正认识“道”的人,是不会采取这样一些行为的。“物或恶之”的含义是:万物通常是厌恶这一方式的。

本章的哲学意涵违背系统思维(与“同于道”相对,可称之为“同于失”),会有哪些表现,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就像“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一样,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同于失”行为,通过刻意增加某种有利因素,表面上也许能够获得短暂的增益,但从稍微长远一点的视角来看,其结果是无效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其所获得的短时收益,也如同“馀食赘形”一样,不仅是多余的消耗,而且给自身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所以,真正认识“道”的话,就不会选择这样的“得不偿失”的非理性手段和路径。

转摘自《<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钟茂初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https://item.jd.com/1262311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240148.html

上一篇:读《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何谓“希言自然”?
下一篇:读《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何谓“道法自然”?
收藏 IP: 111.163.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