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读《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何谓“希言自然”?

已有 3820 次阅读 2020-6-25 14:02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何谓“希言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谁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汉字源流字典》对“”的释义是“本义为麻布织得不密。引申指稀疏、不密”。所以,“希言自然”较为合理的释译应为:稀疏、不密,是“自然而为”的统治秩序的基本特征。“希言自然”的意涵就是:“希”(稀疏的规制)是宇宙世界自然而然统摄万物的重要特征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谁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的含义是:狂风很难持续一个早晨,暴雨很难持续一整天。表明:即使是天地这样的统摄者,也只能在一定的时点实施严格的统治,而在一般情形下,也只能是稀疏不密的统治。自然系统尚且如此,人类社会系统则更是如此。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的含义,可以以第七十三章所阐述的“网”来比拟。不同的观察者,有不同的认识,也就有不同的行为选择。道者,看到的是一张完整的网;德者,看到的是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网绳;失者,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网眼。“从事”不宜解读为现代汉语的“从事xx工作”之义。“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句,宜断句为“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其意思是:论及“遵从”问题的话,遵从于“道”则同于“道”;遵从于“德”则同于“德”;遵从于“失”则同于“失”。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的含义是:你的行为为什么会与真正的“道”、“德”有很大的偏差,是源自于你的认识与“道”、“德”的偏离程度。本章的“”,是指某人内心认识,即,你认识到的是一张完整的网,还是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网绳,还是一个一个的网眼?亦即,其认识与“道”、“德”的偏离程度。

本章的哲学意涵:系统思维是认识“道”及其“德”的核心思维。把握系统思维,首先要深刻认识到:稀疏不密,是自然系统统治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系统统治的基本特征。自然系统中,即使是天地这样的统摄者,也只能在一定的时点实施严格的统治,而在一般情形下只能是稀疏不密的统治。自然系统尚且如此,人类社会系统则更是如此。在稀疏不密的统摄背景下,“道者”则认识和选择了稀疏不密统摄的整体性;“德者”则认识并选择了稀疏不密统摄的规定性;“失者”则看到并选择了稀疏不密统摄的漏洞。选择整体性的,系统的整体性就适应他;选择规定性,系统的规定性就适应他;选择漏洞的,系统的漏洞也适应他。不能说是因为稀疏不密的统治缺乏严密性,使得“失者”有空子可钻吧!归根结底,还是“失者”自身的认识决定了他们的选择!

转摘自《<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钟茂初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https://item.jd.com/1262311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239318.html

上一篇:读《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何谓“曲则全”?
下一篇:读《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何谓“企者不立”?
收藏 IP: 125.36.11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