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426):教我如何不爱她(钟玉霞评11年深一模语文试题

已有 2020 次阅读 2016-1-10 16:4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堂2011-3-9按:我向来是把试题命制当成和艺术作品打造一样的过程来对待的。2011年深圳高三年级一模,龙城高级中学钟玉霞老师尝试走进考场,与考生一同考试答题,考毕,兴奋不已,在博客发文赞叹道:“教我如何不爱她!”她说:“对待语文,我们已经愧疚得太多,当语文教学一步一步地不断降低为一种技术指导的时候,当语文被各种各样的框架、模式、套路限定死了的时候,我们还能从中看到多少人文的关怀和生命的律动?而这份试题却有着孜孜拳拳眷眷的语文赤子心。不仅让人一见倾心,且还从中读到了她知性、智慧、用心、独到的美!”钟玉霞这篇博客当时在深圳语文界广泛传播。)

 

 

教我如何不爱她?

——喃喃呓语说2011届深一模语文试题 

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  钟玉霞

 

     与学生同考深一模,这是第四次。茉莉不敢隐瞒,往年诚惶诚恐,考前总要做上至少两套试题以示重视、以作准备,然今年突来一股张狂之气,扬言:赤手空拳上考场,且看个人发挥,体验被突袭的考试心理。于是,备考是没有的,内心是自在的,甚至那天进入考场前还有心情给朋友写了好长好长的一个留言,深深地、美美地抒了一通情,心无挂碍。 

      殊不知,上天正是要让茉莉在这样的一个轻松而自在的状态下,被一份美好的试题给击中——我爱上了2011年的深一模语文试题!诚如博文中所言:“在考场上,我时有笑意(甚至笑出声来),时不时地想要挪位置地小躁动,再不然就是望着外头郁郁葱葱小叶榕发呆!天啊,这不是爱,还能是什么!”“我提前了近半小时完成,于是偷跑出来,将自己的答案也复印了一份。啧啧,自恋程度如斯,可见这个女人的痴狂了!罢罢罢,你只管笑话好了!反正,我自独自享受好!”的确也如己所言:这是我四年来最自由、张狂、快意、随心的一次深一模考试!

     如果说33日上午的两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里痴迷这份试题,可能是茉莉头昏脑热的一见钟情,可随后两天里,在再读试题、更正答案、分析试卷的过程中,那越发地强烈的感受,分明地告诉了我:对这份试题的喜爱,不是剧情!

      且容我絮絮叨叨地说上那么几点自认为理智而郑重的理由吧?

      茉莉向来随心随性,时常癫狂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平爱上过两个试卷上的命题,一是原来布高的同事侯瑞霞给命的一个现代文阅读,名为《陌上花开缓缓归》,该文就如同那么一朵美艳的花儿,破开了考场上灰蒙和呆滞;后来便是对王木森老师命的一个作文话题一往情深——“独”,引文很是精心、精致、精到,玲珑小巧之余又有着广阔的思维引领,茉莉很是倾心!对试题的关注,仿佛就是工作中的其中一点乐趣,可现实常常是不尽人意。而2011年的这份深一模语文试题,却是如同重磅炸弹,将我彻底地击中——初初浏览题目,便已经被试卷上的几个独特的试题材料给牢牢攫住了!

     首先是文言文材料的选择。往年深一模试题中的文言文的文本中也有宕开人物传记的陈俗,选择新鲜角度的,如2010年的《释惟俨文集序》,然这篇序文实际上也是欧阳修借作序狠狠地褒扬了惟俨一把,严格来说,重点仍在人物的描述上。然,今年深一模文言文文本,选择的是清人唐绍祖的一篇《答友人求序文书》,是书信体文本,更为重要的是,行文语气很是自在,个性于文字间彰显,读来如同面晤。(当然,茉莉直言:考场上,对文本也有许多不解之处,尚须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呀!)古代散文,包括书札、序文等等的确应该更进一步地进入教学视野里,毕竟,其地位、价值不亚于传记类文本,不,应该说,远远高于传记类文本的。

      其次是实用类文本,张伟一篇《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其论述立足点在于批评应当源自对被批评者的爱,且基于真诚的前提,以逻辑的力量和有品质的批判来进行。这种符合现今变化急剧、事端丛生的发展阶段的时代里,是亟需被提出来并宣扬,乃至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的。文本具有着一定的时代意义。且语句通俗,不生涩难懂,不作怪炫奇。

     《秋江上的浪漫》最是让人心动!比去年的《远去的邮车》更打动人。茉莉时被文句牵引,或喜或笑,亦静亦动,甚至不时天马行空、神驰八荒地元神出窍,泅渡于那秋江之上,去寻那于湖妙嫦。文本一则不避众人看来的敏感话题:爱情(甚至是一种“毫无顾忌”、肆无忌惮的爱情——毕竟对象是道姑呀)。大张旗鼓、大大落落地将之作为阐述“文人浪漫气质”的一个切入点展露在学生面前。二则,文本较长,却吝惜文字,不舍裁剪一词一句,甚至全不避忌不遮掩,显现于前的便是完整的一个叙述和抒怀!茉莉总感怀,纵使是在考场上,即使只是一篇小文章,也至少该给考生呈现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吧,做题其实本就不是终极目的,不是么?我们永远不要排除,有那么一些学生,正是在枯燥的考试过程中,因着一段美好的文字而被洞开一处思想的光亮,更何况,考试莫非真的就不能与浪漫、烂漫结缘?测试难道非要以一个严肃庄重、道貌岸然的姿态出现?欣喜于这样的一篇文本的同时,茉莉更感觉到的是一种真挚的性情,语文,也应当承担起一定的学科教化的责任吧!

     实用类文本,选择的是人物传记,不赘言,考生即便只记住一句话,便已是这篇考题最高远的价值了: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的确,文本的思想导向,决定了一篇考场文本的深远意义。

     至于语用题22题,更是直接取材于当下时事,为悼念史铁生写一副挽联。新鲜材料,且关注文学类人物。我常常是将语用题分类作生活实用类和文学创作类两种,尽管是不太成熟的分法。22题显然是更主要倾向于生活实用,兼有文学创作的要求。如此,能表达对史铁生的哀思为前提,基本符合对联要求即可。而这种刻意收集当下社会发生的、且具有文学内涵可值挖掘的素材的意识,很是重要,这或许是一个语文教师最需具备的职业敏感性吧?

     而作文第一题,则是匠心独运了。洋洋洒洒一部射雕里,慧眼识得这黄东邪的一座桃花岛,“借题发挥”,便成为一道值得称颂的作文素材了。是呢,弱水三千,取其一瓢饮,而我们学生又从中只取一勺,这算不算是对某个素材的深度分析和拓展性解读呢?无论如何,非有审美性的学科眼光,是难以获得这样一个好素材的。

     其实,材料的选择,便是命题者对这份试题的第一步创造了。一份试题,能在初初浏览时留下印象并激发出阅读的兴趣,乃至于思维被拖拽到时空的长河里纵情徜徉的,就该是有生命力的试题。至今仍念念不忘,2008年高考广东卷的文学类文本《河的第三条岸》!真希望能再有那样一个好文本能勇敢地出现在我们的考场上啊!

      选材是基础,有了材料,如何确定考查的角度,也颇为讲究。有时在答题的过程中就能自然地感觉到文中自有天地,答案信手即来,再细究原因,发现难度适中,不作怪,不矫作,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进行仔细分析解读、概括整合,答案便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设置,显然很是切人心怀。另有,角度特别新颖别致,能引人关注文本中作者所表达的独到观点,这样的命题,也颇显命题者的思维和能力,未有对文本的深度、全面解读,是看不到文本的精髓的。

     2011深一模试题里,有几处问题的设置角度新颖。一是文言文阅读第7题,考查短语内部结构关系的图解,这种对短语的内部关系解读的能力,是目前学生的软肋,初中已经不学短语句式了,学生连词性都搞不清楚,遑论以此来辅助判断虚词用法以及文言文句式了。此题考查,当然会使得2011届学生云来雾去地迷糊,可我想,这样的一个考查,是否可以引起我们高度的注意,在学生的语法学习上多放一点心思和气力呢?另有21题,开放性题目,在设问时又宕开一笔,杜尚的生活哲学与中国传统的道家庄子思想进行比较,并例证。与必修课文呼应,这是一种意识,再强化学生学以致用,重视所学篇目,并形成关联、比较的思维,这样形成知识网络的学习才更有价值意义。最后的23题语用题,从材料入手,设置的考点是分析“月亮来了”如何具有诗意,并创写一个诗句,同时说明诗意所在。这种设置角度比单纯的仿写更多维,它不仅仅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还在考查仿写(低层次仿句式、高层次仿手法、高明者仿意境、天才者“仿”诗味)的同时考查对诗意的解读,引导学生从“说不出来,只是感觉好”的状态中学会理性思考美之所在,甚至可以上升到探寻创作心理的高度了。

     有时同是一个文本,有人读到的是浮光掠影的浅薄,不足稀奇的单调,有人却偏偏能将之读出趣味和意蕴来,这恐怕不仅仅是知识积累和素养所决定的,怕是还有一种对语文、对学科的信仰在里面起作用吧?基于以上的所有对深一模试题的理解,茉莉发现,不仅是一见倾心,且还从中读到了她知性、智慧、用心、独到的美啊!

      于是,茉莉斗胆作结:

      这是一份具有诗心诗情的试题。虽不像以往一模里,明文白字地将诗歌放在考查范围里,浓墨重彩地表露诗歌的美好,可是这份试题本身就是一首带着那么点儿先锋探索意味的诗歌啊,她本身就是诗意浪漫的体现!有意思的是,今年的深一模古诗词鉴赏里,没有再古今对比阅读了,一首清人七绝,简简单单,从内容上单纯命题,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表露了唯好书与知己是己求的初衷么?命题者的性情和追求,其实也可从中窥见了。对诗意浪漫的追逐,也自是永不可轻易放弃的,是的,古诗词鉴赏仍旧需要,这是不可割裂的文化血缘,可是这种文化血缘需要传承和发扬啊!现代诗少学不教,高考不敢涉及现当代诗文,啧啧,这讽刺的究竟是谁呢?是学生还是老师?是教育本身还是社会?但愿,能多一些这样的试题,带着强烈的诗性呼唤的!正如高晓松的一句话说的那样: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还有诗歌和远方。

      这份试题有着孜孜拳拳眷眷的语文赤子心。无论如何,对待语文,我们已经愧疚得太多,当语文教学一步一步地不断降低为一种技术指导的时候,当语文被各种各样的框架、模式、套路限定死了的时候,我们还能从中看到多少人文的关怀和生命的律动?从事语文教学的人,应当有那么一点激情乃至狂妄的吧?甚至至少应该有固守和坚执的吧?再或者,应该还是要保有一点希望乃至苛望的呀?语文啊,是否可以是自由的、随心的、有味道的、有内涵的、有深度的、追求高远的、无惧腹诽的?想想,这份试题,至少该是某座桃花岛上,鲜妍于早春的一枝桃花!

       最后想及:任何一个作品的确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批评也总是会有的。如同风总会遇到荆棘。所幸,风可以吹过荆棘。更幸,正因为有荆棘,风才不至于消失在无边旷野里,了无痕迹吧?(但愿,这不会被人错意为阿谀的开脱!)

     说到了最后,茉莉很肯定地表白:2011年的深一模语文试题,教我如何不爱她啊!这句话,绝非癫狂之言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949438.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425):恢弘大道(政治教师方庆评2010深一模语文试题
下一篇:少堂志林(427):把人感动哭了的试卷(评14年深二模语文试题)
收藏 IP: 111.222.2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