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程少堂27年前“少作”:运用系统思维安排好学校课程表

已有 2628 次阅读 2015-9-15 16:02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运用系统思维安排好学校课程表

 ——试论安排课程表的意义和原则

 (原载《教育丛刊》(沈阳),1988年第2~3期)

 

要了解一所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懂教育规律,有一条“捷径”,那就是去看一看该学校的总课程表安排的如何。好的课程表,既能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又能体现出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心。换句话说,好的课程表是教育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产物,因而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但是,这样的课程表并不是很普遍的。究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只凭经验办事,而缺乏系统思想方法,对安排好课程表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以把课表“排满”为原则。其二,这是一个“被理论界遗忘的角落”。笔者孤陋寡闻,系统全面地研究这一问题的文章还未见到。本文依据系统方法和有关教育理论原理,试论述安排好课程表的意义和原则。

 

一、安排好课程表的意义

认为安排课程表不重要的学校领导恐怕是个别的,但要说说安排好课程表究竟有多重要,说清楚也不大容易。系统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问题的新视角。

按照系统观点,所有系统都有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组织形成,是要素间的关系。系统并不是要素的随意地简单地相加,而是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这个规则、组织形式就是结构。系统通过结构将要素联结起来。系统的性质不只由要素决定,还由结构决定,同样要素,其关系不一,功能二致。例如,自然界最坚硬的、光艳夺目的物质是金刚石,而最松柔的、黑糊糊的物质是石墨,可是,这两种物质的组成要素竟同是碳原素。二者性质之所以不同,仅仅是因为一个结构紧密,一个结构松散。按照系统论观点,系统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的作用或功能,叫做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功能由结构所决定。也就是说,系统内部结构越合理,发挥的功能就越好。学校的总课程表也是一个系统。如果各门课程(系统的要素)之间关系合理(结构合理),课程表系统就会发挥良好的功能,整个系统就会围绕既定目标正常运转,这时,各门课程所发挥的整体功能就大于各单科功能之和。反之,如果课程表的内部结构不合理,违反教学规律,教学系统就会发生紊乱,这时各门课程所发挥的整体功能就可能只等于甚至小于各科功能之和了。具体说,一上午四节课的结构(先后次序)安排合理,教学效果就会大于四;否则,效果就会只等于四或小于四。由此可见,运用系统思维安排好学校总课程表的意义有多大。

 

二、安排课程表的几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一个系统总是由许多单元或子系统组成的。一般地说,如果每个单元或子系统的属性都是好的,则整个系统的属性都是好的。但是,单元子系统都力争的最佳效益却不一定能保证系统整体的效益。而系统分析主要就是研究单元的属性怎样通过合理的结构转变成系统的属性,以求得最佳整体效益。因此,必须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各个单元,建立合理的系统结构,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这就是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安排课程表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要从全局着眼,在洞悉各个年级各门功课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依照教育学心理学有关原理,统筹安排好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在系统目标所需要的恰当的位置上。全校教师则要从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出发,服从安排。只有这样,教学系统才能围绕明确目标正常运行。

(二)目的性原则

按照系统论原理,每个系统都应有明确的目标。系统的结构不是盲目建立的,而是按系统的目的和功能建立的。应根据系统的目的和功能建立单元之间的联系,在组织、建立、调整系统的结构时,要强调服从系统的目的。通常一个系统只能有一个目的。课程表就是这样一个系统。而一个学校课程表的安排,往往是受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支配的。教育思想的三要素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培养以及如何培养。因此我们说从课程表可以看出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和谐发展。这就是我们安排课程表的目的。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或比较科学地安排好课程表。

(三)迁移性原则

系统是由达到共同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根据系统论的相关性原则,各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同理,组成学校总课程表的各要素即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门课程之间,当然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和影响。因此在安排课程表的时侯,要考虑到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迁移有正负之分。已经掌握了的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影响,促进新技能的形成,这叫正迁移。反之,如果过去形成的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形成具有消极影响,使新的技能难以形成,或者在新的技能形成以后,旧的技能仍然对它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是负迁移或者叫干扰。迁移规律对课程表的编排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些科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迁移关系,因而可以安排在一起(前后)上。比如语文和政治,一般说来,前一门课程的学习会促进对后一门课程的学习,反之亦然。因此安排在一起上有一定好处(但如前一门课程语文连上两节,那么后边不适宜于排政治,反之亦然。后文将论及)。其次,有些科目的知识之间有时会发生负迁移现象,前一门功课的知识可能会干扰对后一门功课知识的掌握。例如语文和历史,这两门课就可能互相干扰。如两门功课中刘邦、曹操,周瑜等人的形象的内涵是不一致的,对于年纪不大的中学生来说,学习的距离太近会形成干扰。再如语文和英语,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有许多可能发生负迁移现象,尤其是语文对英语的干扰更严重,是学生讲写“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之一。这类课程一般不要排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在适当时机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教学,那是另一回事)。

(四)左右脑和谐发展原则

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心理学家斯佩里研究,人脑左半球控制人体右侧运动,具有逻辑思维、求同思维以及语言、计算功能,跟人的理解能力相对应,被称作“理性半球”或“知识脑”。右半球则控制左侧运动,具有直觉思维、求异思维、空间知觉以及音乐、舞蹈、节奏等功能,跟人的想象能力相对应,因此又叫“感性半球”或“创造的脑”。传统观点认为左半球是优势半球,而右半球是劣势半球。但现在人们认为,左右半球功能的差异表现在二者神经活动方式的不同。只有两个半球功能达到平衡并形成—个整体时,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高度的发展。当然,现实生活中的成人,极少是左右脑都一样发达的。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特别是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为己任的中小学教育,应本着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原则,尽量使学生大脑两个半球协调发展。因此,主要运用形象思维的课程和主要运用抽象思维的课程应交替编排。古希腊毕达哥斯学派说:和谐是“不协调的东西的协调一致”。亚理斯多德也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因而,按照和谐原则编排的课程表具有美学意义。

心理学家们还证实: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大脑的神经细胞,刚刺激的时侯,神经细胞反应很敏捷,可是反复刺激的时间一长,反应就越来越弱了。休息一段时间以后,或者改变电脉冲的频率再进行刺激,反应才又恢复正常。这也告诉我们,让学生长时间地或反复地学习一门或一类功课,效果是不会好的,应该让不同的学科交替进行,这样学习效果才会好。请看下边两种课程安排:

甲、上午:代数、语文、物理、外语

  下午:生物、体育

乙、上午:代数、几何、物理、体育

  下午:外语、化学

显然,内行人一眼就会看出甲种安排比较理想,而乙种安排则不太科学。因为在乙种安排中,前三节课的内客和意义接近,这些类似信息刺激大脑皮层的部位都比较集中,结果很容易使这部分脑细胞负担过重,而由兴奋转为抑制,这样教学效果显然就不会很好了。相反,如果是甲种课程安排,把内容和意义相差很远的功课排起来,使大脑皮层兴奋区域得到轮换,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脑细胞的工作效率。因此,一些内容相近但又具有正迁移关系的课程,如果前边一种排了连续两节,后边就不要再排另一种功课了。例如,如果第一二节是政治,第三节就不要排语文,反之亦然。

(五)生物钟原则

据科学家们研究,人的体能智力的变化有一定规律,这就是所谓“人体生物钟”规律。有研究表明,人在一天之中,910点是体能高潮。这时精力集中,记忆力强;1214点,体能处于低潮,15时又出现高峰;1719点血压较高,情绪急躁;2023点又出现高峰;23点后进入低潮;早晨4点处于最低潮,但听力敏锐;78点激素分泌达到高潮。“人体生物钟”对编排课程表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比如,上午前两节课,可以安排比较抽象的、比较枯燥的、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和深刻记忆的课程。后两节课则应安排那些比较生动形象、比较容易引起兴趣的课程。这里的“枯燥”、“有趣味”,不单指学习内容而言,也包括教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了解学校每个教师的教学个性也是本原则所需求的。这里需要强凋的是,一般说来,体育课、劳动课不宜排在上午第四节,因为这时学生肚子己饿,容易疲劳和出事故。一下体育课或劳动课就吃午饭,也会影响食欲,而学生吃不好午饭又会影响下午的上课。

(六)例外情况原则

课程表的安排,是从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着眼的。但不能忽视局部的例外情况,因为局部和整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不注意妥善处理个别特殊情况,整体的稳定就没有保障。比如,有的教师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就不应排连堂课;有的教师早晨要送孩子上托儿所或路远跑班,就不宜排上午第一节课;有的教师运用上电大、函授的多种形式进修,学校亦应给予支持,排课时尽量给予照顾;……总之,学校领导要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实际需要,凡是正当的合理的要求,都要尽可能予以满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活动的源泉和动力来自于人的“需要”,一般说来,只有满足(到少部分满足)了人的生理、安全、社会、尊敬等较低级层次的需要,才能指望一个人有“自我实现”——即发挥自己才能的要求。在所有前几级水平的需要相继得到满足之后,才能达到最高顶峰。而达到了顶峰也就是完成了自我实现——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完全的发挥。列宁在总结领导革命群众的经验时,指出必须要“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正确地判断群众的情绪,以及他们的真正愿望、要求和想法,……能够用同志的态度对待群众,关心满足群众的要求,以此赢得群众的无限信任。”只有如此,工作才能做好。

(七)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任何一个开放系统的稳定总是相对的,而变动是绝对的。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经过慎重决策而确定了的课程表,应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不可随意变动。然而在下列情况下,课程表就应变动。其一,已经付诸执行的课程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局部有问题,就应及时凋整。因为,结构和功能也是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但另一方面,以反馈调节为中介,功能就不仅仅被结构决定,而是能动地改变着系统的结构,从而使系统更加完善。而且,系统思维的本质就是优化。但优化总是相对的,不是一次完成的。课表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逐步提高其结构的合理性。其二,有些教师有特殊情况,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调整课表,并通知学生积极配合。总之,一个课程表没有一定的动态性就会脱离实际,就会走向反面,破坏统一性和稳定性。当然,调整是不宜过多过频的,以不影响整体的相对稳定为“临界点”。

概而言之,安排好学校总课程表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而要安排好课程表,其先决条件是要有理论作指导。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理论应当是照亮教育实践的光源,……伟大的俄国教育家康·季·乌申斯基满怀愤慨地把没有理论的教育实践比作以魔术治病的巫医。给巫术披上科学的外衣是绝不会有利于事业的”。因此,每当新学期开始,校长要亲自抓课程表的编排。不懂教育学心理学的人是绝对不可以让他安排课程表的。

 

注释:

①参见(苏)奥夫相尼柯主编:《简明美学辞典》,知识出版社1981年7月版,第18页。

②《列宁选集》第1卷第615页

③(苏)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16页。

 

(原载《教育丛刊》(沈阳),1988年第2~3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920996.html

上一篇:快报:程少堂老师佛山激情动情讲高考
下一篇:少堂志林(287):语文课十分钟教学一个知识点是“蜻蜓点水”吗
收藏 IP: 219.133.177.*| 热度|

1 王永晖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