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李高丽:跟着程少堂老师学什么?——我的第一课

已有 3069 次阅读 2014-5-20 18:31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跟着程少堂老师学什么?——我的第一课

李高丽

(深圳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语文科组长)

   

作为“后进生”,刚刚被补充进运作已两年的“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2014517,第一次和工作室全体成员一道,参加听程老师主讲的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语文味教学法:一种新的教学语言》,在体验了兴奋紧张的心情之后,得到的更是深深的震撼和满满的收获。

十年前,程老师语文味教学理论开宗立派,如今自成体系,并成燎原之势,影响深远。作为工作室成员何其荣幸,可以近距离、无阻碍得向程老师学习,学理论,学实践;学读书,学写作;学治学,学做人……要学的东西多矣!

但第一次参加学习,第一次写学习体会,就先从最直观的层面开始开始吧。程老师当天的讲座,正如他的经典课堂给人的一贯印象,激情四射,感染力强——用程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生命去点燃了生命”!听课老师也都格外认真和投入,他们都坐得住、听得进,现场欢笑不断,学习气氛浓烈。

我想,向程老师学习,就从学习程老师的满怀激情开始吧!

现围绕“激情”这个关键词,将第一课的学习感受和思考梳理如下:

 

一、激情,源自“生命体验”的交流碰撞,是具有“语文味”课堂的一大特征之一。

语文师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有感觉”的文章,上起来比较“有激情”;而比较“有激情”的授课,其课堂效果往往会好一些。为什么呢?

其实,所谓“有感觉”,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语文老师进入文本、从文本中读出了作者的生命体验,并对此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和认同,实际上是从文本读出了自己。这种“读出自己”感觉很重要。有了这种“感觉”,课堂上,语文教师才有可能饱含感情、满怀激情的去阐释文本、感染学生;才有可能巧妙地指导学生,依循教师自己进入文本的有效途径(文本中表情达意的语言的关键点等),引领学生贴近文本、走进文本;才可能以教师切身的、现实的、鲜活的生命体验,去感染学生,带领学生去体验、去印证,去感悟、去思考。这样“有感觉”、“有激情”、“有效果”的语文课堂,正是来源自教师、文本和学生的“生命体验”的相互碰撞;在这种交流碰撞之中,语言沟通了人心,文本发挥了力量,生命触动了生命,从而产生有温度、有感染力,具有“热美学”效应、充满浓郁语文味的理想课堂。

但是,很多时候,语文教师对要上的课文是“没感觉”甚或“毫无感觉”的,而激情又不是可以装出来的,尤其一线老师不可能天天装,节节课都装。于是,当老师们面对“毫无感觉”的文本时,只好将假解读(没有真正读懂)或不解读(直接利用教参资料等)的所谓“备课内容”放进课堂。这些教条的、肤浅的、冰冷的东西,不是源自教师的内心体验和个性思考,连教师自己都“毫无感觉”,怎么能指望学生有所感应、有所回应呢?教师缺乏激情,课堂只是机械地、生硬地灌输,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

而语文味课堂,特别强调“真正的交流”。生活中要达到真正层面的交流,其基础必然是真诚。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师生之间必须围绕文本展开真正的交流——语文教师真诚地交流自己阅读文本时的心灵体验和思想状态,真实地呈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以及走进文本的路径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触动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思想,使课堂生成出情感和智慧的美妙之花。反之,如果教师自己对文章都“没感觉”、“没激情”,课堂上哪怕老师们尽心尽力、道尽千言万语,而作为主体的学生,恐怕只是如隔岸观火,麻木不仁,当然也所获甚微了。

总之,有没有师生间真正层面上的交流,有没有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生命体验”的激情碰撞,应该是衡量语文课堂有无美感、语文味浓淡的重要标准。

 

二、激情,不仅要呈现在师生交流互动的课堂现场,也要贯穿在教师独自解读、独立研讨的备课过程中。

我们期待课堂上有更多激情四射的语文教师。但是,激情不是“滥情”,它不是廉价的煽情、肤浅的感动;激情也不是没有充分准备、没有周密计划的随意挥洒、信马由缰,激情是理性锤炼的结晶。

激情四射的语文味课堂,来源于充分细致的准备,来源于艰辛漫长的跋涉,来源于理性深入的思考,来源于慧心独运的设计,来源于细斟慢酌的推敲。我们知道,程老师备一堂课,常常要进行几十万甚或百万字的海量阅读,广泛深入地研究相关资料和理论专著;我们知道,程老师每一节经典课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主题既来源于对课文精准深刻的解读,更来自于程老师自己独特鲜明的生命体验;我们知道,程老师的每一堂展示课,都从“一语三文”角度出发,其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有其精心安排和必然逻辑……总之,程老师在课堂上的激情,有其厚积薄发的过程,是理性思考、独立探索的结果,是源自心灵深处率真又诚挚的生命语言,因此程老师课上的“自由挥洒”与“信马由缰”,是对所谓常规的超越,是一般教师很难模仿的。

诚然,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不可能像程老师那样备课和上课。但是,备课环节中激情的极度缺失和严重匮乏,却是亟待重视的现实。对很多语文教师而言,所谓备课,无非就是翻阅翻阅教学参考书、去网络搜素搜索可供利用的课件,这是工作常态,甚至还算不错的状态。语文课堂上激情的缺乏,其原因大半在于,在备课环节中,语文教师的激情就已经缺席。而“备课要备激情”,是程老师近三十年前就在文章中提出的重要观点。

语文味教学理论,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很高要求。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就投入更多的激情、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思考:要努力对更多课文产生“感觉”;要舍得下得功夫去反复阅读文本,真正读懂课文(而非不懂装懂或自以为懂);要不断提高自身敏锐感知语言、深入鉴赏和解析文本的本领;要能够独立备课,要有超越教参、个性解读的修为和勇气;要有巧妙设计、反复推敲,不断追求课堂完美境界的智慧和热忱……

高质量的备课过程,是深入研读和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孤独跋涉和艰难求索的过程,也是探索语文教学理想之境的必然之途。唯有满怀激情、有所追求的语文教师,才能不计成本、不问回报地投入其中,去贡献不可计量的精力和智慧!

其实,回报也是有的。程老师说,上一节好课是一种“高峰体验”。不止是上课,语文教师备课环节就能获得“高峰体验”:在有激情、有质量的备课之中,既能感受理论研究的充实和清明,也能体验艺术创作的喜悦和快感。

 

三、“语文味”呼唤教师提高自我素质,呼唤教师满怀激情地阅读、满怀激情地体验生命。

语文味教学理论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有语文味的教师 = 文人 + 教师,即,语文教师,既要求有一般优秀教师善教的智慧和乐教的热忱,还有要具备文人气质和人文素养。

这种文人气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语文教师既要大量阅读文学经典,还要深入研读各种相关理论专著;既要围绕教学,展开各种有针对性的专题阅读,读“有用之书”,也要尽可能利用业余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多读暂无实际用处的“无用之书”。程老师热爱读书,也特别强调语文老师要多读书,尤其是对工作室的成员,要求就更高一些。老师很早就强调有追求的老师,对重要的公开课要做到“十本名著一堂课”,即准备一堂公开课,要阅读与课文有关的十本书,这样才能上出新意,并且使上公开课真正成为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值得纪念的关键点。

语文教师的阅读背景和生命体验是相互作用的。语文教师具有有广泛的、高质量的阅读背景,当然更容易对人生进行冷静观察,并获得深刻体验和智慧反思;同时,能够对人生进行冷静观察、有深刻体验和智慧反思的人,在阅读文本时往往会产生更多感应,尤其是在阅读经典著作的时候,人生经历丰富、体验深刻的读者,往往更能透视作品中人性之复杂幽微、接纳文化之多元多彩、并洞悉生命虚无和意义矛盾。

不甘平庸的、立志在语文味道路上探索的语文教师,必须自觉提升自我素质,提升阅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

让我们充满激情地阅读,充满激情地体验生命,充满激情地修炼自己。让激情,消解日常教学中的倦怠;让激情,对抗庸碌生活的平庸!

 

让我们激情满怀,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而努力!

 

                               李高丽于5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796205.html

上一篇:程少堂:重读《<资本论>的逻辑》等二书有感
下一篇:程少堂:席慕蓉女士太不懂事,南开也没有懂事的人吗?
收藏 IP: 218.18.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