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1194)】百度百科致谢并修改“人造纤维”词条,但修改后的词条仍有问题

已有 2754 次阅读 2019-9-12 19:59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19年9月7日,我在科学网博客和语文味网挂出随笔《【少堂志林(1193)】人造纤维究竟是个什么鬼?——一个外行对百度百科“人造纤维”词条的质疑》,并将科学网博客的这篇随笔分享到微博。百度百科的工作人员很快看到了这篇随笔,并在我的微博后回复道:


@百度百科: 您好,感谢您的反馈,您质疑的内容已经有相关网友协助更正啦~百度百科由网友共同编写,如您对词条内容仍存异议,百科欢迎您编辑更正,帮助其他人获取知识哦。后续如果遇到违规内容,您可以直接在http://t.cn/RQVEuZE 进行举报!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哒[握手][爱你][/cp]


看到百度百科的微博回复后,我到百度百科查阅了一下他们修改的“人造纤维”词条,发现他们对这个词条作了很大修改,实际上是重写了这个词条,把我批评的词条内容大部分都删去了。但这个修改稿仍有问题。请看百度百科新修改的人造纤维词条的全部内容:


人造纤维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的纤维作为原料,在进行化学处理后调配成恰当的纺织溶液,之后再重新塑形为纤维。


中文名  人造纤维     代表人物  夏尔多内


1855年,一位名叫安德曼斯(Georges Audemars)的瑞士化学家在英格兰做了个实验。他利用硝酸处理了桑叶纤维,使它们生成硝化纤维素,然后将它们溶解入酒精等有机溶剂中,配成粘液。之后,他将针头浸入粘液里,挑出了细长的丝线。不过,安德曼斯的方法并不实用,这样获得的纤维也不能应用于纺织。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Hilaire de Chardonnet)正在辅助他的老师、著名的细菌学家巴斯德研究在法国肆虐的某种蚕病,这种蚕病会令蚕丝的产量锐减。就在研究过程中,夏尔多内思考着,为什么我们必须要依赖这些渺小的蚕呢?难道智慧的人类还不能满足自己的织物需求吗?


夏尔多内首先将硝化纤维素投入酒精和乙醚中溶解,得到一种叫做火棉胶的粘液,在直径1毫米的小孔中加压挤压,并使之在热空气中凝固。酒精和乙醚最终会挥发掉,小孔中挤压出了一种连绵不断的细丝,这就是有史以来第一根真正意义上的人造纤维。“蚕能够做到的,人也能做到!”夏尔多内非常高兴。他一直认为必须要模仿蚕的生产过程,所以他坚持使用桑叶作为人造纤维的原料。实际上,其他木纤维也是可以的。夏尔多内极其敏锐地认识到人造纤维的商业价值,于是他辞掉了巴斯德那里的研究工作,专心致志地开发起这种新型材料来。很快,在1889年,夏尔多内实现了人造纤维(他命名为“夏尔多内纤维”)的商业化生产,并于同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示。这种不凡的、柔软而鲜亮的面料获得了追求时尚的法国贵族们的一片赞叹。


但危机就潜伏在夏尔多内纤维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被喜悦冲昏头脑的人们忘记了硝化纤维素原本是一种火药,它们极其易燃;赶时髦的女士们很快穿上了这种划时代的新衣裳,在一次宴会上,悲剧出其不意地发生了——正当人们围着一位穿着人造丝裙子、洋洋得意的女士赞扬时,观众抽的烟草的火星落到了裙子上,衣服立即熊熊燃烧了起来,将那位尊贵的女士无情地吞噬了。当营救人员赶到时,那位女士已经不幸身亡。


如果换了别人,或许会从此一蹶不振,但夏尔多内没有放弃。在努力试验过后,他成功地去除了硝化纤维素中的易燃物质,制造出了安全的人造丝。1891年,他在法国创立了夏尔多内丝织品公司,从此被誉为“人造纤维工业之父”。不过这个时候的人造丝并没有满足最初设想者“人人都用得起”的愿望,它们太贵了,比天然的、最高级的蚕丝都要贵。在夏尔多内之后,涌现了许多的后来者,大家纷纷各显神通,不断用新的创造发明来降低制造成本,不断的市场竞争令人造纤维迅速地朝价廉物美的方向飞驰。


除了硝化纤维素之外,人造纤维还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制备工艺也大有不同。1899年,德国人奥北布奇(Oberbruch)首先用铜氨法生产铜氨纤维,并设立了公司实现了工业化,铜氨法主要采用价格较高的铜氨作为溶剂,在成本上无法与传统的硝酸纤维竞争,因此只用于少数高级纺织品和医学人工肾。


20世纪初期开始,还出现了各种人工蛋白质纤维。1904年,药剂师托登汉(F. Todtenhaupt)发明了一种从牛奶中提炼酪素蛋白质以制备酪素蛋白质纤维的方法。不过这个技术直到30年代才在意大利发展成熟。1938年至1948年,英国、美国、日本相继利用牛奶、花生、大豆、玉米等常见农作物合成了蛋白质纤维。这些蛋白质纤维又被称为人造毛,它们和羊毛特别像,而且拥有比天然羊毛更加优越的性能:它们不易皱缩、不易虫蛀,便于保存,唯独保暖性较之欠缺一些。不过,它们最终没有被推广成功——成本还是太高了。现在,人造纤维已经能够完美模拟棉、麻、丝、毛的手感,它们更容易上色,而且效果更加鲜艳;它们不仅柔软、顺滑、凉爽,还能隔热,所以在酷热且湿润的环境里,它们通常是制衣首选的面料 。


这个修改稿至少仍有两大问题:


(一)百度百科给人造纤维下定义之后,没有对人造纤维进行逻辑分类,定义后面只是接着用大篇幅讲了一个有关的故事。就没有对人造纤维概念进行分类这一点来说,作为一个科学词条,修改后的词条比修改前的原词条退步了。看了这个修改后的人造纤维词条,我的感觉是,词条修改者是怕说多了说错了,因此拿不准的尽量不说。这个态度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作为百度百科的词条如果仅处于“拿不准的尽量不说”的这个水准,那就缺乏学术层次了。


(二)百度百科给人造纤维词条的定义与百度百科医用人造纤维”词条中的人造纤维定义,两处定义好像不一致。前者给人造纤维词条的定义是:“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的纤维作为原料,在进行化学处理后调配成恰当的纺织溶液,之后再重新塑形为纤维”。而医用人造纤维”词条表述则是这样的:人造纤维是用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做原料,经溶解后制成纺织溶液,然后纺制成纤维,竹子、木材、甘蔗渣、棉子绒等都是制造人造纤维的原料。”“而医用人造纤维是指可用于医用的一类人造纤维,已经应用十分广泛。如甲壳素纤维做成医用纺织品,具有抑菌除臭、消炎止痒、保湿防燥、护理肌肤等功能,因此可以制成各种止血棉、绷带和纱布,废弃后还会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聚丙烯酰胺类水凝胶可能控制药物释放;聚乳酸或者脱乙酰甲壳素纤维制成的外科缝合线,在伤口愈合后自动降解并吸收,病人就不用再动手术拆线了。 ”前一个人造纤维定义的主要内容是:“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的纤维作为原料,在进行化学处理后调配成恰当的纺织溶液,之后再重新塑形为纤维。”医用人造纤维词条的第一段给人造纤维下的定义为:“人造纤维是用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做原料,经溶解后制成纺织溶液,然后纺制成纤维,竹子、木材、甘蔗渣、棉子绒等都是制造人造纤维的原料。”这两个人造纤维的定义,前者强调利用天然的纤维作为原料,在进行化学处理后调配成恰当的纺织溶液,之后再重新塑形为纤维;后者说人造纤维是用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做原料,经溶解后制成纺织溶液,然后纺制成纤维。恕我外行,我的疑问是:天然的纤维”是否就是“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另一种表达?或者说,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是否就是天然的纤维”?如果这两种表达的内涵是一致的,那作为面向一般大众读者的百度百科的科学词条,在定义上统一为一个表达为好。


我是关于人造纤维这门科学的外行,可能我上边的议论是错的。我只是从形式逻辑角度谈点看法。

2019/09/1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97740.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1193)】人造纤维究竟是个什么鬼?——一个外行对百度百科“人造纤维”词条的质疑
下一篇:[转载]散文书写与 传记文学的魅力
收藏 IP: 120.229.1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