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1111)】体验语文味的生命的悲情与悲壮,庄重与崇高——深圳名师曹清富在语文味课题结题会上的发言

已有 2949 次阅读 2018-12-9 20:41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少堂志林(1111)】体验语文味的生命的悲情与悲壮,庄重与崇高

——深圳名师曹清富在语文味课题结题会上的发言



今天有幸参加程教授语文味课题的结题会,聆听程教授的语文味工作室的40多件大事,体味程教授的为人为学的甘苦与辉煌。我一边听一边想到了一些有关范畴, 或者是对立统一方面的那些词,像理论与实践、战略与战术、阅读与写作、继承与创新、勤奋与聪明、现象与本质、高原与高峰、独舞与群舞、语言与思想、谦虚与自负、利益与名声、成名与成家、修身与齐家,等等。这也说明程教授或语文味能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教益和启迪。



我特别觉得程教授的语文味最重要的功绩是达己与达人。程教授如果不搞“语文味”,我估计他没有现在这个成就。程教授这些团队和受他影响的粉丝如果不钻研到“语文味”里面来,也没有办法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达己达人可以做到这样的地步,我觉得功劳、业绩非常的大,也正像程教授自我期许的一样,在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史上,在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史上,或者是文本写作的历史上,都应该是有自己的位置和定位的。



我觉得程教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性的条件是,他的语言与思想。斯大林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这是我们以前《语言学》序言里的一句话。我觉得程教授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同时他的语言又非常的精微、精妙、精细、精致、精湛、精彩。像他在《语文味教学法》序言所说的:“后人的书必然超过这本书,但是无法越过这本书”,这个“超过”与“越过”,我觉得不是常人能想得到的;他说的“学问生命化,生命学问化”,这些词是非常好的词,有正能量,又有智慧的含量,又有情感的含量,有沉甸甸的、掷地有声、入木三分的力量。程教授曾经出过一个作文题,我印象特别深,就是:“在享受的时代学会感受”(堂按:2007年深圳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语文考试作文试题)我还用这个作文题写过一篇下水作文。在享受的时代学会感受,这里面其实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学底蕴和人文关怀,以及自己的内心深处的那些柔软的东西、丰富的东西、感性的东西、诗意的东西,都包裹在里面。一个人要取得这样的成就,我觉得一定要锤炼自己的语言,也要丰富自己的思想,而思维与语言这里面的微妙的关系确确实实是很值得我们揣摩的。我们都想干出成就来,怎么能干出成就来?我们文化人要干出成就来,就是要让自己达到一定的高度、一定的深度、一定的宽度、一定的张力、一定的美感、一定的灵活度、一定的表现力 ,这里面最基础性的东西就是语言与思想的锤炼与雕琢。程教授的演讲与公开课,之所以成功,语文味这个课题之所以成功,基础性的前置性的条件,是程教授特别重视自己的语言与思维,并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是程教授给我的第二个印象特别深的地方。



再一个就是时间与空间,我觉得程教授的时间感特别的强。像“十年磨一剑”,像南方几家影响很大的报刊几次深度报道程少堂和语文味,竟像有天意一样在他的身份证、户口本上的生日58日什么的,像深圳电视台著名新闻栏目恰好在他来深圳工作十周年那一天即2009118日播出对他的采访报道《程少堂:十年磨一剑》等等,这些仿佛冥冥之中有天意的时间表明,在程教授的生命历程中,时空感庄重感悲壮感警策感神秘感宿命感好像全部聚会了,孔子的三畏之说,不可不信。程教授把这些写成文字立此存照,显示他的空间感特别强。我其实对于时间、空间这个哲学范畴的关注已经有十几年了。我觉得凡是伟大的作品,不管是散文也好,是诗歌也好,还是大部头小说也好,如果没有时间感,没有空间感,就没有宇宙观,就没有历史感,就没有对社会的剖析,就没有对智慧高度的把握,你的东西就很难立得起来。像《幽州台歌》,像《春江花月夜》,像苏轼的《赤壁怀古》,都是时间感、空间感特别好的作品。而程教授个人的时间感、空间感就超乎寻常的好,所以他的定位就定的很好,所以他定向也定的很好,所以他就容易在自己的领域里面作出成就来,并且他就把这个成就跟历史上的学术的定位、学术的定向、学术的基准等等进行参照进行权衡,然后找到自己的突破口,然后灵机一动也好、老谋深算也好、厚积薄发也好、或者豪情万丈也好,总之就能搞出成绩来。同时,程教授特别注意自己在历史长河中、学术领域中的位置,为了诸如在字典词典纪念碑上学术史上有浓墨重彩的一页,他殚精竭虑孜孜以求。所以,他在语文味这个看似做不出学问的地方做出学问来了,并且,这个学问还成为风尚,成为显学,成为热门。总之,程教授的成功与热门,是顺理成章的是水到渠成的。所以,我认为程教授,首先是个“真人”,是个真实的人,也是个“学人” ,是个学者,又是一个哲人、达人、高人。



体验有好多种。过去经常听程教授的讲座或讲课,常有一种悲壮感和崇高感。他讲课和讲座时的泪光,给我们一种洗礼。今天我参加这个语文味工作室结题会,也有好多种体验,如成功体验,智慧体验,审美体验等等,我觉得我最强烈的体验是程教授带给我的生命体验。人生短暂,人生如寄,我辈如何在有限的生命时空里,奋发有为,心不旁骛,做出不有愧于时代,不有愧于家族,不有愧于学术,不有愧于自己的成绩来,程教授今天下午做了生动感人的讲述。从程教授的盈盈泪光的眼神中,我体会了程教授的坚守与艰辛,责任与担当,毁誉与荣辱;我体会了程教授的生命、语文味的生命的悲情与悲壮,庄重与崇高。所以,今天下午的收获,既是理性的,又是情感的,又有动人心弦的生命体验。



“语文味”在整个深圳,或者广州,或者广东,或者全国的语文界,影响都非常大,是立言、立功、立德的大事件。程教授在研究的数十载漫长的过程中,能够丰富自己,振兴自己的家族,又能带动身边的人,带动一个城市,甚至带动中国语文这一个学科,我觉得这个成就,无论如何从哪个方面、哪个侧面来透视它,解读它,都是非常大的事情、非常好的事情,都是立言、立功、立德的大事件大事情。所以,在今天的结题会上,我要对程教授以及他的团队表示衷心的祝贺、衷心的感谢。谢谢!

2018.12.07


(本文由曹清富根据录音整理)



作者简介: 曹清富,湖南岳阳人,1961年出生,深圳市名师。现任深圳市龙岗区高中语文教研员。曹清富的大学毕业论文是研究《红楼梦》后40回作者问题的,文章运用实证法,有力地证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绝对不是曹雪芹。这篇2万多字的长篇论文,1985年发表在我国红学的顶级刊物《红楼梦学刊》上。曹清富在一线做中学语文教师的时候,就相当活跃,科研意识很强。2001年,他的开创性课题《微型小说猜读续写》课题举行结题会。这个课题有六篇文章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读本收录。 关于曹清富的故事,还可以点击参阅《  少堂志林(606):话说曹清富》(链接)一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50713.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1112)】科学网议论张首晟去世的博文请厚道一点
下一篇:【少堂志林(1113)】盛名之下,其实有别——谈名电影导演与名教师之间一点有趣的相似性
收藏 IP: 113.91.1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