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1043):科学网要有科学味——沉痛建议科学网

已有 2730 次阅读 2018-6-30 15:46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少堂志林(1043):科学网要有科学味

——沉痛建议科学网




科学网及其博客在不同的人眼中,其功能作用不同。对我这样近乎“科盲”的人,它主要有两大用途:


一是安全稳妥的电子笔记备份功能。2014年1月份我刚在科学网开博客的时候,凡是阅读到我觉得需要收藏的重要或有用的文章,我就顺便挂上科学网博客,以备今后查阅。有时阅读多点,加上我自己写的系列随笔《少堂志林》(4年多时间,我写了1042篇,130多万字)和一些论文,这样确实有一天内挂在科学网博客的文章不免多了些的现象发生。对此有的教授博主不高兴。我对这种不高兴颇不理解。因为科学网并没有限制一个博主一天内只可以挂多少篇文章。既然没有限制性规定,为何不能多挂几篇呢?我本来就是冲着一个安全稳妥可移动的电子笔记本而来,我的文章又没挂在你家大门口,碍你什么事啊?不喜欢可以不看嘛。再说你要真是一个忙于科研的科学家,你哪里有那么多闲功夫趴在网上烦别人刷屏?施一公、饶毅们常趴在网上闲逛吗?


二是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了解一些科学信息。


这两点正是我来科学网开博客的主要目的。


我认为科学网是了解我国科技动态最好、最快的网络社区。科学网博客,有不少文章很好,比如科技信息管理学家武夷山教授的文章我喜欢看,有些科学家如刘全慧、宁利中等教授(还有不少,恕不一一列举)的文章,很专业,有文采,富有思想性,虽然不少专业知识我看不懂,但文章里面蕴含的一些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我很喜欢,看了很受用。


不过,科学网博客的某些重点文章,有时,特别是近期,确有哗众取宠之嫌,个别的甚至是非不分。这样的文章数量不是很少。比如我在其他网上阅读过不少攻击诋毁杨振宁先生的文章,可那些网是什么地方,科学网是什么地方啊?打死我我也不接受在霍金去世的那几天,中国科学院的科学之网这样的网站,把北京大学理科教授无中生有攻击诋毁杨振宁先生的博文,作为重点文章加以推出。我认为这位北京大学教授她可以写,但科学网你不可以推。其他更多具体情况我不细说,大家心知肚明。作为一个小人物,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电子备份与学习科学知识功能兼而有之的平台,无论如何,我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会赖在科学网不走。但我坚定地认为,科学网确有提高品味、品位与进行反思的必要。至于如何提高,反思什么,我不说。科学网有关人员开会研究讨论去,先沉痛默哀三分钟,扪心自问一下,当初办科学网的初心,还在不在


不说憋不住,我还是说了吧。我是语文味理论创立者,但语文味是小学问,可能连学问算不算得上都难说。我是1976年高中毕业的,整个中小学阶段都在文革时期度过。我在小学、初中时期,语文数学都很好;到了高中阶段,文科突出,但数理化和英语,学校基本不上课。我记得清楚,数学课像三角函数、几何等完全没有学,但重点学了小平板测量(当时农业学大寨,人造梯田或小平原时使用的一种削高填低的测量技术),物理课主要学的是“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拖拉机和水泵)和电路安装(1990年代中期以后,我先后在珠海、深圳两次装修政府分给我的房子,我总是一百个看不起装修工人的电路安装,常常手把手教他们);化学课连元素周期表都未学完,重点学了农药配生物课主要学了浸种催芽;文科的历史课、地理课也都没有系统开设,有的课刚开了个头就没有接着上下去。历史、地理、政治等文科课程,学校没有系统上课,但好自学一些,理科自学就困难多了。因此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我连续参加三年高考才考上大学,主要原因是数学成绩太差。四年前,我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自然)科学味,才来科学网开博客学习,想濡染一点(自然)科学味的。可科学网博客的不少“重头”文章并没有科学味,是什么味,我不说,大家心中有数。科学网博客的一些重头文章没有科学味,那要你科学网干嘛呢?不如回家卖红薯去。


我向科学网沉痛呼吁:科学网及其科学网博客要有科学味,至少是不少重点文章要有科学味,其中有一些重点文章要有较浓的科学味。


至于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味,广义、狭义的科学味分别包含哪些要素,如何才能把科学网办出科学味来,这个要科学家、理论家说才好,要大家说才好。现在请村里大喇叭通知科学网小编们马上到57号楼的58楼会议室集中,带上笔记本,先开会进行“如何把科学网办出科学味”的主题学习,后认真展开“如何把科学网办出科学味”的主题讨论,会上当场还要写出不少于300字的“如何把科学网办出科学味”的初步整改思路作业,作业写得好的老师给戴小红花,写得不好的,今天下午放学你妈来接你也不准回家。


我希望,如果以后有人写科学网的办网历史,请记住我这篇短文,因为我这篇文章是对科学网办网战略、办网方向的一种思考。

2018/06/30

 



本文同时发布在  语文味网。

链接地址;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1690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21587.html

上一篇:【老故事】程少堂:又一篇被告状的听课感想
下一篇:少堂志林(1045):我人生六十年之正、反、合————给《程少堂传》作者的第五封信
收藏 IP: 14.154.178.*| 热度|

13 杨正瓴 武夷山 檀成龙 蒋继平 刘全慧 张义国 姬扬 宁利中 刘东坡 文克玲 魏焱明 郭奕棣 李兆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