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西藏散记 2007-02-05 08:54 精选

已有 4549 次阅读 2014-1-30 02:08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高原, 西藏, 旅行, 化石, 考察

西藏散记

   透过飞机的窗口,看见一座座雪峰穿破云层展现在眼前,青藏高原到了。这是青藏高原东部的群峰,飞机继续往西。从北京起飞三小时以后,飞机开始下降高度,起伏的群山越来越近,看见了宽阔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看见了江边茂密的树丛,看见了河谷中的贡嘎机场,我们踏上了西藏的土地。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地区的哺乳动物演化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在中、上新世的抬升强化了南亚的夏季及北亚的冬季季风,这不仅导致了中亚气候的干燥化,甚至很可能触发了全球的气温下降。高原严寒所造成的恶劣生态环境则成为许多哺乳动物不可逾越的障碍,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西北地区哺乳动物的面貌自中新世以来也与高原以南的印巴次大陆的动物群逐渐疏远。因此,哺乳动物化石及相关的地层学对解释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和隆起幅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青藏高原的主体上发现哺乳动物化石的潜力很大,将有助于重塑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整体面貌,解读出动物生活的地史时期的生态环境特征。我们期望新的考察成果能与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一起,推动青藏高原这一全球注目的热点地区的科学探索迈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大家从未到过西藏,飞机刚一降落,每个人都特别兴奋。贡嘎机场的海拔高度将近4000米,从接近海平面的北京突然上升到这样的高度,马上感觉到呼吸急促起来,心跳明显加快,抽烟的人打火机也点不着了,最大的反映还是感到特别累,扛上行李非常吃力。贡嘎机场到拉萨市内有将近一百公里的路程,一路上已是典型的高原风光:浩荡的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奔流不息、高寒作用下的花岗石山岩风化成球状、茂密的草丛中高原鼠兔时隐时现、五彩经幡在每座房屋上招摇、还有石刻巨佛脸上写着的永恒微笑。

   虽然大家都急切地希望马上到野外工作,但初次到高原的人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拉萨的海拔高度是3658米,调整几天后,所有队员已不再觉得有特别的高原反应。准备好足够的野外给养,配备好两辆丰田4500越野考察车,我们的野外工作正式开始了。第一个考察地点是藏北那曲地区的比如县布隆盆地,1975年就是在这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考察队发现了为高原抬升研究提供重要证据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

   我们从拉萨出发,沿青藏公路北行。青藏公路是西藏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内地大量的援藏物资就是通过这条动脉源源不断地运往西藏。一路上不断观察着海拔表的变化,当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峰的扑面而来,羊八井到了,这里是最有名的地热开发区,远远望去,可以看见地热发电站喷出的白色蒸汽。念青唐古拉山下是广阔而茂盛的草原,一群群乌黑的牦牛和洁白的番羊洒落在无边的绿野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真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那曲是藏北草原的中心,也是青藏公路上的重镇,它在绿色草原的环抱中,没有高楼,只有铅皮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曲的海拔是4507米,高寒和高海拔使这里长不出一棵树来。这里的空气比拉萨更加稀薄,大家似乎感到有些真正的高原反映了。

   第二天,我们就向布隆盆地出发。布隆在那曲东面,有黑昌公路经过。黑昌公路是那曲(汉语的意思即黑河)到藏东重镇昌都的干线公路,但路面情况很差,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越野车行驶在上面也是非常的颠簸。走过了几十公里绵延不绝的大草原后,终于看见了红色的第三纪沉积岩层,露头相当好。我们分头进行各自的工作:寻找化石、测定位置、描述岩性、照相绘图和采集样品。紧张的工作使大家忘记了任何的高山反应。在完成了这个地点的工作后,我们继续前行,在距那曲一百多公里的地方终于到达布隆盆地。在大片的高原草甸下露出一些松散的河湖相砂砾沉积,这就是晚中新世的含三趾马层位,大家又紧张地工作起来。完成了在布隆第一天的任务,虽然很累,但我们发现在高原上工作并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接下来一天,每个人都感到在野外比呆在招待所更舒服。

   结束了在布隆的短暂考察,我们返回拉萨,为此次考察的主要地点吉隆盆地作了更充分的准备,然后向西进发。从拉萨到日喀则,公路沿雅鲁藏布江溯流而上,这是西藏最好的公路之一,但依然是险峻异常,特别是穿越峡谷的地段,一边是江水咆哮的深渊,一边是危石欲坠的绝壁。河谷两岸不时能见到的新月形沙丘告诉我们,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也正在恶化,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日喀则在西藏的地位仅次于拉萨,自古以来就是后藏的中心和历世班禅的住锡地。我们在日喀则停留一夜,同时也能感受到社会的巨大进步:住宿的房间里可以方便地上网,在曾经以为那么遥不可及的地方也能随时保持和外面世界的紧密联系。

   离开日喀则,向西的道路更加艰难。尽管是通往尼泊尔的国际公路,但柏油路面已不敢奢望,能有稍微平整的沙石路面就很不错了,而实际情况是我们不得不在凹凸不平的泥路上颠簸。一路的景色大异于拉萨谷地和藏北草原:由于高寒和干燥,这里的植被十分稀少,放眼都是裸露的土地和岩石,没有放牧的牛羊,只能偶尔见到小片的青稞地。我们首先经过拉孜,这里的藏刀据说非常有名。道路转而向南,开始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加措拉山。驶上山口,可以望见喜马拉雅的一座座雪峰像白色的屏障横亘碧蓝的天空下。这一带泥石流频繁,山下有施工队随时待命,以保障公路的畅通。下午时分我们到达了定日,路边的指示牌提醒我们,珠穆郎玛峰就在不远处。可是世界第一高峰不是那么容易见到的,浓密的云层挡住了视线,我们未能一睹雄姿。定日公路旁有许多藏族小孩在叫卖菊石,小店里也出售保存质量更好的标本,这些侏罗纪的海相化石向人们无声地讲述着青藏高原抬升的历史,并成为珠峰地区最好的纪念品。从定日向南,沿途更加荒凉,但路傍却有一座接一座的堡垒和烟墩废墟,有的碉楼还残存着好几层楼高,这是当年清朝政府派兵抵御喀尔廓人入侵留下的遗址。在距聂拉木还有70公里的地方,我们离开中尼公路,转向西行,这是通往吉隆的要道,却看不出一点公路的样子,只有时浅时深的车辙不规则地伸向远方。天色已晚,在无边的旷野上必须仔细辨认着方向,但我们仍然免不了迷路,又耽误不少时间。这一带已在珠峰保护区的范围之内,虽然没有看到多少野生动物,但暮色中耀眼的雄雄雪峰和湛蓝的佩枯湖水使我们精神为之振奋。继续前进,也只能前进,因为到吉隆之前没有任何居民点。翻越海拔5700米的马拉山口,这是我们此次考察到达的最高海拔位置,也是西藏公路的最高山口。山口完全笼罩在云雾之中,遍地积雪,惟有经幡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告诉我们这里依然是人类活动的世界。穿下云层,在苍茫的日落时分终于望见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远处山下隐约的吉隆县城。吉隆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宗嘎乡,海拔4125米,全镇只有一千多人,其规模不过相当于内地的一个村子,而全县的人口也才一万。我们在一家私人的旅社住下,小小的考察队几乎占用了镇上接待旅客的全部床位。

   吉隆盆地位于希夏邦马峰北侧,马拉山南麓。考察点在南面的沃马村附近,第二天我们就驱车前去进行踏勘工作。沃马离宗嘎十几公里,有简易公路沿吉隆河南行,吉隆河向下经尼泊尔最后注入恒河。吉隆河谷自古就是连接尼泊尔和西藏的交通要道,当年松赞干布就是在这里迎接沿河谷而上的尺尊公主。现在,施工队伍正在修建通往尼泊尔边境的最后一段公路,这里将很快成为一个重要的口岸。然而,道路异常险峻,十几公里的路程越野车要跑将近一个小时。沃马村在吉隆河边的一个巨大冲积扇上,盆地里厚厚的晚新生代河湖相堆积就分布在河谷两岸。1975年发现三趾马化石的黑沟剖面在与沃马村隔河相望的对岸,一座简易木桥只能到达河的一半处,这一半是较深的主河道,另一半我们就不得不涉水而过。喜马拉雅的雪水寒冷刺骨,在夏日的阳光下也不禁让人打起寒战。高原的气候说变就变,第一天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当我们踏勘爬到山顶,一阵倾盆大雨在狂风的挟持下突然迎头浇下,所有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我们在瑟瑟中跑下山来,雨却戛然而止,转瞬又是阳光普照。大家都怕因感冒而转成致命的肺水肿,赶忙服下随身带着的感冒药,不想灼热的阳光一会儿又把身上湿透的衣裤烤干了。

   黑沟剖面出露相当好,下伏的地层为侏罗系海相页岩,含有丰富的菊石化石,从大如脸盆到小似指环,带着美丽的螺旋纹和繁复的缝合线,在地上随处可见,我还捡到一件少见的箭石化石。在重点考察的新近纪晚中新世地层中,我们不仅找到了当年的三趾马化石地点,还发现了新的小哺乳动物层位。吉隆盆地是研究青藏高原演化的重要场所,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但无论在深度和力度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此次考察将从化石、地层、古地磁和地球化学方面对吉隆盆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除了三趾马动物群的发掘,我们开展的小哺乳动物筛洗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是以前从未进行过的,孢粉和古地磁的取样密度比前人的工作提高了十倍以上。

   我们住宿和工作地点的海拔高度都在4000米以上,大家最大的反应就是感觉干活特别累。剖面的底界就在半山腰上,每天爬到工作位置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随着工作的进展,取样点的位置越来越高,到后来每天要爬到中午以后才能到达第一个位置。为了有利于工作,大家总是带上尽量多的仪器和工具,每个人的地质包都非常沉重,爬起山来就更加吃力,哪怕最年轻的小伙子也需要歇好几次才能爬到工作点。吉隆与北京大约有两个小时的时差,这样我们可以一直干到下午六、七点中才下山,等九点钟回到宗嘎时天才完全黑下来。

   沃马村的村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考察队的每个小组都离不开他们的劳动:清理剖面、修筑小路、发掘化石、采集样品等等。特别是在我们的化石筛洗中,首先要将砂样从山上运到河边,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民工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底是高原的世居者,他们爬起山来比我们轻松得多,但长距离和重负荷,他们每天也仅能搬运三趟砂样。藏族是一个快乐的民族,民工们劳动时嘹亮而动听的歌声也感染着我们,消除了我们工作中的疲惫。民工们上山干活时,每人都带着灌满了酥油茶的暖瓶,还有羊奶和炒面,将它们在木碗里搅和,就成了他们的主食糌粑,再喝上青稞酒,吸上鼻烟末,这就是最典型的藏式午餐。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要艰苦多了,中午就带上馒头或烧饼,再有一点咸菜,可怕的是这些咸菜都是过期一年以上的。实际上,我们在宗嘎的小饭馆里吃的也全是过期和劣质的食品,老板说,由于交通不便,每次只好运进大量食品囤积,冬天大雪封山时,交通甚至会中断四个月。好在西藏由于高寒缺氧、人烟稀少,似乎细菌也要少得多,这些不新鲜的食物还没把我们撂倒。

   每项工作都相当艰苦。化石的发掘异常困难,岩石非常坚硬,而化石却特别疏松,一暴露出来就必须立即加固,当三趾马的化石出现在眼前,每个人满是尘土的脸上都写满了欣慰的笑容。孢粉、古地磁和同位素样品的采集同样不轻松,因为样品需要采自新鲜岩层,而陡峻的悬崖无任何立足之地,稍微倾斜的坡面上又堆满厚厚的风化物,有时挖进去一、两米深也见不到原生的沉积岩,但我们绝不肯放弃,直到取到满意的样品为止。小化石的筛洗整天都在狂风肆虐的河边进行,背下来的砂样都是大块的岩石,要将其砸碎才能在冰冷的雪山融水中过筛,然后晾干,这时还得格外小心,以防跟砂粒一样细小的啮齿动物动物化石被风刮走。

   吉隆和布隆的三趾马动物群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与华北的三趾马动物群相似,而与相距不远,却有喜马拉雅山相隔的印巴次大陆的同时期动物群不同。这显示青藏高原在那时已抬升到相当的高度,使喜马拉雅山成为有效的高山屏障,隔开了印巴次大陆与西藏和华北的动物交流,因而动物群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根据华北地区和吉隆盆地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青藏高原自那时起已上升了约3000米的高度。

   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就在沃马的东南,每天我们上工时总往这个方向望,可“云深不知处”,一个月的野外考察下来,我一次也没有看到过它。环绕盆地的高山全都是银妆素裹,下雨的时候雪线几乎要降到山脚,而天晴的日子融雪又总使河水陡涨。吉隆的夏天是美丽的,漫山遍野的沙葱,点缀着盛开的狼毒、牛蒡和龙胆,兀鹫、百灵和乌鸦也时常来光顾,偶尔还能在河边见到可爱的勺鹬。在一个月的工作就要结束时,我们最后沿吉隆河而下到喜马拉雅南坡考察。越往南走海拔越低,而植被越来越茂盛,直到出现繁花似锦、密林蔽日的亚热带风光。

   曾经是远古世界的海底,青藏高原在晚新生代逐渐升起,高耸为世界屋脊和地球之颠。而我们来了,在这高原上跋涉和探索。生活是艰苦的,工作是辛劳的,但考察成果是丰厚的,看着每天不断增加的标本和样品,大家心里都充满了喜悦。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喜欢上了吉隆沃马,喜欢上了气势磅礴的喜马拉雅和辽阔无垠的青藏高原。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青藏高原,我们还会再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3751-763345.html

上一篇:海南行 2007-01-29 08:39
下一篇:藏北行 2007-02-12 08:39
收藏 IP: 59.66.127.*| 热度|

23 许培扬 韦玉程 李学宽 吴国林 徐长庆 陈楷翰 梁红斌 葛肖虹 陈学雷 庄世宇 陆俊茜 吕洪波 王金良 陈儒军 武夷山 虞左俊 孙启高 苏德辰 杨月琴 王桂颖 biofans oxygen2010 n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