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山呼唤(日志十九)
昨天抵达得很晚,没有把德格看清楚。今天早上刚拉开旅店的窗帘,一下子与近在咫尺的山崖撞个满怀。再把头伸出窗外往上看,山峰的尖端都还在云里面。整个德格县城就建在奔腾跌宕的色曲两岸,不,根本没有“岸”,只是溪流与山崖之间仅有的一点空隙。但现在的基建惊人,就在这条窄缝中也满是十几层以上的高楼大厦,实在是担心如果有地震或是滑坡如何经受得起冲击?
当然,这不是我们考虑的事,我们是要找到汪布顶的化石地点。汪布顶是德格县的一个乡,辖区辽阔,沿金沙江东岸分布。将近40年前没有GPS,所以前辈们没有留下经纬坐标,因而不能精确定位。感谢四川省文物局的王毅局长和何振华处长、甘孜州遗产保护科的刘玉兵科长,在他们的热情关怀下,德格县文物部门告知汪布顶乡的桑吉曲西乡长我们今天将要前往。有了周全的安排,我们一早就充满信心地出发了。
从德格县城沿色曲西行,一路逐渐降低海拔高度,直到色曲汇入金沙江处,可以看见西岸的岩石上刻着巨大的“西藏”二字,那里就是西藏自治区的江达县。我们没有过江,而是跨过色曲后沿金沙江东岸上行,朝北面的汪布顶乡前进。又是沿江的险峻道路,而且只有一辆车身的宽度。到一处从悬崖中掏出的路面,突然对面来了一辆卡车,我们主动倒退了将近一公里才错开。金沙江对岸也在建一条沿江公路,大型施工车辆正干得热火朝天,那至少会是双向两车道,还建了几处移民新村。
在我们前进的方向,金沙江岸稍微有一点山麓冲积扇和河流边滩的地方,都长满了茂密的树丛。我们在这里见到了成群的大噪鹛,它们欢快地噪着,这些穿着斑点衣服的鸟儿是否在告诉我们有好消息呢?
从德格出发15公里的直线距离,我们实际行车63公里后终于到达汪布顶乡。桑吉乡长有事不在,但他已交代给乡上的其他干部,给予了我们热情的帮助,尤其是年轻帅气的玛尼加。玛尼加在宜宾上的中学,跟我还算是半个老乡呢!他从部队退役后分配到汪布顶乡工作,一看就是一位出色的好干部,因为乡上的村民都亲切地与他打招呼,虽然他们之间说的藏语我们听不懂。
在玛尼加的奔走联系下,终于有年长的村民知道科学院的专家在1982年和1983年两次来此发掘的事,还有当年亲自参加过发掘的人民公社社员。指明的方向,正是古脊椎所前辈们在书中描述的金沙江陡崖上。
我们太兴奋了,立即开始登山。玛尼加和他的小伙伴,幼儿园的园长德西拥措和员工登真扎西以及卫生院的医生松见登真,他们都兴趣盎然地陪我们同去。我们沿着牦牛走的路上山,果然是古生代黑色板岩形成的陡崖,山路异常崎岖。但我一点都没有输给80后、90后的姑娘小伙子们,“会当临绝顶”,虽还不敢说“一览众山小”,因为两岸都是极高峰,但金沙江确实变细了。我们边走边聊,尤其是向他们宣传青藏科考的重要意义,普及化石的基本知识。我还说起昨天晚上刘科长关切地发来了汪布顶道路塌方的视频,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没想到这段视频正是玛尼加拍摄后放在网上的,真是有缘啊!
最终我们精确地定位到当年的发掘坑,一头牛似乎是专门守护在这里,一动不动地不肯离开。250万年前的汪布顶动物群中有丰富的牛科动物,它知道这里是它的祖地?这个早更新世的动物群中有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相似种,而今天黑熊还生活在这里。玛尼加说黑熊晚上会到村子里来偷吃树上的水果,果然我们在山路上见到它留下的杂食的证据。
我们发现沉积物中仍然富含的化石,是值得继续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地点。汪布顶动物群中还记录有印度熊、貂、獾、鬣狗、后猫、剑齿虎、猞猁、豹、猎豹、蹄兔、麝、羚羊、盘羊和旋角羊等大型动物,这是怎样复杂而有趣的生物演化故事?我们将从汪布顶的化石中揭开更多奥秘。不仅如此,青藏高原的演化、金沙江的演化,都可以依据这些蛛丝马迹的线索串联出波澜壮阔的宏大背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