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山呼唤(日志三)
经过两天的踏勘,我们已经在象山和木家桥两个野外地点精确选定了开展进一步工作的位置。今天的任务是采集筛洗小哺乳动物化石的砂样,期待增加始新世象山动物群和更新世木家桥动物群的多样性,尤其是过去在这两个动物群中缺乏小哺乳动物的化石记录。啮齿类、兔形类、食虫类等动物的牙齿非常细小,处在毫米级的水平,在野外很难用肉眼发现。而小哺乳动物的牙齿有时在特定的沉积部位相当丰富,是判断地层时代、重建环境背景的重要证据。
过去虽然困难,也只能贴在地面靠肉眼仔细搜寻。后来发明了筛洗的方法,就是将沉积物大量采集,用不同目级的钢筛叠套,在高压水流的冲洗下,保留最富集化石的粒级,最终将砂样带回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进行挑选。
但砂样不能随意采集,要保证其中有化石,所以采样之前必须有线索。发现完整的化石当然最好,至少也要有化石碎片。比如象山地点,我们已经找到了骨骼和牙齿化石,碎片更多,所以就可以采样了。随后我们继续转战木家桥地点,又采集了大量砂样。
得益于现在便捷的物流,我们采集的2吨多砂样立刻就能交由快递公司运走,不用跟随我们长途奔波,实际上越野车内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安放。这让人不禁想起大航海时代,那些菲茨罗伊的贝格尔号一样的探险船一定被达尔文们的采集品压得不堪重负,当然,也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满载而归”了。
我们在野外寻找地点,有地形图、地质图、卫星图,还有GPS导航,但有时候还是找不到。怎么办呢?没准一问老乡,意想不到就解决了。
我们正在中岗村口徘徊时,迎面走过来一位纳西族大叔。哦,我自己都是大叔,该叫他大爷吧。“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我们随便一问,没想到他知道80年代考察队来发掘的地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在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期间,古脊椎所就组成了考察队,于1982~1985年间,先后5次进入横断山地区考察陆相新生代地层,找寻和发掘了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化石。他们还发现了一些史前人类的踪迹,并系统地进行了环境样品的采集的分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宝贵资料。他们曾在丽江地区进行考察调查,给纳西族大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大爷的纳西话我们是听不懂的,幸好有文管所的纳西族干部陪同,可以给我们翻译。纳西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一种独立的分支语言,同彝语、哈尼语以及拉祜语等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不过,纳西族东西两个方言,分别以泸沽湖和丽江为代表,他们互相之间也存在沟通的困难。纳西语对应的传统文字是东巴文,但主要是纳西族所信奉的东巴教的经师使用。东巴文是一种象形文字,现在更多的是作为装饰,大部分纳西族人并不懂纳西文字。
虽然考察队还在在丽江工作,但我们也随时关注着后续行程沿途的道路情况。就在我们到达丽江的同一天, 9月20日12时许,G5京昆高速公路雅西段姚河坝隧道出口处因山体垮塌致桥梁坍塌,造成道路中断。我们一边密切关注着抢修的消息,一边已开始规划绕道的方案。
(部分图片由史静耸博士拍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