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t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tz

博文

我的姑父林秉南院士 精选

已有 17538 次阅读 2014-2-5 19:55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style, black

我的姑父林秉南院士

                                   

                                                                                         王天珍

  我的姑父林秉南,姑母王宝琳是55年底56年初回国的.听父母讲,他们在美国过得很不错,不但有车,还有自己带草坪的大别墅.是因为祖父(王季梁,中研院第一任化学所所长,一级教授)写信说新中国气象万新,让他们回国报效祖国,才回来的.因为是高科技人才,美国开始还不让,最后是以朝鲜战场上的美国战俘换回来的.回来后姑父在水科院工作,姑妈去在北京医学院工作.  

  在此以前我只在照片上见过他们.在一个孩子的眼里,姑妈很漂亮,个子又高又有气质,但姑父前额很高头发少,当然不是孩子喜欢的.所以我和姑父一直客客气气的.60年代初,姑父从北京出差到武汉,上我们家来拜访,姑父走了后,父亲对我说,姑父业务上很不错,30多岁就是正研究员了.

  姑妈回国后非常努力,除了上课,还要看门诊,值夜班,而她往往上完夜班,就去图书馆查资料.有一年夏天我在北京度假,父亲出差到北京,姑妈请我们吃中饭,到饭店来时还夹着书, 带着很多资料.问起来,才知道,她上完夜班没有回家就去图书馆借书, ,所以带着书就上饭店来了.这给我的印象太深,所以多少年后,我在大学工作时,也喜欢坐图书馆,有人问,我会说,跟我姑母学的.因为工作出色,姑妈很快就成为知名专家,在64年提为副教授.这在当时就是很难的了.

文革时,我们家和姑妈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姑父到郑州郊区农场劳动了.姑妈被当着特嫌隔离了几个月,因为是医生,还留在北京.表弟下放山西,村里很穷,他们正在发育期,饭都吃不饱.后来姑妈作为北京医疗队到山西巡回医疗,请了几天假去看表弟,一到村里,听说北京的大夫到村里来了,开始是村里人来看病,后来是周边四村八寨的人来看病,再后来差不多全县的都要来了,每天表弟的窑洞里,挤得水泄不通,来的乡亲都带着东西:一篮子土豆或者十几个鸡蛋,来后往窑洞后面地上倒.姑妈呆了几天就看了几天病人,嗓子都说哑了,也没顾上和表弟说几句话.姑妈走后,倒是还在村里的知青,整整吃了几个月的饱饭.

后来表弟转到了郑州姑父的农场.姑父在农场呆了几年. 一个大科学家去烧砖窑,学会的就是如何看炉火颜色知道是不是砖该出炉了 .

印象中,姑姑家的房子一直不大,水泥地,家具也很简单,先在中关村科学院,后来在车公庄,最后搬到现在水科院的位置-复兴路.只有一次家具比较好,据说是因为他们同学要丛美国来访问,院里临时给换的,还给铺了地毯.同学一走,地毯就收回去,但还有一些家具就保留了下来.搬到复兴路一号后,他已早就是院士,但在我看来和我们这些年轻人比起来,房子还是很小,主卧室放了一张大双人床就差不多满了,客厅放一组三人沙发也就占了一半,阳台也小,儿女都回来家里就住不下了.和北京以外的一些大学引进的院士住的院士楼比差得远了。说起来姑父是水科院院长,我国水力科学的泰斗,在大家的居住都大大的改善了以后,和他的学识比起来,他的居住实在是不太相称的。

1991年我从美国回来,因为跑课题时常到北京,有时候就住在姑妈家里。有一次和几个北京的同学聚会,有一个在科技报工作当过主编的同学李仁清问我住在哪里,我说我住在水科院,他问为什么住那里,我说姑父在那里当院长,他问你姑父叫什么,我说姑父叫林秉南,他说哎呀!你姑父了不起,修三峡时他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提出三峡修成后可能会引起泥沙淤积,造成一些未曾想像的灾害,必须慎之又慎。由于他的提议,三峡修建经过了反复的论证。从李仁清这里我突然觉得姑父的形象高大起来了。因为在当时修三峡呼声非常高的情况下,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是需要学识、见地和勇气的。

五年前有一次姑姑给我打来电话,一开口就说,珍珍,你们真幸福,生在太平盛世,不知道什么是国破家亡 ,流离失所,颠沛流离四处逃亡的滋味.抗战时,南京失守,爷爷一家仓促逃离南京,爷爷跟浙江大学逃到贵州遵义.我父亲(他们大哥)也跟着中央大学逃到了重庆.姑姑和他的母亲弟弟住到上海,结果瘟疫流行,姑姑染上了猩红热,继祖母去陪她,不幸打错了针,暴病身亡,一夜间,好好的一个家就剩下姑姑(16岁)叔叔(14岁)两人半大的孩子,孤苦零丁.  

抗战前,我祖父在上海,南京建了3栋洋房,其中一栋是我父亲设计的,连楼梯扶手都是铜的,日本人一来,什么都没有了.南京的看房人被打死,房子被烧掉;上海的财物被抢劫一空,房子被盗拆.祖父得知情况后对家人说:没有国家的强盛, 就没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56年,姑姑回国后,去南京看过看房老人的遗孀,老太太见到我姑母泣不成声,说大小姐,日本人太凶残,叫开了房门,话都没有说,当面就是一枪,打死了她丈夫.所以姑姑老了后,记忆最深的就是抗战期间(青少年时期)的逃亡生活.

姑姑姑父虽然他们青少年时期因为日本侵略,吃了不少苦,但他们也是幸运的,有机会参加建国以后的大建设,贡献自己的学术和智慧.

姑姑回国后,一直在北医工作,有机会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在她的努力下,在国内首创小儿肾病学科,她是中国小儿肾病学会的副理事长,亚洲小儿肾病学会理事.姑姑曾经在提到她在美同学情况时,对我说过,天珍,我有幸能成为职业妇女,一点都不后悔.

姑父在50年代就开始了对三峡的研究, 1958年他受命对三峡水库水体突然泄放的试验研究,59年提交 “长江三峡水库水体突然泄放问题研究”和”三峡洪水研究计算方法研究报告”,为三峡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支持,而且为溃堤问题研究打下了基础.四人帮倒台后,他又参加了三峡工程的论证工作,三峡工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之一),能有幸参加三峡工程的研究和论证,对于任何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来说都是不枉此生。  

姑父后来当水科院院长,三峡泥沙组长,手里掌握着数量可观的经费,他有时也开玩笑说“我是过路财神”。我从美国回来后常常跑课题,深感经费困难,有一次不知得了什么朋友启示,就对姑父开玩笑的说,呀,您手里那么多科研经费,我能不能也申请点?姑父说,你学水利,你懂泥沙?我说,我学数字信息处理,图像处理,既不懂水利也不懂泥沙话说到此,我也很知趣的下次不再提经费。那时候的人大约都被老毛教育好了,死脑子,不懂得怎么照顾七大姑八大姨。

姑母已在前年离开了我们,前几天表弟打电话来姑父(2014年1月3)也走了。本来这点东西算是对他们的一点纪念,发给亲戚朋友就行。但是看来想去感到这里写的一些东西并不是他们独有的,是老一代学人的一个缩影,还是放到科学网上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39700-764728.html

上一篇:科学,科学研究和科学院院士
下一篇:视觉研究的前世今生
收藏 IP: 221.232.6.*| 热度|

81 罗德海 张能立 曹聪 薛宇 宁利中 王宇澄 陈希章 刘倩 李学宽 韩枫 刘淼 刘立 高绪仁 熊李虎 张乾兵 俞云伟 王春艳 张明伟 肖振亚 陈冬生 余昕 段庆伟 文克玲 蒋永华 杨金波 韦玉程 王海辉 强涛 田云川 孙瑜隆 虞左俊 刘艳红 高文元 冯大诚 赵建民 张海霞 李孔斋 杨远帆 王守业 郭战胜 梁大成 张龙 张文增 唐凌峰 吴明火 武夷山 胡传圣 张博庭 周嵘 徐绍辉 罗朋峰 王启云 李明烜 庄世宇 任胜利 李土荣 柳林涛 刘安金 刘庆宽 罗帆 贾伟 姜宏斌 李强子 陈志勇 肖重发 晏燕华 何思为 wgq3867 peach2011 rosejump seanhhu hangzhou hillyuan wangqinling changtg woodzen biofans acadsci cly85 ybtr3929 LongLee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