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转载]喉下食管的阻抗和组织学特征将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与其他食管疾病区分开来

已有 1057 次阅读 2021-4-10 22:11 |个人分类:胃肠动力|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喉下食管的阻抗和组织学特征将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与其他食管疾病区分开来

背景和目标:在成人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中,门牙下方15-17厘米的食管区域称为上食管括约肌下区域(sub-UES),但在内镜检查中表现不同。我们研究了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食管下段与食管下段的差异,以确定这些差异是否可用于区分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与口腔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患者。

方法:我们对14例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7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根据是否存在Civatte体、吞咽困难和/或食管狭窄、食管粘膜薄且无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征象),2015年至2018年,20名患者在单一医疗中心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或吞咽困难,但无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特征(对照组)。采用组织学、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对食管远端、中段和亚段的活检组织进行分析。我们测量了所有受试者在离胃食管交界处2cm、5cm和10cm处的粘膜阻抗。

结果:与食管远端(中位数,50个嗜酸性粒细胞/HPF;范围,22.5-60.8个嗜酸性粒细胞/HPF;P<0.0001)或食管中段(中位数,32个嗜酸性粒细胞/HPF;范围,19.3-60;P<0.0001)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食管下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中位数,2个嗜酸性粒细胞/HPF;范围,0-8个嗜酸性粒细胞/HPF)明显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食管下段组织基底细胞增生(P<0.01)、乳头延长(P<0.01)、细胞间隙扩张(P<0.01)明显少于食管中、远端。与对照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组的次sub-UES粘膜阻抗无显著性差异(P=0.24),但扁平苔藓组的粘膜阻抗(中位数1344欧姆;范围1046-1488)明显低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组(中位数2880欧姆;范围2149-4858)(P<0.001)。与对照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外周血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模式无显著差异,但桥粒蛋白-1在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增加。

结论:与对照组或扁平苔藓患者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的子UES组织在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组织学特征和粘膜阻抗方面存在差异。这些特征可能有助于区分这两种疾病。

 

参考文献:

Choksi YA, Chaparro J, Blanco M, et al., Impedance and Hist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Laryngeal Esophagus Distinguish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From Other Esophageal Disorders.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 Oct 4.

 

胃食管反流病与非胃食管反流病的粘膜阻抗鉴别

Jeong ID. Can mucosal impedance differentiat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胃食管反流病) from non-胃食管反流病 conditions? Korean J Gastroenterol. 2015 Apr;65(4):261-3.

 

新型功能探针在食管疾病评价和治疗中的作用

对各种疾病状态下食管功能和功能障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种测量技术的引入推动的。包括食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高分辨率测压和24小时pH监测。功能性腔成像探头(FLIP)和粘膜阻抗(粘膜阻抗)导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两种新型测量技术。本文将讨论这些工具的技术基础及其在食管解剖、生理学和组织学测量中应用的证据,这些测量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和食管嗜酸性食管炎。

 

参考文献:

eitelbaum EN, Dunst CM. The Role of Novel Functional Probes in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Disease. Thorac Surg Clin. 2018 Nov;28(4):555-56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81333.html

上一篇:[转载]食管阻抗监测:注意事项和陷阱。
下一篇:[转载]视觉训练提高注意力摘要4则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