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数据表明STAP细胞并不存在 |
Teruhiko Wakayama 图片来源:Asahi Shimbun
两篇发表于《自然》杂志的关于一种可将成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新方法的争议性论文被指控存在数据篡改和捏造问题。现在,论文共同作者提供的基因数据显示,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细胞并非研究小组声称的那样。该说法也得到了另一个来源的支持——用这种方法制造的STAP细胞(由刺激触发的多能性获得细胞)也许不过是普通的胚胎干细胞。
这两项声明都发布于6月16日,无形中给论文首席作者、日本神户市理化研究所(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CDB)生物学家小保方晴子增加了很大压力,她需要证明STAP现象是确实存在的。
在受到众多质疑后,小保方晴子和其他合著者已经同意撤回今年1月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两篇描述STAP技术的论文。但目前的问题在于,小保方晴子所声称的(将体细胞放入弱酸性溶液中,通过施加刺激后制成的)新型STAP细胞是否真实存在。
克隆老鼠领域的领军人物、山梨大学的Teruhiko Wakayama现为CDB实验室负责人,小保方晴子宣称自己在这个实验室创造出了STAP细胞。在实验过程中,Wakayama从实验室中选取新生小鼠,提供给小保方晴子作为研究对象。小保方晴子表示,自己从小鼠身上提取了体细胞,将其暴露在酸性环境下以制造STAP细胞,之后将其移交给Wakayama。Wakayama接收了“所谓的”STAP细胞并制造了能自我更新的干细胞系。Wakayama还将其注入小鼠胚胎中以制造“嵌合体”小鼠,据称这种动物能展示细胞的多能性。
在论文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后,Wakayama开始质疑,他接收到的细胞是否真的是通过STAP方法制成的。他将论文中描述的8个干细胞系送至日本千叶市国立放射学研究所(NIRS),希望得到进一步分析。NIRS的遗传学家将用于标记某些基因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嵌入在小鼠的基因组中。
在Wakayama给小保方晴子的新生小鼠上,GFP基因位于第18号染色体。而在生成的STAP细胞中,GFP基因位于第15号染色体。这有力地表明实验中所使用的不是同一只小鼠。Wakayama说:“在我的实验室里,GFP基因位于第15号染色体的现象,既不存在于小鼠身上,也不存在于胚胎干细胞中。”(段歆涔)
《中国科学报》 (2014-06-19 第3版 国际)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号:china_sci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