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大数学家是如何谈论数学的

已有 4448 次阅读 2014-6-2 06:59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大数学家是如何谈论数学的

 

数学的每一次进步,都和数学哲学、至少数学家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反过来,数学的每次进展又都向数学哲学提出自己的问题。

■胡作玄

《数学的意义》是十位大家谈论数学哲学的文集。简单说,数学哲学的首要问题是“数学是什么?”但是这个问题就不像其他许多学科那样有一个大多数专家公认的、比较明确的答案。例如化学,多数人同意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学科”,而数学则不然。这使我们想起100多年前,大哲学家、数学家,也是数学哲学家的罗素说的一句俏皮话:“数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关于它,我们不知道我们谈论的是什么,也不知谈论的是否为真。”正因为如此,它带来一系列的数学哲学问题。例如,数学是不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同物理学有什么区别?数学研究是发现还是发明?数学对象是不是客观存在?数学为什么具有不可思议的有效性……这一系列哲学问题在本书中多少都有触及,你对它们感兴趣吗?

理论上讲,对数学哲学感兴趣的人至少应该对数学本身有一个大致的、全局的了解。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世纪前半叶,庞加莱、希尔伯特、赫尔曼·外尔、冯·诺伊曼可能是全面理解数学的大数学家。到20世纪后半叶,也许只有布尔巴基集体才能做到这点。到了21世纪,专业化浪潮已经席卷整个数学,很少人能与时俱进地、哪怕是肤浅地了解整个数学,而这恰恰是研究数学哲学的必要条件。这里,我们只能粗略地把整个数学分成相互关联的三大块:初等数学、应用数学、纯粹数学。每位受过基础教育的人,都觉得自己懂点数学,他们所懂的数学,诚然天天都在用,却并非现代数学哲学的合适基础。数学不可思议的有效性首先表现在微积分和数学物理方程方面,没有它们,现代物理学可以说寸步难行。在牛顿与莱布尼茨创立了微积分之后,他们都受到许多哲学家的非难,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哲学家巴克莱。为微积分(数学分析)奠定严格基础花了数学家两个世纪(18、19世纪)。

而紧接着数学分析基础的建立,立即促成集合论的诞生。康托尔的无穷集合论带来数学家之间的大辩论,从而导致带来哲学性质的数学基础危机,过去简称为第三次数学危机。集合论带来的大麻烦实际上来源于对我们的常识或直观论断“整体大于部分”的哲学态度。拥护它的保守派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而打破这个禁忌则促使全新的纯粹数学的产生,我们不妨称之为结构数学,例如抽象代数学和一般拓扑学。这些新的抽象数学原来似乎只是数学家的头脑游戏,后来却证明它们在各个领域有着各种奇妙的应用。这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格纳惊呼“数学不可思议的有效性”。这也推翻了英国大数学家哈代(他可以算华罗庚的老师)的两个教条:一是他所做的数学(主要是数论)是没用的,既对人类无益也不对世界有害;二是谈论数学本身不是数学家应该干的事。这也可以说是哲学家干的事,而哲学对于数学也没啥用处。

近百年来,纯粹数学抽象数学大有用武之地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就连哈代标榜的数论在物理领域也很有用,这可从最近名为《数论与物理通讯》的期刊问世即可明白。虽说数学无用论现在不太有人讲,但第二个教条,哲学无用论的确大有市场。正如笔者在《数学是什么》一书中谈到的,哲学和数学都是“万学之学”,因为它们都几乎涉及所有学科。但它们至少有两点不同。首先,哲学可以分为两大块:学院哲学(主要是形而上学、认识论、价值论、形式逻辑)和实用哲学(教育哲学、法律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等),没有对应于初等数学的初等哲学。其次,任何数学问题大都有标准答案,一般来讲非对即错,而哲学则没有,这也反映在《数学的意义》一书中,每位专家的论文后面,都有另一位专家的批评文章,有些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这种事在数学论文中是很难想象的。

这样本书对于习惯定式思维的中国读者无疑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可以看看大专家是如何思考、如何谈论数学的。不管怎么说,听听大数学家对数学的看法,对于普通读者理解数学还是很有好处的。本书十位专家中,有三位是数学家,高尔斯是菲尔茨奖得主,最近出版的《普林斯顿数学伴读》主编。彭罗斯是与霍金同等级别的大科学家,从宇宙论到人工智能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文章让人想到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特别是三个世界理论,从中可以看出,哲学对前沿数学家是多么重要。除了前面所说庞加莱等四位大数学家之外,还有亚里士多德以后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哥德尔,他们都十分清楚自己的数学哲学见解,有这方面的论文乃至专著问世。而哥德尔更是公开宣称自己的思想来源是康德哲学。这多多少少有点像推动20世纪物理学革命诸大家: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波恩、海森伯、薛定谔等人,对于他们,哲学是思想的推动者。

总之,数学的每一次进步,都和数学哲学、至少数学家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反过来,数学的每次进展又都向数学哲学提出自己的问题。数学变得如此博大精深,哲学不可能不在场,不过由于数学的难度,数学哲学仍处在其初级阶段。

如果要进一步研讨数学哲学,书末的文献是一个极好的选择。阅读本书,肯定会对数学、哲学、数学哲学有新的认识,只是多少得有点基础。

《数学的意义》,[英] 约翰·查尔顿·珀金霍恩主编,向真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中国科学报》 (2014-05-30 第19版    书评)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号:china_sc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799681.html

上一篇:世界时钟鼻祖获复原
下一篇:宫颈癌发病呈现年轻化
收藏 IP: 106.49.82.*| 热度|

2 蒋迅 clp2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