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一家“柴爿”馄饨摊

已有 2845 次阅读 2020-11-22 10:2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1.jpg

傍晚时分,经过太仓路马当路口,正碰到红灯。川流的人群,井然有序地从车头前,嘻嘻松松的过着马路。

马路对面,街边的星巴克座椅上,一丛丛依然撑开着的遮阳伞下,三三二二的坐满了人。这个城市在经历了一天的繁忙与喧嚣后,让匆忙的人们开始享受起另外一种休闲和舒缓的温柔。

人流在涌动,思绪却停住了。清晰的记得,这里曾经有一家“柴爿”馄饨摊,味道好得“打耳光都不放”……

这家馄饨摊刚开的时候,就一张八仙桌大小的台面,二条长板凳,老板娘的作坊就一个煤饼炉上放一个钢盅锅子,还有一张烧柴爿的炉子。煤饼炉像个温吞水,要紧辰光急不起来,上面放馄饨的“高汤”,柴爿劈得细细的条状,烧柴爿的炉火要快要慢,可以控制。老板娘包馄饨要乘台面有空,一包肉糜、一叠馄饨皮,皮子薄,肉又是“拓”上去的,往滚着的锅里一扔,搅上一两下,所以一烫即熟。

后来生意好了,全家出动。摆开三张台面,二只柏油桶改造当炉子,一只生煎馒头,一只面条馄饨,老板出来掌勺,还有二个孩子在后台加工,老板娘“相逢开口笑”,也就有了远近闻名的大号“阿庆嫂”。收工后,柏油桶和一些家什就依墙放在转角“烟纸店”门口。这转角处呈三角形,尖尖的一角,贴着弄堂的墙面开口处就像薄薄切菜刀的刀刃,渐远渐宽,不多见的一道城市建筑特色。

摊头虽小,味道可“灵”的没有话说。摊边小吃,说馄饨摊是馅有肉糜,嫩皮香瓤,添些小资味,其实还是面条为主,毕竟面条能填饱肚子,真正考验功力的还不是花里胡哨的现炒浇头,而是不加任何浇头的“阳春面”。“一把细面,半碗高汤,一杯清水,五钱猪油,一勺桥头老陈家的酱油,再烫上两棵挺拔阔爽的小白菜,兵荒马乱的年代,百鬼夜行,人不是人,鬼不是鬼,不如一碗阳春面来的实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民以食为天,海派还讲究个一汤一干的混搭,如能再加上一盆底部煎得金黄,上面撒着芝麻、香葱的生煎馒头,那就是上海滩四大金刚中油条、大饼的升级享受版。尚未上桌,一边还是嘎嘣嘎嘣的滚油声,一边早就在咽口水了,挡都挡不住。

那个时候,吃生煎馒头和馄饨还不是经常有的事,特别是早饭,匆匆忙忙之际,一般都以泡饭酱菜为主,去买根油条已经要费时间了,就是要吃也是端个钢盅锅子买回来,很少有坐在那里看街景的。天天走过路过,闭着眼都能走过来,当然家里有客人,那就是个兜底的“保留节目”。

记得有一次,姑岳父从东北过来,不住宾馆要住家里,白天他带我们一起去拍照、吃饭,早上我们就请他吃“柴爿”馄饨摊的生煎馒头和馄饨。姑岳父走南闯北,跟着石油部长康世恩闯荡克拉玛依,转战大庆,后来拿下盘锦,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一汤一干上桌,吃得满口称好。第二天清晨,还独个早早起来,寻到馄饨摊,坐在马路边上去吃生煎馒头和“柴爿”馄饨,待寻到他时,正端坐在长板凳上,心满意足的环顾四周,兴致勃勃在看晨熙中的街景。

家乡的风景,家乡的味道,家乡的人情,心中的牵挂在这一刻得以释放,咬下一口满嘴的汤汁,回味其甘甜和鲜香,那一刻该有多惬意。碗中乾坤,市井烟火,只有经历过生活中苦辣酸甜的人,才能品味出不同于别人的人生价值。

馄饨摊越来越红火,不仅成了马当路的一道风景线,还似乎变成了当地居民一处碰头聚会的坐标地了,却关了。有人说,“阿庆嫂”是名门之后,与海外亲人接上头,出国去了,再后来,有人说“阿庆嫂”又回来了,在新天地买了房,还开着跑车呢……

……

红灯翻绿了。车子动起来,车厢里的奶猫懒洋洋爬过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半梦半醒,就像是薛定谔家的猫,呈叠加态。


题头画(来自网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85605-1259399.html

上一篇: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下一篇:如厕
收藏 IP: 101.87.48.*| 热度|

15 尤明庆 郑永军 刁承泰 范振英 张晓良 刘炜 王从彦 文端智 夏炎 武夷山 郑强 李学宽 刘钢 姚远程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